摘要:施工技术的进步对建筑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其中典型代表,已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然,此种建筑结构施工是有一定难度的,裂缝的消除也是较为困难的,若想使得浇筑质量达到要求,一定要保证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这样方可使得施工质量与质量标准相符合。本文以建筑工程为出发点,重点叙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大面积混凝土的概述
所谓的大面积混凝土主要是指总体施工体积超过1m3的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的面积和体积都较大,因此这种结构也经常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当下各类建筑施工中,大面积混凝土又的的确确占有较大的施工比重。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表面产生开裂或者是裂缝,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别较大,进而导致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最终产生开裂现象。而混凝土表面的开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地运用相关技术来避免开裂现象的产生。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面积混凝土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铺设面积较大,所以施工主体往往需要层层叠加更多的混凝土原材料,而这种叠加过程也会导致内外温度的差异较大,也会有产生裂缝的隐患。而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主体要想对混凝土进行后续的养护和维修,就必须要再一次分析混凝土内部的结构状况,这就给相关的勘察和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主体在后续混凝土维修中并没有注重对其表面结构的保护,往往是将其长时间的暴露在外界环境下,没有采取相关的覆盖措施,这就给混凝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要求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埋深是较大的,因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现实状况出发,对施工方案予以完善,另外,要将外部因素产生的实际影响切实消除,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内部热点是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释放,这样一来,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外部温差就会变得较大,此时,内部结构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温度裂缝就会出现,因此说,在展开施工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对内部、外部存在的温差予以有效调控。除此之外,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施工方案和作业要求来对其进行施工,尤其是对混凝土进行配比,实验室必须要具有专业资质,这样方可保证报告更为科学,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具有的最大荷载度才能有大幅提升。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
1.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通常来说,工程上需要强度好、厚度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就要求工作人员掌握配置相关的先进技术,按照合适的材料占比配置出符合工程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配比时,工作人员不光要注意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也要尽可能的抑制水化热进程,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和和易性,能够应用到各种复杂的工况中。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若要控制好水化热程度并使其降低,要求工作人员在选择材料进行配比时,尽量选用矿渣水泥(矿渣水泥水化热程度低),同时在配置时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在保证配置后的混凝土具有良好可泵性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减少了对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混凝土施工成本。
2.妥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若想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预期,使用的材料必须要确保没有任何质量问题,而且混凝土温度应最为合适。施工前,必须要做好混凝土搅拌工作,确保与施工图纸明确的要求相符合。在展开柱形混凝土施工时,调配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水泥的实际使用量适当减少,而砂石则要增加,另外,在使用外加剂时,要确保其配比是最为科学的,如此方可使得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时,要将混凝土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浇水要定时、适量,保证温度能够在最佳的范围中,已经完成调配的混凝土应该要置于通风条件良好之处,如此方可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降至最低。
3.精确配比
正如上文所说,大面积混凝土由于自身施工范围较广,因此相应的原料投入也自然较高,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的配比失误的现象。因此施工主体要认真地掌握不同原材料之间的客观性质,要在具体搅拌的过程中注重对材料的分辨,并以此作为顺序投放的基础。施工主体:①要保证水泥量和水量之间的平衡,水泥在和水之间发生反应的时候会产生热量,若是这些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挥发与分散,就会加大混凝土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温差,进而提高开裂的风险。因此要注意把握水泥量和用水量之间的相对稳定,避免混凝土在后续施工中出现裂缝。而水泥量和用水量比例的确定,需要施工主体事先进行反复的试验和观察才可以得出结论。在试验的过程中,施工主体除了要观察水泥量和用水量的配比情况之外,还要监督混凝土性质的变化,要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以此来作为提高配比科学性的依据。②要辅助必要的试剂,混凝土在浇筑完毕之后会经历凝结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热量散发的过程,为了避免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萎缩,应当在其结构中注入相应的填充试剂,以此来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试剂添加量的多少,要按照混凝土凝结的状况来决定。
4.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前,需要将模板当中的所有杂物及时的清理,防止对后期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混凝土温度不能小于五度。在浇筑中需要按照实际要求,应用推移的方式或者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对浇筑过程合理控制,降低施工缝的出现,以此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浇筑厚度也需要合理的控制,一般确保其在400mm左右,层间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尽可能在上部混凝土完成初凝的时候,将层间的牢固程度加大。如果因为外界因素对其影响,使得混凝土层间的间隔时间太长,大于初凝时间,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进行应对。为了将混凝土自身的密实程度增加,在完成浇筑之后需要及时的振捣处理,在卸料位置和坡脚位置需要进行振捣棒的布置,同时按照混凝土浇筑面积的增大来对振捣棒位置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此来对整体的浇筑面进行振捣处理。振捣棒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深入到下层的混凝土当中,保证层之间的结合较为牢固。除此之外,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当中,需要将模板两侧的混凝土进行泌水处理,并且采用相关设备对水及时排出。
5.混凝土养护
若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当中采用的是分层浇筑方法,需要加强混凝土温度合理的管控,这样就可以将裂缝形成的几率降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温度及时的测量和记录,以此来为后期的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相关数据分析,应用针对性的养护处理,以此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提升。在施工温度测量当中,需要将混凝土每一层温度的差异统计出来。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养护工作很重要,一般需要保持在十五天以上,相对于养护需要确保其湿润度符合要求,这样就能够将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进行降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把握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水准的应有之策,也是促进现代化大规模建筑发展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明昊.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19(04):193-194.
[2]邓东海.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6):236.
[3]常海林.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6(1):190.
[4]徐 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8):257.
论文作者:巩亚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泥论文; 裂缝论文; 大面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