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小麦论文

小麦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小麦论文

小麦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病害论文,小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接上期第10页)

5.小麦纹枯病

症状: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籽粒秕瘦。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②实行轮作,控制病害发生;③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合理密植;④增施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⑤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200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45~60千克喷雾,或兑水300~450千克泼浇,或兑水15~25千克低量喷雾,第1次在返青后病株率达20%~30%(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喷药,第2次用药在第1次用药后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本病,喷药时添加天达有机硅6000倍,省水省药,下雨无需再重喷。

6.小麦赤霉病

症状: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清除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冬前耕翻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适时播种,合理施肥,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渍害。

在齐穗扬花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亩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药1~2次。用多福合剂(含25%多菌灵、15%福美双)5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散黑穗病;用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麦类秆锈病;用禾枯宁可湿性粉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赤雾病,还可兼治白粉病等病害。在喷洒杀菌剂时加入600~800倍的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显著提高防病效果,提高作用抗逆能力和产量,喷药时添加天达有机硅6000倍,省水省药,下雨无需再重喷。

7.小麦全蚀病

症状: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主要症状是: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根部变黑腐烂,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少,早春返春慢,黄叶多,重的枯死。拔节以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间严重腐烂,植株矮化。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病部叶鞘容易剥离,叶鞘内侧与茎基部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籽粒秕瘦,产量损失10%~20%,重者绝收。

小麦全蚀病也可随水流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早播、冬春低温也与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

防治办法:选用耐病品种;与棉花、黄烟、薯类、花生、甜菜、豌豆、胡麻、绿肥、大蒜、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增施磷肥,促进拮抗微生物的发育,减轻危害;深翻倒土,增施肥料,减少土壤表层菌源量;返青拔节期应适时中耕,及时灌水。

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2~3千克喷拌麦种50千克,可以兼治根腐病、纹枯病和黑穗病。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浇麦田,防效可达60%左右,加入600~8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最佳配方是99%的天达恶霉灵2克600倍液+天达2116粮食专用一袋(25克)600倍液兑水15公斤喷施,喷药时添加天达有机硅6000倍,省水、省药,下雨无需再重喷。

8、小麦黄矮病

症状: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植株严重矮化。病重的叶片往往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拔节抽穗。感病较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上部幼嫩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向下扩展,发黄的叶片呈亮黄色,鲜艳有光泽。叶脉间有黄色条纹。穗期感病的植株仅旗叶发黄。有的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紫色。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②清除田间及其附近的杂草。③加强水、肥等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④治蚜(虫)防病(参照麦蚜的防治)。(续完)

联系电话:0531-85193389

标签:;  ;  ;  

小麦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