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11
摘要:居住以及交往活动是人类生活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本文则主要针对居住区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中交往活动空间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居住区环境将虽然法给人们的交往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但是在进行空间设计以及规划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如果没有结合用户的居住需求,没有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设计能够友好交流的各种功能空间,就必然会减少住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本文主要针对上述课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自身的思考和见解,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士带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交往活动空间;必要性;分析
当前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快,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居住工程中大部分项目是高层建筑。从生活在城市高楼中的住户角度进行分析,居住场所的交往和活动空间的规划及设计极其重要。以现在大部分居住小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来看,大部分规划设计将公共空间以及公共设施等作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的小区景观和活动场所。对这些公共空间的建成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活动空间成为小区内人群活动的主要场所,加快了人群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人们在进行交往以及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人们因公共空间的存在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交往活动日渐频繁,小区内住户相互熟悉并且增加了安全感,体会到居住环境的适宜性,进而极大的提高对于居住区应用的满意度。
一、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交往空间的必要性分析
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交往活动是必须具备的生理需求之一。人的基本需求,除了生存等最为基础的生理需要以外,还涉及其他的许多心理需要。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至少需要有20余种心理需求的支撑,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活动之一就是社会交往活动这一需求。人与人之间友好的交往是保证良好身心状态的基本条件,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互为成长,这一过程中将产生愉悦之感,对于身心健康极其有利。不论是成年人,小孩或者老年人,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帮助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现代都市活动中,与周边邻居保持友好的交往,并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可实现社区及个人的良好生活氛围,同时带来更加愉悦的居住体验。居住小区设计中所涉及的公共空间有:活动广场,花园,会所泳池,儿童活动场地等等,这些都是引导住户进行活动的主要区域。在我们这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以及电视等虚拟空间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但是无法替代人在现实空间的活动和交流。所以需要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者提高规划设计中交往活动空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首先为住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有力的户外活动条件,才可相应的增加人们参与户外活动的次数与质量。对各种活动设计不同的活动场所,让不同人群在这些公共空间进行活动和交往。提升整个社区的人文环境,让居住在这里的人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悦。
图1-居住区空间设计图例
对居住小区的人群问询调查后,对现在交往活动空间设计的不满之处,主要表现在活动空间使用混乱,空间功能也不足,难以达到实际需求。总结各个居住区内人们对交往活动空间的需求,得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提升:人的活动空间以及时间相对较为集中,有很多活动相互干扰。很多单项活动场地布置缺少机会相互交流,无法体现交往空间的意义。特殊的活动空间较少,比如专门提供给儿童活动的空间,提供给人群学习的空间等等。
二、改善小区内部交往空间环境的方法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城市中心、建筑物内还是小区内部,人们彼此之间的活动总是相互吸引。例如,广场舞,街头演出以及歌唱表演等,这些活动都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引导人们聚集一处。而居住区域内同样如此,若想发挥小区内部交往空间规划的优势,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增加人们的活动逗留时间。其二,为人们提供更加适宜的公共空间环境。
很多时候户外活动都是有组织的活动,那么这无疑就对活动所在场所提出了要求,如若环境相对适宜,那么就会调动人们潜在的活动兴趣。与之相反,环境条件较差,即便人们存在活动的意愿,也难以实施。导致人们不愿过多逗留在户外。所以活动空间需要安装活动类型来做设计,有较多人参与的活动,需要开阔的场地。健身的场地可以相对掩蔽,放在角落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儿童活动场地需要在一个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且要比较开阔,便于小孩自由奔跑。这些空间的布置,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有效设计。
(一)设定科学的规划尺度,划分功能
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应结合住户的数量以及小区面积等,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此为基础,为交往空间提供充足区域,保证建筑密度与公共空间两者之间比例的适宜性。许多小区在修建的过程中虽然留出了大范围的中心绿地,将其作为人们活动的区域,但此空间范围作为绿化景观功能,人们不会选择在此场所中进行活动交往,难以被有效利用。这将无法满足住户的需求,应该对空间做区分,留出大的活动广场。同时在中心绿地四周,按照不同功能布置不同使用空间,如儿童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相关的设计师在进行小区设计以及规划的工作中,不仅要考虑留出中心绿地,还要将小区划分为适宜的区域,保证公共活动场所尺度适宜,区分出多种功能,同时相应提高其利用率,加强住户之间的交流,逐步形成系统化的社区关系网络[5]。
(二)创造适合步行的社区街道作为引导
设计以及规划工作中,还应重视居民步行路线与公共活动场所之间的关联,引导住户在步行的过程中经过相关的公共活动场所,这些场所均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室外体育设施、会所、泳池以及架空层娱乐场所等等,对各个年龄段人们有不同的吸引力,为人们提供最适合停留以及休息的活动区域。还应充分体现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引导居民进入到公共活动空间之内。根据社区内步行街道的布局情况,和公共活动场所的布置情况,两者结合在一起,使人们的活动有一个导向性,吸引住户参与其中,保证活动的时长和数量。
(三)设置底层半私密公共场所
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许多住宅区内的交往活动相对较少。小区居民数量很多,但他们却缺少延长户外逗留时间的机会,这样无疑会相应的降低其活动水平。高层住宅的小区,可以考虑小庭院的设计尝试,结合步行街道的布局,将底层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布设,引导住户在小庭院进行小范围的休闲活动,作为对大空间的活动功能的丰富和补充,令人们充分感受和谐、美好之感。
结束语:
经过分析和探讨,发现不同的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以及规划工作的开展,都应意识到居住区内规划设计给人们交往质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并应当通过设计交往空间的方式,为人们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引导小区内部住户相互倾听以及交流,营造和谐的、美好的交往氛围,为居民的社区交往创造良好背景,也可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调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洪燕.浅谈居住区交通体系的合理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22).
[2]杨青春.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中华民居,2014,24(6):60-60,62.
[3]杨峰,钱锋,刘少瑜等.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的室外热环境效应实测和数值模拟评估[J].建筑科学,2013,29(12):28-34,92.
[4]陈晓霞.浅析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场所精神——南岳西城区锦绣南山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18):8-9.
[5]汪夏.低碳城市视角下的居住区规划及建设策略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D].合肥工业大学,2013.
[6]许德标.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2016,31(29):56.
论文作者:林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空间论文; 居住区论文; 住户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活动空间论文; 小区论文; 功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