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论文_张鹏

张鹏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 266071)

【摘要】 目的:分析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淋巴瘤化疗留置PICC58例,依照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护理;余29例接受全面护理,入组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组间CRBSI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且满意度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面护理在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中运用效果佳,值得运用。

【关键词】 淋巴瘤;化疗;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282-02

淋巴瘤为原发在淋巴组织或淋巴结的肿瘤,属于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和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高发年龄为31~40岁。目前,PICC在淋巴瘤化疗中应用广泛,弊端日益显露,静脉置管时易出现导管相关性全身或局部感染,增加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日,引起重视。现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淋巴瘤化疗留置PICC58例,总结预防及护理方法,以下回顾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淋巴瘤化疗留置PICC58例,依照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女患者12例,17例男患者,共29例,均龄(42.32±3.27)岁,24~78岁,PICC时间平均(215±7)d,29-315d。研究组女患者13例,16例男患者,共29例,均龄(42.51±3.16)岁,23~78岁,PICC时间平均(216±5)d,29-313d。组间资料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全面护理。

1.2.1 正确穿刺 右侧的贵要静脉为穿刺首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如肉眼观察静脉较差,应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合理、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1.2.2 健康教育 由专人展开全程教育,借助制作手册、宣传栏、讲座、授课和多媒体等形式,向患者介绍PICC知识,如置管配合、目的、留置时间、营养支持、导管维护和心理护理等,做好安全教育,如导管外接头保护、手卫生、穿刺处敷料及皮肤干燥清洁、肢体管理等。做好个人观察,一旦出现感染,需立即报告。

1.2.3 导管维护 (1)护理人员操作前,需严格洗手;穿刺前,给予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约30min,并对穿刺皮肤作彻底清洁,使用酒精和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消毒后自然干燥。(2)结合患者病情程度,使用生理盐水及肝素盐水对导管进行浸泡,约5min,提高导管润滑度,避免附壁血栓形成。(3)穿刺时方法选择分层进针或倾斜进针法,利用组织间歇错层预防窦道形成。穿刺后,制动6h,避免穿刺点出血。(4)置管后24h换药;待伤口无渗血和感染,愈合良好后,每周更换敷料1~2次。一旦出现敷料潮湿、污染或松开等,需及时更换。定期更换正压接头,1次/周;每天治疗操作完成后,进行冲管封管;出院后或治疗间歇期,冲管封管1次/周。(5)密切观察血常规及体温,一旦WBC>10×109/L,且伴高热,需立即拔管,并实行细菌培养和血培养,指导选择抗菌药物。

记录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例数,比较发生率。调查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RBSI发生率

对照组4例CRBSI,占比例13.79%。研究组1例CRBSI,占比例3.45%。组间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度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淋巴瘤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化学药物、基因突变、放射线、病原体及病毒感染等有关。淋巴组织和淋巴结起病者以颈部淋巴结受累较多,其次为腋下和腹股沟,中等硬度,初期活动,晚期多个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块或发生粘连;结外起病者除淋巴组织外,还能发生在其他部位。研究表明,该肿瘤属于异质性肿瘤,淋巴系统较其他系统有一定分布特点,故此病为全身性疾病,易侵犯其他器官和组织[1]。化疗为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由于患者对化疗药物非常敏感,故多给予静脉化疗。

PICC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等穿刺插管,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固定导管尖端,尽管PICC导管较细,但强度较好,体内保存时间较长,可达0.5~1年,多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人群[2]。CRBSI指拔除PICC48h或留置PICC者出现真菌血症或菌血症,伴低血压、发热和寒颤等,且除了PICC之外,无其他感染源。CRBSI发生与皮肤天然屏障破坏、机体营养状况不佳、原发病病情较严重、免疫力低等有关[3]。临床应利用护理服务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辅助作用,加强CRBSI预防和护理,提高护理效果与质量,从根本上减少感染发生,并对感染病例切实做好服务,促进疗效,稳定病情。本研究中,研究组经全面护理,1例CRBSI(3.45%),满意度96.55%;而对照组经常规护理,4例CRBSI(13.79%),满意度82.76%。研究组CRBSI发生率低,满意度高,表明全面护理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淋巴瘤化疗PICC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可起到CRBSI预防和护理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韦焕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5):632-633.

[2] 江文,曾登芬.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02:218-221.

[3] 代安志.PICC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方法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08):696-700.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论文_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