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勇 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 102412
一、坚持党校姓党,以红色主线彰显党校功能使命
党校姓党的基因、属性和职能,决定了党校教育培训的核心目的在于党性铸魂。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阎村党校围绕当前热点,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履行干部培训“主阵地”、党性教育“大熔炉”、党委决策“思想库”三大职能,切实把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千人进课堂”党员轮训工程,分期分批组织全镇60个基层党组织,1800余名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发放《中国共产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单行本》及《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等学习材料8000余份,将知识要点制成“口袋书”发放给党员干部,评选“优秀笔记”,帮助党员干部学懂基本观点、熟记基本内容、把握基本要求。同时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学习要求,及时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修正案和中纪委工作报告纳入党校学习计划,发挥党校强大的承载能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灵活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自学、观看教育片、讨论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全面展开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党员干部头脑,全镇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到100%。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党员工作性质、现实状况等,划分为机关干部、在职干部、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及行动不便党员五大类,明确学时要求、主要任务、课程安排等,做到精准选题,精准开班。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指定老师开展上门助学,确保每名党员学习不缺课、不掉队。在课程设计、师资安排等方面,发挥成人学校与市、区党校、区教育党校深度对接的桥梁作用,同时加强与合作单位横向联动,构建多方参与、多种培训载体融会贯通的党员培训格局。在学习形式上,组织参训党员佩戴党徽、重温入党誓词,唱响国歌、国际歌,以强烈的仪式感唤醒入党初心,安排年龄最大、党龄最长的党员坐第一排学习,发挥老党员带动作用,以老党员的坚守激发年轻党员责任感、使命感。参加十九大精神轮训的党员中60岁以上的有547人,70岁以上的有271人,年龄最大的达80岁。
二、推动学以致用,以强基工程锻造干事创业队伍
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充分适应新形势下干部培训的实际需要,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实施“三起来”强基工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敢担当”的品质和“能担当”的能力。
1.素质提升工程,学习起来。
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围绕、落实“打造新热点,建设新阎村”的发展思路、推进地区转型发展等主题,提高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比重,着力打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大讲堂”、“党员干部双休日讲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班”等一大批高质量的培训品牌。采取分类施教的方式,确保教育培训有实效。成校干部教师上讲台,示范学;机关干部周末学,修内功;骨干党员解区情、提干劲。
2.铸强堡垒工程,思考起来。
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延伸党校平台,助推“一校、一街、一中心”红色阎村工程。以阎村党校为起点,辐射至中心区2500米长的紫园路打造党建示范一条街,融入中央政策理论宣传的路旗、横幅和展板等红色元素,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等;对占地85亩的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以铭记党史、铭记誓言、铭记初心、铭记担当为主线,打造全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乡镇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立雷锋园、张思德园两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集中建设完成南梨园、肖庄等4个村级分校党群活动中心示范点,以标杆示范作用引领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22个村、6个社区分校党群活动中心全覆盖。把非公党建纳入全镇党建总体布局,按照成熟一个、打造一个的原则,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以红色基地推动园区党建、产业双赢发展。在全镇非公经济组织中实施“红色园区、红色示范点、红色商业街”工程,规模非公有制企业100%建立党组织,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100%建立党组织。以铺天盖地的“红色氛围”,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各自职能,在拆迁拆违、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上想方设法、创新思路、力求突破,全面形成“跟我走、跟我上、向我看齐”的干事创业氛围。
3.模范先锋工程,行动起来。
围绕“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思想引领新房山”主题活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结合成人学校人少、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着力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学习活动,“打铁先要本身硬”,号召成人学校从党员到教师“先学起来、先动起来、先讲起来、先做起来”,践行“人人学习、人人参与、人人创造、人人精彩”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当中,不仅要会学、会讲、会做,还要会指导,为镇域党建出谋划策,为各村、各社区的分校制定党群活动室设计方案、党员教育活动计划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主线贯到家”。同时,整合学校资源会同镇工会、妇联、团委建立“两家一站”,即“工会会员之家”、“妇联妇女之家”、“团委青年创业服务站”,做好优秀职工、妇联干部、青年团员的培养与服务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积极联系物流园区、海聚基地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青年提供业务培训、见习实践等服务,为基层职工、青年和妇女就业、创业向高端产业转型搭建平台,广泛发动工青妇干部入村、入户、入企业参与到各项重点工作一线去,以实干担当促进阎村发展。
三、紧贴群众需求,以终身学习服务阎村创新发展
秉承“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职责与使命延伸党校服务功能,打造“党建引领、强技富民、以文化人”的办校理念,以提高阎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投资百万元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种植实训基地,以及640平方米的现代化阳光温室,针对广大居民群众开展阳台种植、庭院种植两大特色培训项目,到目前已培训万余人,并多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开展种养殖、计算机、面点等的传统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针对物流、海聚和金融产业园就业需求,开展物流、财会、物业管理等岗前、在岗、转岗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帮助512名劳动者取得了大、中专毕业证书,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化发展理念,能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理念、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拓宽创业致富渠道,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创业致富。坚定文化自信,以先进文化引领人、熏陶人、塑造人,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成立“中国农民合唱培训基地”,常态化开设合唱指挥培训班、文艺骨干中专班、乐理知识基础班等十几个培训班;创建成立梓萌书社,坚持每月举行一次读书会,创刊发行《梓萌》文学季刊,至今已出版33期,发行量达119200册,免费发放到辖区内的行政村、社区、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以高祥华、刘志、向红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农民文学爱好者。
四、依托现代网络,以智慧党校实现党员教育全时空覆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 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积极探索智慧党校建设,创建了房山区第一个乡镇级学习网站“阎村学习网”,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构成了党校学习培训的“天网”,为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开设了“阎村党校”微信公众号,通过“微党课+微论坛”的形式进行开展党课教育;建立“学习超市”,党员可通过选择自选课堂、自助平台、自主管理3种方式参与党校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形成了“党员点单、支部下单、党校接单”的学习模式。针对年轻党员“网络依赖”的优势,建立“微指尖”平台,用活“微点播”资源,把“互联网+”运用到党员教育管理中。“微指尖”即支部创建“不忘初心”党员微信群,实时发布最新政策、精神,采用图文、视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播党情,对党员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参照《党员“先锋指数”评价管理办法》实行量化管理,每周进行一次排名公示,为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创造了有力条件。
五、“成校+党校”培训新模式,小天地做出大文章
1.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阎村镇党校坚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作为根本,把深化理论武装作为第一任务,在镇党委领导下,组织发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项目落地、破解拆迁拆违等难题的能力,凝聚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鼓足了干劲,为“打造新热点、建设新阎村”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2.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阎村镇党校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时间把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传递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去,通过党员干部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广泛开展,在全镇持之以恒大兴学习之风,不断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加自觉地重视学习、更加主动地加强学习、更加扎实地深入学习,有力促进了全镇机关干部、村干部以及党员等各个层级能力、业务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近几年的拆迁拆违、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工作中,形成了党员率先垂范、群众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有益尝试。
3.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突出镇党校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党员教育培训的“神经末梢”,将课堂设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变课堂教学为开放式、体验式教学,培训对象涵盖农村党员,村、社区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家庭妇女,根据不同类型受众的特点和需求,精选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培训内容,达到了提高基层党员党性修养,帮助村、社区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的效果,真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拓展了乡镇成人学校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影响。
“成校+党校”培训新模式,为乡镇成人学校发展注入了灵魂、注入了动力、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新时代成人教育的新的增长极。阎村成人学校原有的“1234”办学模式得到了提升和扩展,在原有的梓萌书社、阎村学习网、中国农民合唱培训基地、种植实训基地四大平台的基础上增添了“党建培训基地”的新平台,形成“党建引领、强技富民、以文化人”的办学新特色。成人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镇党委可以信赖的一支培训队伍。扩大了成人学校的对外影响,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成人学校交口称赞,人人竖起大拇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
[3]《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
论文作者:陈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党员论文; 党校论文; 九大论文; 全镇论文; 党员干部论文; 群众论文; 党建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