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万素莲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探讨归纳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100例手术患者以女性为主(对照组,n=100)和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后的100例手术患者以女性为主(观察组,n=100)为观察对象,以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后,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具体表现为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因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值得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安全干预;发生率;满意度

本院为了弥补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漏洞和不足,制定并推广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效果良好,现将具体的工作方法、实施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100例手术患者和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后的100例手术患者为本组对照试验的观察对象。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10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患者,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后的10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在20~70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32.36±4.63)岁。观察组患者中,来自妇科的患者为42例,来自产科的患者为13例,来自乳腺科的患者为45例。对照组手术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在20~69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30.45±4.54)岁。对照组患者中,来自妇科的患者为43例,来自产科的患者为14例,来自乳腺科的患者为43例。

1.2

1.2.1重视人员培训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全面推行前,应该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参加专业护理安全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防范意识。同时,也能够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面对各种情况,应该以患者的实际需求、实际情况为参考依据,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协助医生做好处理工作,以免贻误患者的治疗时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业务合作,集中讨论,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方法,从而明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危重症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内容[1]。

1.2.2建立岗位责任制

本院在手术室护理工作排班中,实行轮流制度。一方面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每一位患者的各种情况都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丰富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多见识不同类型的护理方法,帮助护理人员熟悉各种操作技巧。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执行工作应该严格、准确,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分管到手术室的人次、护理责任[2]。责任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全面性的护理工作,在工作实施中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患者有不满意的情况,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不满的原因和合理需求,及时对护理方案、工作方法进行调整。在工作方法整改的过程中,应该站在医院的立场上,适度整改,不可急功近利。

同时,完善护理考核奖惩机制,对于工作负责、服务质量好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工作走神、出现护理纠纷或差错的护理人员也应该给予教育和批评。通过考核奖惩制度的建立,能够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形象,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性,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1.2.3实施临床路径

在工作实践中,手术室护理应该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以不断变化的临床情况为基础,对手术室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创新和优化,了解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的手术通知后,应该找机会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硬件设施,向患者传递相关的疾病预防和康复知识。最大程度的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手术室治疗环境[3],让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免患者情绪激动而造成手术效果不佳。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应该态度温和、语言通俗,以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促进和谐护患管理的建立。在手术的前一天,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皮肤消毒、肠道准备等,以免因准备工作不足而影响手术效果。在手术后,协助患者接受术后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丰富护理经验,更好的对现有方案进行调整。

1.2.4制定应急方案

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应该对近年来手术室护理中的各种突发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系统化、可操作的护理应急方案。组织护理人员对应急方案进行学习和演练,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都能够冷静、沉着的进行处理。

1.2.5护理信息的反馈与记录

护理信息的反馈是指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将患者的治疗情况、康复情况等信息通知给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内就了解患者的真实信息,预防和减少手术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将患者的信息详细、真实的记录在护理文书上,以作为日后处理纠纷的文字证据,维护自身和医院的合法权益。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数( ±s)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卡方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使用自然数(n)和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t进行组间对比。当P<0.05,视为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观察组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详细数据请参考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n,%)

3.讨论

手术室是现代医疗机构的重要场所,主要职能是为手术患者提供治疗场所。此外,一些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也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4]。手术治疗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为了把风险性降到最低,也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关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医院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本院临床人员制定并推广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从人员培训、建立岗位责任制、实施临床路径、制定应急方案、认真记录护理文书等方面,规避手术治疗的种种风险,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从本组对照试验的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降低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莫美英,陈小玲,郑清淼.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19+21.

[2]张小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23:69.

[3]郑容斌,邓瑞文,周艳红,周红菊,杨愈慧.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3,15:2378-2379.

[4]张景玮.安全干预模式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04:288-289.

论文作者:万素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万素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