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集散和知识分配之中心——知识经济时代公共图书馆目标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时代论文,分配论文,图书馆论文,目标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图书馆是一种社会设施,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图书馆的目标和实现途径选择,是由社会,或者说是由社会的统治者决定的,那就是从事收集、整理和向统治阶级提供文献服务。换句话说,图书馆担负的社会职责,是根据设置图书馆的皇室、寺庙、书院的领导意图所决定,除私人建立的图书馆外,图书馆自身是没有权力去选择发展目标和目标实现途径的。以我国封建社会所建立的图书馆为例,从秦、汉时期到清代中叶所建立的皇家图书馆,从文献收集来说,都是利用统治阶级手中权力,下令全国各地呈缴的;在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时,图书馆要秉承统治阶级意志,去删削、销毁那些违背统治阶级利益的篇章的;而对整理好的文献,也只特许很少一部分皇室、宗亲和大臣利用。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所建立的图书馆中,也大体上是相同的。
三百多年前,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统治阶级为了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有文化的熟练劳动力,大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由此应运而生了,但其获得大规模发展的机会,仍是由于社会需要,亦即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缘故。此时由于生产力发展,社会文献量大增;社会发展,服务部门分工日细,图书馆在收集、整理、利用文献方面的活动空间加大,就获得了一定的目标和实现途径选择权。这种权力体现在:文集收集方面,从社会上购置的选择权;文献整理方面,整理方法的决定权;文献利用方面,读者范围的扩大权。图书馆虽然有了这部分权力,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权力仍是由当时、当地的社会需要这一大环境背景决定的,图书馆并不具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目标途径的选择权。
知识经济时代是和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一种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无论是个人,或是团体,都可以用自己所拥有或占有的知识,独立自主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的选择。
图书馆是拥有丰富知识资源的社会设施,其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资本和物质力量。因而,它将史无前例地从封建社会的权力制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制约的大背景中脱颖而出,改变其从属地位与依附地位,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权力。
二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从历史上从属于权力,依附于资本的位置,转变成一种可以参与知识经济发展,参与知识市场竞争,能自主、独立发展的事业,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命运变化,它开始拥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实力,从事自主经营的权力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动力,那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从来没有提供过的一种历史机遇。
在这样一种历史机遇面前,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摆在图书馆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目标选择问题。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图书馆应当有不同的目标,地市公共图书馆应当选择的目标是什么呢?
长期以来,地、市公共图书馆的目标是被政府主管部门定位在从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岗位上的。属于一种纯文化事业的范畴,具体一点,就是一种社会文化设施,群众文化事业,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设施。应当说,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定位和目标选择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至少,是不完全确切的。
上面,我们已经论述过,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已显示出新的价值,具有新的作用,它的目标选择,应当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条件,而有所发展和变化。具体地说,它不只是本地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设施,而且应当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和自身拥有丰富知识资源的特有优势,扩张成为本地的信息集散和知识分配中心,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甚至在当前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地、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知识收藏中心,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中的乡镇企业、中小型企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咨询业,都需要不断注入大量的现代化知识,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知识含量、文化含量,使其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这些知识是地、市经济建设现在急需的,更是今后的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第一需要,而地、市公共图书馆正是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这些知识的一种社会设施。应当说,地、市的社会中,由于人才相对缺乏,信息、知识生产能力较弱,是迫切需要图书馆从事这项服务的。
(二) 地、市公共图书馆虽然没有能力真正建成为名符其实的人类知识宝库,但在地、市范围内,仍可以算是知识收藏最为丰富的一种本地知识仓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即社会尚未发展到家家户户都有条件通过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前,地、市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地方的社会公用设施,是最有条件发挥本区域内信息集散和知识分配的社会职能的。
(三) 地、市公共图书馆是地方的一种重要软资源基地,这个基地是运用当地的人力、财力、物力建设起来的,它自然应当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过去,图书馆适应社会需求,为本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现在,社会需求发展了,图书馆对所藏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成为地区信息集散和知识分配中心,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修正扩展原先的目标,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
目标的准确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选择。选择错误的途径向前走,走得越远,回到最优途径的难度越大。地、市公共图书馆上述目标的实现,存在着途径依赖。
地、市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目标的最优途径应当是什么呢?就是将沿袭已久的文献整理改革成适应当前的知识重组。
迄今为止,图书馆的主体业务工作,是进行文献整理。这种文献整理,对图书馆内部来说,虽是轻车熟路,比较简单易学易行,但却影响着图书馆业务工作不断向纵深拓展,影响着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和深化。对于图书馆外部,亦即服务工作来说,则不能为读者切切实实解决寻找知识费时费力,如同大海捞针一样的求知治学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逼近的当前,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当社会迫切需要知识时,如不对这种传统的文献整理业务工作加以彻底改革,图书馆不仅不能实现扩大了的信息集散和知识分配中心目标,就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传统目标也难以达到。
为什么文献整理工作不能满足当前科教兴国时期的社会需要,更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读者需求呢?这就要深入研究文献这一知识载体的不足之处了。
文献是知识的载体。但当知识一旦通过文献记载,此时,文献中所记载的知识就固化了、凝结了。知识是富有生命力的,具有无限性、快捷性、波及性、不可替代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殖性等等特性。因而,通过文献去寻求知识时,读者得到的只能是固化了的、凝结了的变态知识。它的科学水平如何?由于是该文献作者提供的,作者的科学水平决定着所提供知识的科学水平;它的发展趋势如何?由于文献提供的知识是截止在文献成形之前,趋势和最新进展无法切实了解;它的真实程度如何?由于文献作者都有自己的倾向性,对于不同的和相反的见解,往往出现作者不提供或歪曲提供的情况。就读者来说,求知治学的难度就大大地增加了。尽管图书馆对文献进行整理,使其条理有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渴望了解某一知识全貌的要求。
文献在历史上曾发挥过无比重要的作用,这在提高人们的素质、传播知识、弘扬文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历史功绩,是怎么高估也不过份的。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文献这种载体对知识的束缚和固化的弱点,已严重地影响知识作为最有价值的一种人类资源,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了。尽管现在文献仍有重要的价值和大量的市场需求,但在高新科学技术越来越发展的当代,它的这种利用方面的弱点,终究会越来越制约其发展。
图书馆深化改革自己的传统业务工作,就是瞄准着这一点,将知识从文献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知识从固化、凝结状态下激活,途径是:将大量文献中存储的知识,按专题重新组合,转移到空间更大的计算机芯片上,或光盘上。恢复知识的本来面目,使其更适应时代需求,更适合读者使用。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和知识经济的明天,图书馆应以一种新型的知识产品——数据库,奉献给社会。
四
图书馆这一深化改革的途径选择,在地、市公共图书馆,应当如何着手运作呢?窃以为应注意如下几点,现提出供同行参考。
(一)重组文献中存储的知识。由于知识无边无沿,领域广阔,故而必须结合当地特点,确定好若干专题。
地、市公共图书馆知识重组中的专题,应当根据当地社会需求,亦即市场为导向来确定。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和由地区改成的市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因而专题应当从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中小型企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去选择。当专题确定后,应当进行知识汇集(从各种馆藏文献中去收集、鉴别、选取),以便组成专题知识数据库(不是专题文献目录的书目数据库),派上用场,进入市场,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如名人、名胜、名景、名产、民族、民俗,也应当列为数据库建设的重点,以便将其推入国际互联网络,弘扬当地文化,提高知名度,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
(二) 地、市公共图书馆目前虽然由于人员弱、资金缺、文献少,工作更显繁重,但对重组知识的改革途径选择,仍应放在一切业务工作的首位。这是从根本上改变困难状况,实现图书馆命运转变的一项举措,绝不能因为有种种客观上的困难,放弃这一个千载难逢改变命运的机遇。
人员弱且少,应当是进行知识重组的最大难题,但这却是可以解决的,一方面是通过专题数据库编制的实践去培养,另一方面则邀请有专业知识的人来指导。特别是编成的专题数据库,更应请专家验收、鉴定。因为数据库这种知识产品,质量是它的生命。
资金缺和文献少,问题要好解决一些,我国绝大多数地、市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都有一定基础。重组知识需要现代化设备,但地、市公共图书馆仅采用微机就够了,这不是不能解决的;重组知识需要有较多的文献,地、市公共图书馆为本地方服务编制的数据库,如本馆文献不足,还可通过馆际协作求得解决。
人少事繁的问题,比起前面的两条虽然不算最大困难,但却实际得多,因为在管理上,要做到坚持传统服务和开展知识重组两不误,是不容易的。不坚持传统服务,会因社会不理解而增加工作阻力;而不开展知识重组,则不能实现图书馆的新目标。在管理上只有同时做好这两件事,图书馆的深化改革途径选择才能落到实处,取得最优结果。
(三) 图书馆深化改革,进行知识重组,制成数据库,是否能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占有份额,是检验这项改革途径的选择是否最优的唯一标准。
目前,我国的信息市场尚未规范化运作,知识市场更有待培育,地、市区域,除少数沿海或处在大城市近郊的以外,大部分还处在萌芽状态。因而,地、市公共图书馆这项改革的途径选择是超前的,要想使自己深化改革,重组知识,形成的信息产品、知识产品,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运作,必须大力地去培育信息市场,知识市场和以传播信息,知识为主的文化市场。
所谓培育市场,指的是要在本地区内,通过宣传、服务,争取社会认同,获得用户信任,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知识价值的了解和对知识产品作用的认识,从而使人乐于使用它、消费它。由于近年来,社会大环境趋好,地、市公共图书馆在本地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培育市场的任务虽重,但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是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
应当预期,当信息市场、知识市场逐步形成规范性运作之时,正是图书馆重组的知识、制成的专题知识数据库,大显威风,占据信息、知识市场主导地位之日。我们对此应当有十足的信心。
五
图书馆深化改革,将自己的目标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调整为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信息集散和知识分配之中心”,选择“文献整理转为知识重组”的业务工作深化改革途径,是图书馆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创新。
这项创新,不仅符合当前科教兴国的大形势,也适应今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图书馆所藏知识的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图书馆也可以自主地参加到社会发展的主流中来,这是图书馆界许多志士仁人梦想不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图书馆的再度辉煌。
当然,地、市公共图书馆实现这一目标,选择这种史无前例的深化改革途径,难度很大,但“人生难得几回搏”,有这样的良好机遇,如果坚定目标,选择好最优化改革途径,不屈不挠地干下去,应当相信,我们是会成功的。
(收稿日期:199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