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1]2013年在《城市地道桥混凝土桥涵施工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促进城市道路的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代。城市地道桥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它与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进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地道桥这种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景观建筑,愈来愈受到密切的瞩目。在城市道路的立体交通工程中,地道桥的规模和投资也在不断加大。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不仅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全国重要工业粮食基地。它地处山区与平原的结合部。近年来城市道路现状严重阻碍了城市交通的发展,也阻碍了城市其他方面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至今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改造及城区改扩建工程已有六年的时间,城市交通状况已大大改观。但因市政工程造价高,对政府财政支出影响很大。因此对市政工程的施工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很有必要。本课题将一改工程施工定性分析的传统做法,采用有效的数学手段,对哈尔滨市城市地道桥施工中预制和现浇这两种方法做出定量评价,并对其工程效应做出分析。以使该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城市地道桥的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两种方法,同时依托哈尔滨文昌桥和抚顺街地道桥市政工程对两种施工方法的各自特点进行了对比和对两种施工方法进行了经济比较,以及两种施工方法对城市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最后为城市地道桥施工提出合理、科学、经济的施工方案提供严谨的研究成果。总之,合理而全面的施工方法能够保证在工程实施中做到技术可靠、投资经济、环境影响小。
杨功勤[2]2002年在《地道桥的设计及施工》文中研究表明在公路、铁路等的立体交通工程中,地道桥被广泛地应用。为满足各种不同的实际要求,地道桥有着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设计手段及施工方法。 本文按照地道桥的受力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对其中两种主要结构的静力、动力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基于框架地道桥在不同斜交角度下的受力特征,对其结构设计提出了有用的建议;总结了地道桥的两类施工方法,并较详细地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主要过程;结合某地道桥设计计算实例,介绍了在结构设计方面的实用理论和方法。文中还提到了地道桥的设计、施工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或进一步分析、总结。文章的内容较结合于实际,一些结论或建议包含了工作中传承或总结的经验教训。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了地道桥结构的构造、设计和施工特点。对地道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本文所提供的信息是有参考价值的。
韩广晖[3]2013年在《框架式预应力地道桥CAD系统设计和开发》文中指出框架式地道桥具有施工过程对铁路运营影响小、对地基的适应性强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铁路与公路的立交道口中。但随着地道桥跨度的增大,单纯的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很难满足地道桥的耐久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应用预应力技术于地道桥中不失为一种较经济可靠的选择。但由于预应力地道桥超静定结构设计中内力分析、配筋计算过程繁琐,计算工作量大,为地道桥结构的设计带来了困难。在此背景下,结合已经授权的发明专利“混凝土地道桥施工中的预应力应用方法”,对框架式预应力混凝土地道桥进行了预应力配筋设计与计算机辅助配筋程序开发。首先依托本课题组原先开发的钢筋混凝土地道桥有限元分析计算程序计算出结构内力,作为地道桥配筋计算内力供其配筋计算模块调用,并在原有的有限元分析计算程序的基础上针对预应力配筋需要的内力计算和预应力等效荷载内力计算的程序模块进行开发。其次,建立了预应力筋束计算方法,为预应力混凝土地道桥结构的配筋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使用VB语言对预应力地道桥配筋计算与施工图绘制程序进行了开发。本文开发的预应力地道桥辅助设计系统包含使用VC++语言开发的内力计算分析模块、VB语言开发的配筋计算模块与VB调用AutoCAD程序开发的施工图绘制模块,实现了预应力混凝土地道桥结构设计计算与施工图绘制的一体化。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能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使设计人员快速、便捷地完成预应力混凝土地道桥结构的设计,便于预应力技术在地道桥结构中的推广和应用。
魏嘉翀[4]2012年在《北京某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沉降影响及施工优化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盾构法施工在地铁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盾构穿越铁路工程日渐增多。然而,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会对土体造成扰动,难以避免的引起地层损失,进而导致地表沉降的发生,这将对既有线轨道结构以及周边的重要建筑设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又对线路的平顺和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分析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施工优化方案,对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营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北京地铁盾构下穿既有国铁工程为例,通过使用有限元软件对盾构穿越施工进行模拟,并与实际工程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优化施工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层—结构叁维模型,模拟盾构穿越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及地道桥造成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既有铁路及地道桥的沉降变形规律;(2)对工程的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在施工过程中既有铁路路基、地道桥、影响范围内电气化接触网杆及临近建筑物在盾构穿越过程中的实际沉降变形规律徘;(3)将理论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对施工进行优化,提出控制既有铁路沉降变形的有效措施,保障列车的行车运营安全与施工的顺利进行。
蒋军[5]2009年在《双孔箱形框架式地道桥的结构分析及施工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以某下穿铁路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式地道桥为例,对其结构特点、内力计算、设计及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具体的结论,以完善双孔箱形框架式地道桥的设计和施工,并推广其应用。
方笑[6]2010年在《斜交地道桥顶进施工阶段空间受力行为分析及现场监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交通工程的发展,框架地道桥在公路以及铁路等立体交叉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交通量的增加又导致了多孔、大跨、长距离地道桥的大量产生,因此对大型地道桥在顶进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地道桥顶进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并针对不同斜交角度的地道桥,根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荷载组合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不同斜交角度的地道桥在顶进施工阶段的空间应力状态,总结出斜交地道桥各个区域的应力在顶进阶段随斜交角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地基条件对地道桥结构受力的影响,主要考虑了不同基床系数以及不均匀地基沉降对地道桥结构受力的影响。对某两跨斜交地道桥以及某大长细比斜交地道桥进行顶进过程中应力监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模型,对工程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地道桥在顶进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荷载组合,探讨其力学特性。并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比较分析理论值与监测值之间的差异。论文的研究对类似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杨戈[7]2008年在《城市地道桥裂缝成因及处治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裂缝是桥梁结构的常见病害,也是工程界一直在研究和发展的课题。作为跨线桥的一种,地道桥以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性,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本文以重庆经开区B10-1地道桥为研究对象,以其检测报告为依据,在厚板有限元理论的基础上,用Midas软件建立了地道桥的有限元模型,来具体分析其裂缝产生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根据裂缝分布的实际情况,分别考虑了温度荷载和移动荷载对结构不同部位的影响,最终得出了温度荷载是造成边板开裂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和顺桥向配筋率不足是造成顶板顺桥向开裂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同时,考虑到B10-1地道桥的结构形式与传统的框架式地道桥的结构形式的不同点,对其结构形式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原结构结构形式的不合理性才是造成结构开裂的根本原因的结论。最后,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并针对B10-1地道桥病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经济、合理的病害处治措施。
陈学峰, 曲强, 蒋小锐, 亢跃华[8]2004年在《铁路框架地道桥受下穿隧道施工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及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分别对铁路顶桥受下穿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影响所产生的沉降及内力变化进行计算分析 ,并据此提出下穿框架式地道桥的地铁区间的设计及施工的有关技术要求。
刘翰林[9]2013年在《软土地基下框架桥盾构法施工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地道桥的施工一般采用顶进法施工,但随着城市道路的逐渐加宽,地道桥的跨度也越来越大,而原有的铁路线路加固方式最大加固长度为24米,这大大限制了地道桥的施工跨度。桥式盾构体法是一种新的顶进法施工工艺,是采用盾构机的原理在顶进法上的应用。桥式盾构应用,大大提高了顶进法的施工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大跨度地道桥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桥式盾构法在我国发展已近十年,但现有的桥式盾构施工体系,仅在非软土地基土地区有一些工程实例,但是在软土地基中却从未尝试过此种顶进施工方式。软土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性、低渗透性以及高灵敏度和显着触变性等工程特性。由于其特殊的工程性质,会给顶进施工过程中带来“扎头”、后背不足等问题,也会在工后造成很大的沉降,导致线路沉降过大而中断运输甚至造成事故。结合顶进施工的特点及对工程处理的要求,归纳总结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并对比各处理方式,提出采用:(1)高压旋喷注浆、(2)静压桩法两种处理方式对软土地基条件下,采用桥式盾构法施工的框架桥进行地基处理。并通过荷载的分析和相关的规范对其设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然后利用MIDAS/GTS软件处理后达到的不同地基承载力进行效果对比与造价对比,得到处理效果和造价综合参数最优点。并对软土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做对比,为软土地区的工程提出工后沉降的预测曲线选取提供参考意见。
毕见山[10]2008年在《大型顶进箱涵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地道桥在公路、铁路等立体交叉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交通量的增长又导致了多孔、大跨、长距离箱涵的大量产生,因此大型顶进箱涵的力学特性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威海市珠海路地道桥、北京丰台地道桥和石家庄槐安路地道桥等工程为背景,比较分析空间模型与平面模型的计算结果,探讨了大型斜交顶进箱涵的力学特性,针对地基沉降剖析了丰台地道桥的开裂原因,同时研究了利用六四军用梁进行线路加固拆除既有盖板涵顶入新涵的施工方法。分别对单跨、双跨和叁跨箱涵空间模型与平面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异,得出箱涵纵横向内力关系,给出了当采用平面模型简化设计时,箱涵纵向构造钢筋的配置需求。围绕斜交地道桥的应力集中问题,通过建立单跨、双跨和叁跨箱涵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弯矩与跨度、长度和斜交角度变化关系,给出了各关键点弯矩与跨度、长度和斜交角度的关系曲线。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了斜交地道桥应力集中程度和应力集中位置。以丰台地道桥的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由于地基超挖和对顶进方位调整而造成的地基变形对结构的力学影响。通过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该桥的变形,讨论了硬质地基不均匀变形对顶进箱涵的影响,并对该桥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首次探讨了利用六四军用梁进行顶进施工线路加固,将线路架空后利用爆破方法拆除既有盖板涵,不仅提高了运营线路在施工期间的运行速度,而且为既有道路扩宽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城市地道桥混凝土桥涵施工方法研究[D]. 王晶. 吉林大学. 2013
[2]. 地道桥的设计及施工[D]. 杨功勤. 西南交通大学. 2002
[3]. 框架式预应力地道桥CAD系统设计和开发[D]. 韩广晖.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4]. 北京某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沉降影响及施工优化分析[D]. 魏嘉翀.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5]. 双孔箱形框架式地道桥的结构分析及施工方法[J]. 蒋军. 山西建筑. 2009
[6]. 斜交地道桥顶进施工阶段空间受力行为分析及现场监测[D]. 方笑.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7]. 城市地道桥裂缝成因及处治措施研究[D]. 杨戈. 重庆交通大学. 2008
[8]. 铁路框架地道桥受下穿隧道施工影响的研究[J]. 陈学峰, 曲强, 蒋小锐, 亢跃华. 铁道标准设计. 2004
[9]. 软土地基下框架桥盾构法施工工艺的研究[D]. 刘翰林. 北方工业大学. 2013
[10]. 大型顶进箱涵施工技术研究[D]. 毕见山.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标签: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 地道桥论文; 刚架论文; 框架论文; 斜交框架论文; 结构分析论文; 设计论文; 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