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由来、内涵及我国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由来论文,对策论文,内涵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内涵
(一)“知识(智力)经济”的由来
自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成为现实。今天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 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事实上, 美国1997年信息高科技产业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出口总值已接近其商品出口总值的40%,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来自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
自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记者出身的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ffler)1980 年在《第三次浪潮》中大力宣传了“后工业经济”,并把它描写成“超工业社会”,提出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经济,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J.Naisbitt )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以新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命名这种经济。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准确地以新型经济的产业支柱群体命名这种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1992年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英、法、西班牙文版)132期撰文提出由自然科学、 技术和社会科学支配的经济——“智力经济”的概念。其后又在多种中文刊物上做了说明。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 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 1997年2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又采用了联合国研究机构以前提出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的说法。 著名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8 年版已命名为《发展的知识(Knowledge for Development)》。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实际上是在逐步建立一个日渐清晰的概念,即“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以产业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高技术经济。以资源配置来划分,可以分为劳力经济、(自然)资源经济和智力经济,也得到众多专家的认同。叫“知识经济”,似乎在分类学上有些问题,但讲的都是一个意思。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比较确切的概念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
(1)知识经济的资源配置
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主要不依赖于土地、石油等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的配置。知识经济致力于通过智力资源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财富,逐步替代工业经济依为命脉的、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例如信息科学技术的计算机芯片来自石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的受控热核聚变原料来自水中的氢。与此同时,对于稀缺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集约的配置。
(2)知识经济的产业支柱
知识经济在生产中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高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其最重要的资源依托,“高科技”是特指的,不是传统工业技术的简单创新,按联合国组织的分类,主要是指人类在攀登宇宙空间、生存环境、物质结构、生命本质和人的智力等科学高峰中,在前沿产生的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高技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断有新的高技术产生,但是必须特别强调,不是比过去高的技术就是高技术,也不是全国最高的技术就是高技术;不是引进的技术就是高技术,也不是美国引进的技术就是高技术。只有上述在探索科学前沿时产生的,改变了人类向自然掠夺资源的工业经济中生产目的的技术,才是高技术。当然,就像工业经济社会中存在农业一样,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农业和工业依然存在,并不是所有传统技术都要改造为高技术。
(3)知识的使用(消费)和“知识驱动”
知识的“消费”应该称为知识的“使用”更确切,因为知识使用后并没有消失、转化或折旧,与商品的消费特性不同。知识尽管不会因消费而折旧,但是随着知识创新,知识本身会陈旧、老化,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系统(包括法律、机构和人才)就是这个国家智力资源不竭的基本保证。
知识的使用和商品的消费一样,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对于知识,每个人必须要学习、消化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和商品拿来就用完全不同。要把知识像商品一样使用,还取决于每个人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因此,没有“免费”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每个人获取(或分配到的)知识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学习和转化能力,所以知识经济的“富有者”,是具有高知识水平的人。青年一代应该做知识经济的富有者,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以高科技知识为主的一切知识。
与工业经济的“利益驱动”相比,知识经济中形成了“知识驱动”。创新的主要动力是为了获得知识产权,获得知识产权与金钱驱动有联系,但不能划等号;知识经济中的“知识驱动”也为了获得新知识(即便形不成知识产权,也没有利益);知识经济中的“知识驱动”还为了获得公众认可、社会地位,当然金钱驱动也会达到这种效果,但初始动机和手段都不尽相同。所以说“知识驱动”是一种多元驱动,是更为合理,更为高级的驱动,是青年一代在知识经济中实现的价值的驱动,知识驱动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贫富悬殊,世界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重大问题,从根本动力上比传统经济的利益驱动做出大得多的贡献。
(三)新技术、高科技、高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些对人类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的技术,如核裂变反应堆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第一代计算机技术等,被称为“新技术”,随之提出了“新技术革命”。这些技术和科学基本上还是分离的,而半导体技术等已开始了科学和技术融合的萌芽。直至60年代,“科学”和“技术”还是两个概念,“科学”是对客观自然规律进行的系统的、归纳为一定模式的知识探索,是在研究人员的“象牙塔”中进行的。“科学”有两个产物: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技术”,知识的创新叫“发现”,技术的创新叫“发明”。到了70年代又一批新技术的涌现使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原有界限已不再明确地存在,至80年代这批新技术被称为“高技术”。由于这些技术具有科学和技术融合的特性,又被称为“高科技”,按联合国组织的分类,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又称软科学技术)。这些高科技,表现了与以前的“科学”明显不同的特点。
第一,与以前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和生物等科学不同,高科技的分类不再以探索系统知识为标准,而以追求效用为标准。如信息科学就是要加大、加快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光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科学就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新材料科学就是要获得新材料。海洋科学就是以整个海洋为对象的综合学科,包括了一系列新科学技术。这种变化给我们的科研带来了变革,如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就已经成为现代的研究方式。
第二,和以前的技术不同, 从科学到技术的周期大大缩短。 如从1831年发现发电机原理到1872年发明发电机,用了41年的时间,跨了两代人,无法在一个人手中实现;而从1974年提出无线移动通信的原理,到1978年出现手提电话只用了4年时间,完全可以在一个人手中实现。 因此,使科学技术在短期内直接产业化成为了现实。
目前,“高科技”概念已经规范化,是特指的,不是比自己以前层次高的科技就是“高科技”,也不是全国最高的科技就是“高科技”。
(四)高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次产业
由于上述高科技具有在短期内直接实现产业化的特性,目前高技术产业化已成为时代的浪潮。实现高技术产业化,首先要明确高技术产业化的实质。上述高科技不仅有别于以前的“科学”,也与传统技术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传统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都是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用之不竭的基础上,甚至以向自然掠夺为目的,这不能不说是技术与科学分离的悲剧。而高技术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几近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又把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科学而全面的认识。因此,高技术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如信息科学技术的软件,生命科学技术的基因工程对资源的耗费与传统技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符合上述指导思想开发的产业就是高技术产业,反之则不是高技术产业。
第二,传统工业技术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高技术产业则需要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当然高科技产业也需要资金投入,甚至是风险资金投入,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识和智力的投入,它就不是高技术企业。目前美国许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
第三,高技术产业较之钢铁、机械和纺织等产业的另一显著不同就是,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激光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占一席之地。
由于高技术产业与传统技术产业的区别,实际上产生了一次新产业。50年代以来把产业分为一次产业——农业,二次产业——工业,以服务业为主的其他产业被视为第三产业。今天,对这种分类方法,已值得商榷,因为高技术产业表现出与前三次产业完全不同的特性,或许可以称之为第四产业,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五)信息经济、高技术经济、知识经济、智力经济
由于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 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因而自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1970年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7年2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又采用了联合国研究机构以前提出的知识经济的说法。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实际上是逐步建立一个日渐清晰的概念,即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简而言之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从产业结构来看,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高技术经济,但从资源配置来看则可以分为劳力经济、资源经济和智力经济。叫“知识经济”,似乎在分类学上有些问题,但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它是指一种以智力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为首要依托,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经济。
二、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
(一)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具有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社会知识水平较高、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必要条件:
关于工业经济充分发展问题。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依托是智力资源,但必须配以相应的资金和自然资源,也就是说必须建筑在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
目前衡量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 )还是比较准确的指标。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来看,一般要达到人均5000美元左右,才有知识经济自发萌芽的条件。50年代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创建硅谷的时候,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已达到了这个水平。葡萄牙于1992年兴建科技工业园区,以这种知识经济的社会组织形式发展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时,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5258美元。
关于社会知识化水平问题。发展知识经济,必须以有较高的社会知识化水平为基础。 1997 年我国为亚洲特邀代表参加在葡萄牙举行的第11届欧洲科技工业园区大会期间,对葡萄牙高技术产业化进行了考察,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葡萄牙于1992年由政府倡导开始发展知识经济的时候,全国成人文盲率为13.8%,受高等教育的同龄人为29%,这大概是知识经济对社会知识化水平的最低要求。当年美国硅谷知识经济萌牙时已高于这一标准,而在1995年我国成人文盲率为19%;受高等教育者占同龄人的比率为不到4%。
关于知识和技术创新问题。发展知识经济必须有相对强大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只是引进国外的高技术产业项目,自己不拥有知识产权,则和引进新工业技术项目没有本质的差别,谈不上发展知识经济。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项目;同时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发展自己的知识经济。葡萄牙就一个国家而言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有条件发展知识经济
按我国目前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知识化水平和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是不具备的,但是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已经有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充分条件,我国的知识经济有可能,也应该由这些地区先发展起来。
当然这些地区的知识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里我们不妨把我们发展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高技术产业的综合国力条件与近30年前日本提出“技术立国”,发展当时的新技术产业时的综合国力条件做一比较。
我国“九五”计划(1993—1997)经济5 年连续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6%。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于1997年达到9010亿美元;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于1968年达到1419亿美元。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按实际购买力与日本1970年相当,低于葡萄牙1991 年的水平; 从人均消费来看则低于日本1970 年和葡萄牙1992年的水平;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与日本1970年的水平相当;从城市人口来看与日本1970年水平相当,而大大高于葡萄牙1995年的水平;从恩格尔系数看低于日本1970年的水平;从电话普及率来看则大大高于葡萄牙1992年和日本1970年水平;从文盲状况来看与日本1970年水平相当,大大好于葡萄牙1992年水平;从每万人研究开发人员数来看则好于日本1970年水平和葡萄牙1992年水平。
由此看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区已具备了开发高技术产业的充分条件,应发挥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同时,这些地区也必须注意发展经济、提高市场和科技开发人员的收入水平,稳定物价,尤其是食品物价,降低恩格尔系数,保证科技开发人员有一个小康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充分发挥已有的创新能力。
(三)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思考
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方针应为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突出中国特色狠抓生命科学技术产业、海洋科学技术产业、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软科学技术产业,各业并重,全面发展;特别注意多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研究,通过网络化,用结点创新的新管理方法,致力高技术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争取使几项重大技术在2000年居世界领先地位,使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2010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强化协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投入已经不小,重复建设很多,而且就总体而言技术层次偏低,高技术部分中我国有知识产权的又较少。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信息技术产业也应有专门机构管理,与信息产业部统一布局,形成合力。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软件产业相当重要的部分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这部分力量也应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区实现产业化,和信息产业部统一布局,形成合力。
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使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真正形成拳头。
(五)积极支持生命科学技术产业
生命科学技术产业是将在下个世纪可以和信息技术产业并驾齐驱的产业,是我国应该“有所为”的产业。
大力开发农业生命的科学技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我国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和水资源,要保主餐国的食物(包括粮食、渔业和畜牧产品)支撑人口增长的确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什么是解决问题的可靠保证呢?邓小平同志早在1988年就指出:“农业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还要靠尖端技术,要靠基因工程”。也就是说要大力开发转基因作物和家禽、家畜。在这方面要有较大的投资,不但要投向高技术开发,还要给农民贷款,培育农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的市场。
大力开发医药、保健生命科学技术。目前大批外国与合资的高技术药品以极高的价格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同时大量的假冒保健品充斥市场。
因此有必要在国家高技术产业专门管理机构导向下开发真正的高技术药品和保健品,不但投资少、获利高,回收快,还将真正有利于人民的健康,并可全力打入国际市场。尽管打入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一个过程,但以我们雄厚的生命科学技术实力,加之以国家为后盾,从今年抓起完全有可能在2000年实现,这一工作不见得比全力争夺纺织品配额困难,而且有广阔的前途。
重视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科学技术产业。 我国不清洁能源占93%,其中煤达75%,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开始危及人民健康,进入21世纪还可能成为国际问题。因此开发清洁煤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太阳能技术等高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些产业技术开发投资回收较慢,而且需要银行贷款培育市场,因此需要国家投资支持。但是,如煤地下气化、燃料电池等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可以重点突破打入国际市场,以积累资金。
发展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要靠建立法制,要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靠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应该因地制宜,该用高技术的用高技术,该用新技术的用新技术,也可高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重点解决污染大户和乡镇企业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的开发,现在难于在大量产生污染物的大型企业中进行,也难于在乡镇企业中进行,多数大型企业致力于企业改革,无暇顾及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开发,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根本不具备这种开发能力。因此有必要由国家管理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工作中开发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并使之产品化,再应用于产生大量污染物的大型企业和乡镇企业中,目前看来市场广阔,开发周期短,资金可以较快回收。目前世界大约有3000亿美元的环保业市场,在最近5年中, 德国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产业就提供了80万个就业机会。
(六)强化“知识经济”细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目前在世界上除美国的宇航工程外,主要的高技术综合开发是个薄弱环节,我国完全有可能通过国家管理机构统一布局,组织攻关,发挥我国53个国家级和6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选定综合开发项目,使之产业化,争取有所突破,这是我国赶上超过世界高技术水平的希望所在,建议把北京、上海或广州的一个开发区建成有7—8种上述高技术的开发区,产生“高技术聚变”。
抓好高技术产业化,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完成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8%和外贸出口3450 亿美元的宏观调控目标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一环,是对解决我国面临最重大问题的最有力支持:
对国民经济增长8%的贡献。1996 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产值为2142亿元人民币,1997年达到3200亿元,增长率为49.4 %, 但1997 的增长率已较1996 年下滑。 如果建立国家机构采取有力措施, 1998年增长率超过60%是完全可能的,按保守估计仍以50%的增长率计,即增长1600亿元,相当1998年规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7%,为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的增长率提供达26.7%,即1/4强的贡献。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对北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20%。
同时为获得这1/4强的经济增长的投资,肯定大大低于为获得8 %的经济增长4700亿元技术改造总投资的1/4。同时这部分投资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也将大大低于平均水平。对减缓环境恶化趋势起巨大作用。
对外贸总额3450亿美元的贡献。1997年我国外贸总额为3251亿美元,其中出口为1827亿美元;1998宏观调控外贸额增幅为200亿美元, 相应的出口增幅按比例为约110亿美元。1997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5亿美元,较1996年的43亿美元增长28%,如采取有力措施,1998年做到增长40%是完全可能的,即增长22亿美元,可对宏观调控增幅做1 /5的贡献。
目前世界市场以8大类高技术为核心的50 种宏观技术(宏观技术指向世界市场提供民航机、战斗机、反应堆、新技术、软件等高技术产品的知识和生产能力的总和)为保证的科学密集型产品——知识经济产品市场为3万亿美元,占世界产品和服务贸易市场的约30%, 这个市场的80%,为7国集团占有,美国约为7000亿美元,德国约为5000亿美元, 日本约为4000亿美元。中国目前只占世界商品出口市场约2%, 然而占高技术市场份额仅为约0.1%,只要占领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的1%,就可以给外贸出口带来近300亿美元的增值。
对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的贡献。仅以1996年统计数字看,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130万员工,人均产值17.7万元人民币, 约为全国第二产业人均产值的8倍, 按北京和上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员大约为1∶1的比例,16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增加约200万个就业机会。
建立国家级管理机构,遏制高新区增势减弱的措施。我国1998年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低,各类高技术发展不平衡,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没有有力的宏观管理和全盘规划,投资不足,开拓国际市场不力等一系列原因,1998年我国高新的发展增势已经减弱。1996年工业增加值增长52.7%,1997年仅为49.4%;1996年利税总额增长35.2 %,1997 年仅为34.5%;1996年出口增幅为41.3%,1997仅为27.9%,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海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情况类似。而国际上好的科技工业园区在兴办10年以上的时间仍能保持递增的势头,如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工业园区等。
只要建立国家级管理机构,并进行机构创新,用知识经济的方法管理,完全有望在今年遏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幅锐减的趋势。
应建立实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络,实行矩阵管理。由国家管理机构立即建立有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全国百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成一体,根据地域和技术种类由国家管理机构用矩阵管理法不断在网络中形成技术创新结点,使得我国百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合力,这是目前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难以比拟的优势,应尽快充分利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
建立新型的创业评估委员会。技术创新并不一定都能产业化,如何选择可以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项目呢?应组织新型的创业评估委员会,由有关科学家、技术专家、金融家、市场专家、管理专家和人才专家(鉴定技术创新者本人的创业素质),每方面专家各3 人加上委员会主任组成评估委员会。实行方面专家2票否决制,即一方面的,如金融专家2人否决,该项目就不能上。在赞成票过半时,委员会主任有权决定上项目,但要承担责任。对参加委员会的专家予以保密的计算机档案记录,经过1—2年实践检验10个项目评对8个以上的,成为委员会永久成员, 评对3个以下的予以淘汰(只能说明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并不否定其原来学术成就);其余的留用,分别给予相应报酬。以此建立一支能保证项目成功率超过70%的队伍,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技术创新。然而,只有具备高科技素质、有影响力的管理人才能吸引高水平的专家以这种方式工作。
用规模效益解决风险问题。高科技产业化的高风险问题仅从技术开发一端看来难以解决,如果抓住产业化的末端就迎刃而解。经过周密调研、严格论证,同时上10个有10倍高回报的高科技项目,这类项目目前就可例举很多,如高效循环喷涂机、煤炭地下气化等。假使10个项目失败8个,成功2个,还有2倍的高回报,目前好的国外园区已能做到70 %的成功率。
通过网络吸引投资。目前高新区面临的资金问题的解决应依靠风险基金(主要靠自身)股份制和网络化。国际科技工业园区协会有600 个园区,联系6000家大学,6万家公司, 如果我国某园区的一个项目采取目前工厂工作方式寻取资金的几率是万分之一的话,上网以后就可能达到50%,这已被国际科技工业园区的实践证明。同时,园区应由有国际知名度的专家管理,他本身就是吸引资金的无形资产。法国索菲亚·安第波利斯科技工业园在25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就吸引了70亿美元的资金。
走向国际市场。目前高新区面临的产品市场问题的解决依靠国际化。我国市场暂时无法吸收的产品,打到国际市场,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搞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尤其要关注世界高科技产业化广阔天地的空当,而国际市场的开拓又要靠网络化。
在中国完成高技术产品开发,从智力资源价格来看,一般只有美国的1/80—1/40,从物质资源的价格来看只有1/3—1/2,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主要靠知识,靠智力资源。也就是说,在美国要用100 万美元开发的一种高技术产品,由于有风险,使美国大中型公司都望而却步;在中国却只要3—4万美元即可完成,任何一个中产者个人都可以承担。这样,许多在发达国家或独联体国家不能开发的产品就能在中国开发,由于高技术产品都是有益于环境的、高附加值产品,反而比纺织品和鞋帽等更容易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本刊根据今年以来作者在《人民日报》(2月28日)、 《科技日报》(3月26日)、《光明日报》(4月7日)、《中国青年报》(4 月23日)上发表的有关文章整理。]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 科学论文; 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高技术服务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