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电员工是供电企业在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坚实力量,是农电服务体系中最基层的电力工作者。稳定农电人员队伍,提高农电员工素质,规范农电管理秩序,创新农电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电力企业农电管理工作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对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队伍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剖析县级供电企业农电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加强和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员工管理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农电;员工管理;水平浅议
引言
农电员工是供电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直接肩负着农村电力安全运行、电力设备维护检修、电力营销管理、电力客户服务等任务,是供电企业在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坚实力量。
1 实施背景
乡镇供电所作为电网公司管理的最末端,按照上级公司要求必须实行标准的班组设置,采取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职责界面更加清晰,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因此,在现有农电员工数量和素质的基础上,为适应经营模式的变革,出台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起与岗位职责、素质能力和绩效考核等紧密挂钩的统一薪酬制度,以绩效促管理,覆盖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促进县供电公司管理水平整体提升。要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加快农村电力发展,就必须规范农电员工管理,打造一支思想进步、技术精湛的农电员工队伍,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农村电力发展服务。
2 农电员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电员工缺乏管理观念意识
我国农电人员作为电力员工中特殊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扎根于农村电力建设,服务农村的发展。也正是由于在农村长时间自由工作,没有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对于电力员工的管理意识缺乏,乡镇电力也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水平上,把员工单纯看成干活的工具,没有积极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农电员因为历史的原因,整体员工的学历和技术水平不高,在农村生活时间较久,存在一系列难以改变传统管理观念的问题。同时,由于农电人员一直都处于紧缺的现状,一个人需要负责多个岗位,工作繁杂强度大,造成他们对于工作消极的态度,增加了提高管理观念的难度。
2.2 农电员工缺乏科学的激励体制
缺乏合理的激励也体现在没有晋升的合理机制,干一辈子的农电员,晋升的岗位少,机会缺乏,让员工感到无望。没有工资和晋升的机会,员工都是消极怠工,混日子干工作,不愿意学习更好的技术以及管理的知识,给农电行业发展提出巨大挑战。
2.3 农电职工人力培训落后
农电人员是特殊时期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学习。管理者对于培训的工作认识不足,及时有简单的培训也大多是应付了事,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培训工作。培训内容的单一化,让广大的农电人员感觉枯燥,而且时间的固定化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相关单位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于培训农电员工不够重视。从农电长远的发展来看,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的缺乏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经展现出很多问题。但是农电员工自主学习的意识也非常落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培训习惯,缺少学习自主性。
2.4 农电人力资源不协调
人力资源机制的不合理很难吸引更多的额优秀人才,积极改善激励体制变得尤为重要。农村电力属于薄弱环节,大多员工不愿意去建设农村的电力,导致人力资源的极度不平衡,留在农电岗位上的多是年龄偏大的老员工,这种不协调就会直接导致人力资源的匮乏,不能引进新的活力,阻碍了农电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提高农电员工管理水平有关措施探讨
3.1 完善招聘管理,充实后备人才队伍
对人才的招聘以择优聘用、能力匹配为原则录用,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重点引进专业类、综合类优秀人才,为农电员工注入新血液,优化农电人员组成结构,增强企业活力以提高效率和企业效益。同时,注重加强后备人才教育培训,提供交流锻炼机会,制定后备人才锻炼计划,加强考察,激发农电人才的潜能。
3.2 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不少农电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不愿承担责任,有的工作拈轻怕重,斤斤计较,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因此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大对德的教育和考核力度,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农电员工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员工自我修养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营造文化氛围,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引导端正奉献与索取的态度,不断提高农电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突出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的本性,以人性的自我实现需要引导农电员工积极工作,规范行为,利用行为习惯加强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平台,突出人性化管理,综合考虑人员素质差异和岗位能力差别等现象,统筹兼顾,正视差异,奖惩有度。使农电员工的索取与奉献达到很强的一致性,激励农电员工高效工作。
3.3 加强人才培养及教育,优化员工队伍的结构
致力于打造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人尽其才,忠诚能干”的农电员工队伍。重点抓好管理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员的分层、分类培训,形成有效的三级培训网络。对管理型人才开展业务素质、管理技能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对技术型人才开展以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对技能型人才推行执业资格证制度,开展岗位考试、技能鉴定,抓好班组和现场培训。教育培训资源向一线员工倾斜。提倡员工积极主动地学习,落实培训积分管理,按要求持证上岗,按规定考证、晋级。同时,重视新进员工的教育培训、轮岗学习,全面提高业务技能,提升自身素质。
3.4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不断优化考核手段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以恰如其分的奖惩来排除消极因素,调动农电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农村供电所实行工作绩效考评,以岗位规范为依据,制定全面、有针对性、可行性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实施绩效工资激励。按劳分配与工作绩效挂钩,同时以岗位工资制和技能工资制作为有效补充和发展。农电员工报酬建议实行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实施考核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人员的积极性,使农电员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衡量的尺度和杠杆,增强了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适应绩效管理的配套机制,如绩效导向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绩效结果要作为职工职位升迁基础。此外,建立重视信任、沟通、关注员工发展和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为农电员工多提供关于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意义、流程和方法的培训。
3.5 规范农电员工档案,推广信息化系统管理
根据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要求,农电管理应规范对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的管理,而农电员工档案成为农电员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规范农电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使用管理工作。同时,打造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推广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农电员工招聘、岗位调动、员工信息、薪酬分配、档案管理、教育培训、劳动关系管理、报表统计等信息化,数据共享,有效促进了农电员工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
结束语
总之,农电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电力企业要认真重视农电员工管理存在问题,通过不断的对农电人员安全意识教育,业务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员工素质,通过人性化管理,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电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姚辉超.电力行业农电员工培训管理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8):87.
[2]项燕,姚立斌,韦祖彬.乡镇供电所管理提升引领下的农电员工指标式绩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31.
[3]李洲民,毛义虎.做实农电员工培训助推供电所管理工程提升——国网陕西山阳县供电公司农电员工培训纪实[J].农电管理,2015(01):55-57.
论文作者:张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农电论文; 员工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供电所论文; 岗位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