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_创新教育论文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_创新教育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如何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学习论文,自主性论文,中学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中学生物教学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创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因为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正因为如此,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科学上很多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给了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现象,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一方沃土。如某教师在讲“鱼的呼吸”时,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鱼生活在水里,利用鳃从水中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教学中,该教师把这部分的内容做了这样的设计:(1)活鱼的鳃是什么颜色的?(2)鳃的颜色为什么会是红的?(3)鱼用什么方式保证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水中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几乎是不加思索,异口同声,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在被教师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倒后,学生对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将玻璃缸中的金鱼放到了学生眼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水中的金鱼,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问题,比比谁找到的问题多,比比谁发现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金鱼眼睛总是睁得大大的?为什么金鱼的颜色很鲜艳?为什么金鱼的颜色多种多样?为什么金鱼喜欢停留在水的上层?为什么在河流中找不到金鱼?……学生处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思维空前活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台阶。教师应着力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平常”处设问,于“无疑”中生疑,养成多思善问、动脑动手的习惯。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创新教育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我们的教育才能在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教育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开发学生发展空间

中学生物学的创新教育,除了迈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台阶以外,更应注重开发学生发展的空间。

1.学生活动的空间

充分保证和发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曾有一本杂志介绍了这样的事情:美国一教授测试学生的能力情况,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蛙的舌头着生的位置在哪里?让学生第二天带答案来。结果中国学生带来了课本当依据,而日本学生则带来了青蛙。中国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是熟练的,但实验技能、研究探索意识相比之下还差了一点。这与我们平时教学有关,如果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大增,创新教育才有落实到学生的可能。由此可见,创新教育不应是一种刻板的教育,而应潜意识地渗透到每个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中。实际工作中,教师常用限制讲授时间的办法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教师的讲授时间常常是分散在课堂45分钟,无法统计,同时,学习效率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依学习时间长短而论。因而,我们在提倡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同时,还要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

2.学生思维的空间

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阶梯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取知识,练就技能、增强信心,给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包办灌输的做法,绝不能把桃子摘下来送到学生的手中。总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以优生代替差生的思维、以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等现象。

3.学生表现的空间

一项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变为产品,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在适宜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里,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动机。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培养每位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绝技,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他们精心构思的作品,如诗歌、模型、标本等。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三个学习空间的开发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也为师生双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拓展课堂教学外延

创新教育必须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生物学教学的大课堂,各中学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应课程改革趋势,设立除“生物学实验室”以外的“生物科技活动室”“‘地球村’活动室”“和平鸽养殖园”或“植物园”等一系列的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的创设,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利用“生物科技活动室”和“生物学实验室”,实施探索性改革,从而激发创新精神。(学生自备材料,自制标本,独立地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对于遇到的问题,学生可利用微机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

创设与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大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生物科技活动室”和“‘地球村’活动室”中,教师可利用标本、挂图、模型以及电教设备等对整个地球的不同生态环境做缩影,将理论知识形象化,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逼真,也使学生及时地了解到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有待攻克的难题,激发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意识。

因此,宽松的生物学大课堂,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丰富学习活动的空间。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创意性活动自然也会增多,从而更易让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标签:;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_创新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