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正确的作文价值观和基本规律论文_吴鸿萍

如何培养正确的作文价值观和基本规律论文_吴鸿萍

吴鸿萍 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 537400

【摘要】什么比卖力地工作更好?就是更巧妙地工作。什么比埋头拼命学习更好?那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去学习,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还要会思考。

【关键词】基本规律;价值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1-127-01

在今天经济高度发达,各种现代化产品普遍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人类舒服地享受着这些东西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出门就是豪华的私家车,进门便是舒服的沙发和大屏幕的液晶电视,不用出门,打个电话,各种商品就会送货上门,给人们省掉了各种麻烦,也节约了不少时间,使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赚钱。可是也让人们失掉了许多与人相处、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在只与现代化产品相处的世界里,可这些毕竟不是有血有肉的人类。它虽然能解决各种问题,如寂寞了打开电脑可以聊天;孤独了打开大屏幕电视;需要某种东西,打个电话,送货上门;小孩作业做完了,有电动玩具陪他玩;甚至有些孩子还会用电脑直接下载作业,干脆连脑子都懒得动,诸如此类。我们虽然得到了许多,但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这些问题对于成人不是问题,这是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获得的享受,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去面对我们的孩子们,想一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少了些什么?当你对孩子的要求不能给予满足时,他给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评价呢?当孩子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你,对你说:“某某同学的父母会给他买任何东西,可你们却不能给我。”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其实我们所缺少的是对孩子学会爱的教育、学会理解的教育、学会宽容的教育。在现代化产品充斥着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的、我的,所有我想要的东西都应该是我的”。根本不会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会去理解别人。所以要让这些孩子都变得善解人意、懂事的话,离不开平时对他们的教育和影响。所谓“逆境出人才”,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虽然大部分孩子的成长都没有了逆境,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缺少对孩子艰苦朴素的教育、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别人的教育。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每一个语文老师。

作为老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去学习。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还要学会思考。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教育渗透在每一次课里边呢?

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老师虽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可他却也是一个很重要,甚至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角色。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主要体现在教育上。如发达国家往往有着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条件,不受其他经济条件的约束,任其自由地朝着先进阶段发展。教育环境、设备都比我们优越。所有这些都使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差异很大。

其次,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学生个体,多创造让这些鲜活的个体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在无形的教育当中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身体,用健康的思想去面对身边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学生写作的基本规律,作文训练要着力抓住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聚材

唯物论的反映论告诉我们,人的头脑中的一切事物,包括思想、感情、观念等都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然而头脑这个精神产品的加工厂,又绝不像物质产品的加工厂那样,可以把自然材料直接拿来进行加工生产。它必须首先通过人的感知,化成为一个个概念、表象进入人的意识系统,才可能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所指出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种飞跃,就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所以,写作的源头是生活,写作的前提、基础在于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也就是聚材。

2.运思

学生在观察、积累材料或根据写作要求将表象复活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写作动机。在这种强烈的写作欲望、写作动机支配下,写作主体进入积极、紧张的构思阶段,在头脑中同时向两个方面运动、投射:一方面凭借那些通过感官感知到的并在头脑中积累储存下来的形象认识材料,加以生发、联想、想象与补充,使写作信息尽量地向多层次、多侧面、多环节的方向分解与辐射;另一方面又在写作主体的观念、感情和业已形成的主题意绪的笼罩下,将那些通过已生发、联想、想象而分解开来的多层次、多侧面、多环节的写作信息加以归笼与聚合,即将各种符合写作主体的思想意绪,体现写作主体的感情、观念的丰富而又杂多的写作信息加以分析、综合,从而凝结成一块完整的写作题材。所以,运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积累的材料提炼主题,选择材料,组织安排材料,进行布局谋篇的工作;其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想象(包括联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想象的训练和布局谋篇的指导,以提高学生“运思”的能力。

3.表达

在运思阶段已在头脑中孕育出文章的“胎儿”的基础上,就可以用书面语言将这一精神成果固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文体的特点、结构的安排,更主要的是对语言的推敲锤炼。

语言的本质特点有两个:(1)语言的符号性决定了它永远只能是“概括”的。与人的无限丰富、无限复杂、时时分解的内心世界相比,它在表现功能上永远是“无力”的。但同时语言又是人类活动符号中最为惊人的成果,因而在传达和描绘人的内心世界上它又是最最“有力”的一种工具。语言的这种既“无力”又“有力”的传达功能,势必促使人们总是想方没法变“无力”为“有力”――让它们尽可能忠实、准确地传达人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成果,因而也就带来了人们在写作行为中推敲锤炼语言的艰巨性。古人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这种艰巨性的真实反映。(2)语言的特有表征形态规定了它从来都是“逻辑”的。也就是说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排列的。而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因素、各个侧面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可是文章在表现、反映它们时,依靠的却是一种只有说了上句才能再说下句,相互承接的单线前进的“语言流”。因此,在表达时稍不注意,就会顾此失彼,上下断层,造成结构的残缺或紊乱。

论文作者:吴鸿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正确的作文价值观和基本规律论文_吴鸿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