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舸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A组(n=205)、B组(n=197),C组(n=202)和D组(n=196),A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B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C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D组采用利美尼定治疗,对比四组临床疗效。结果:四组临床疗效对比(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比(P>0.05)。结论:不同降压药物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临床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考虑,以此提高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氢氯噻嗪;倍他乐克;卡托普利;利美尼定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01-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现阶段造成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的发病几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1],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病率在23%左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几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目前,我国针对高血压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患者预后影响很大。基于此,本次研究特选取4种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并将其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分析其临床疗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00例,参照盲选法将其分为A、B、C、D四组。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评估》[2]中对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A组205例,男女比例为139:66,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4.3±2.7)岁;B组197例,男女比例为102:95,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3.2±2.3)岁;C组202例,男女比例为128:74,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5.1±2.4)岁;D组196例,男女比例为107:89,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4.9±2.6)岁,对比四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治疗前1周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同时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监测。A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剂量调整为50mg/d,25mg/次;B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55mg/次,1次/d;C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12.5g/次,2~3次/d;D组采用利美尼定治疗,剂量调整为1mg/次,1次/d。四组同时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组四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程度≥20mmHg,或者降至正常范围;有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但是不足20mmHg;无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水平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出现恶化迹象。(2)观察组四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四组临床疗效对比
四组临床疗效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组以收缩压或者舒张压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以及疲劳现象,只有在患者精神紧张或者情绪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才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当疾病发展至一定程度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威胁身心健康[3]。
目前,临床对高血压的治疗是以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生活习惯以及缓解心情为原则,而降压药物是控制患者血压变化的基础[4]。本人通过对四种基础降压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效果对比(P>0.05),并且治疗后患者均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其中,氢氯噻嗪是一种利尿药,可以通过肾外作用机制参与机体降压,有研究显示,其降压机制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功能,进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倍他乐克是一种β受体选择阻断剂,主要是通过负性变力和负性变时的作用,降低机体生理和心理负荷,以此降低血压和心率;卡托普利是一种人工ACEI抑制剂,通过抑制RAAS系统的ACEI,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机体水钠潴留,达到降低患者血压的目的;利美尼定是一种交感神经抑制药,主要是通过作用肾上腺素α2受体以及咪唑受体发挥降压的作用,其机制是利用刺激α2受体,致使其产生兴奋的状态,以此舒张机体平滑肌,减缓心率,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本次研究发现,四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说明四种降血压药物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治疗中使用不同降压药物均能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临床使用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少卫,马淑梅.不同机制降压药物治疗中青年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4):446-450.
[2]朱鼎良.高血压诊断评估[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38(6):334-335.
[3]韩英,黄朴忠,靖涛,等.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26):118-120.
[4]王萌.不同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16-17.
论文作者:蔡舸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疗效论文; 四组论文; 血压论文; 年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