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中小学新的社会课程标准介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中小学论文,课程标准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教育标准是每个教育系统对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学科领域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它对于保障教育质量,形成国家教育空间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前苏联集中化教育体制具有长久的传统,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计划型课程模式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正在积极构建一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的教育机制,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俄罗斯中小学社会课程内容标准,并以此为线索探讨俄罗斯基础教育近年来的一些变化,以期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九十年代初由于社会的深刻变革,俄罗斯教育体系成为庞大的自治系统,普通中小学类型增加并实行多种教学计划方案。在地方分权的条件下为避免教学实践中出现诸如减缩主要课程、增加课时量、过早专业化倾向等不良现象,1992年俄颁布《教育法》,明确指出了发展基础教育国家标准的法律方面的必要性。1993年俄相继公布《普通学校基础教学计划》和各学科《临时教育标准》,这些文件的出台为过渡时期的俄罗斯中小学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并为形成国家在教育空间上的统一提供了保障。
社会课是一种教育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社会、在实践能力上培养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各种问题能力的科学课程。1993年俄罗斯首次将社会课列入《周围的世界》课的关于人和社会知识的单元之中,同年10月颁布了小学社会知识的临时教育标准。俄教科院的专家以两个教育领域的知识确定了标准的内容,以两种方案水平确定了该标准的组成结构。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该标准的两个教育领域:
1.教育领域——人(人的组织,人的活动)
对学生在该教育领域培养水平在认知方面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①辨别人与动物的特点(步态,语言,思维,劳动)。
②简单说出人的器官及其意义;卫生规则,人发育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营养,洁净的空气,体育,交往,认知);人们之间最简单的区别;辨别温度、光、音响的时空感觉(在多一少的层次上)。
③比较自己和他人的活动结果。
2.教育领域——社会(祖国,人们的劳动,行为修养)
对学生在该领域培养水平在认知维度上最低限度的要求:
①辨别俄罗斯的象征;了解居住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其日常生活和劳动的特点;知道1—2种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
②例举俄罗斯城市的名称;了解在交通、工业、农业部门人们的职业;知道作家、画家和作曲家的至少2—3部有名的作品;了解俄罗斯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其他民族。
③简单说明劳动的特点及民间工艺美术物品的特征。
④辨别伦理的概念(勤劳—懒惰,诚实—虚伪,公正—不公正)。
⑤能例举对年幼者和年长者关心的态度。
第二,该标准的结构由教学的基础方案水平和对学生培养水平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教师须向学生提供的,后者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水平。标准的知识内容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做了不同的详细的要求。例如在教育领域的某个知识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是能说出人们之间最简单的区别,而对教师在该知识点上的要求则是了解人的外表,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个体特征(包括外部的和个性的),还要了解寒冷和炎热的国家人们生活的景象及古斯拉夫人的生活特点。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基础方案水平高于对学生的要求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范围构成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场”,同时也为那些已达到最低要求水平的又有能力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提供了可接近的学习目标,这符合“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基本原则。1993年的小学社会课临时标准在结构设计上既使教师的操作有据可依,又照顾到学生最低水平学习目标和可接近的发展目标的分化,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
俄联邦普通与职业教育部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国际课程设计方面的最新动态,于1997年6 月颁布了《关于基础普通学校教学大纲内容必须的最低限度》的文件。对1993年小学社会课程临时标准内容做了大幅修改,增添了初中阶段社会课程的内容要求。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弊端,经广泛讨论,一致认为应修改1993年4 月的基础教学计划。1998年2 月俄教育部公布了由部长弗·格·基涅廖夫签发的《批准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基础教学计划》的命令。命令规定从1998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基础教学计划。
新教学计划规定“社会学科”的教学时间既可用于不变部分(联邦课程),也可用于可变部分(地方、学校课程),在总体上减少课时量的趋势下却适当增加了“社会学科”的教学时间。新的社会课程的最低限度要求还拓宽了知识的覆盖面,“社会学科”课程中除史学知识外,社会学、经济学、政治、文化、地理及生态学科涉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均列入新的社会课程的标准之中。1997年6 月颁布的文件在国家正式教育标准出台前对全国普通中小学具有指导性作用。以下是新的中小学社会课程内容的最低限度要求。
(一)小学阶段:
祖国,世界,祖国和世界的现代图景,国家,城市,村庄,首都,多民族的俄罗斯,家庭,辈份。过去的和现在的文化,人们生活的宗教,俄罗斯的象征,俄罗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儿童的权力,法律,国家,宪法,联邦,总统,国家杜马,地方的自我管理,国家的节日。
人,家庭,社会,所有制,货币,家庭收入,社会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道德规范。
(二)初中阶段:
1.社会
社会,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社会生活的基本范围,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科学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后果,人对环境的影响。大自然的保护,生态伦理学;现代世界的多样化和统一。
2.人
人——生物和心理的社会实体(人,个体,个性,个体性),人的存在,生命的意义,生与死。
人的需求(人的活动,其基本形式,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
人的精神生活,信仰,良知,自由和个人意志,责任。
个性之间的关系,友谊,爱,群体中的人,人的社会角色,交往,相互理解,个性间的冲突及其解决(生活道路的选择)。
3.经济范围
经济学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需求,资源的局限性),生产的要素。
所有制及其形式,财产关系的权力调节。
市场经济,竞争,利润,供与求,货币,商品的价值。
企业的活动,企业的道德标准(生产的费用)。
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国家预算,税,家庭预算。
消费者及其权力。
劳动,劳动伦理学,劳动关系及其权力调节,失业。
俄罗斯的经济改革。
4.社会范围
社会的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
社会角色,社会地位。
社会冲突及其解决的途径。
家庭,家庭关系的伦理学,婚姻和家庭的权力基础。
国家,社会政治,现代俄罗斯社会关系的发展。
政治,在社会生活中政治的作用,政治权力,权力的分配。
国家及其形式,主权,民族—国家制度,政治制度:民主的,专横的,保守的。
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参与、选举,全民公决,党派,多党制。
权力的概念,权力规范,权力领域,权力的法律。
宪法——国家的基本法律,俄罗斯联邦宪法制度的基础,联邦,联邦的主体,俄联邦宪法的、执行的和司法的政权,总统任期制度,地方的自我管理。
人的权力,人的权力的共同宣言,国际人道主义权力,儿童的权力,人的权力保护。
公民社会和权力国家。
权力的破坏,法律责任,犯罪,刑事责任,行政过失。
权力保护机构。
政治文化。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改革。
5.精神范围
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文化。
教育,自我教育,俄联邦教育体制的基本要素。
现代社会中的科学。
艺术及其形式和在生活中的位置。
宗教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道德,道德的基本价值和规范,善与恶,人文主义,对祖国的爱,道德选择。
当代俄罗斯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6.关于居民和经济的地位知识
居民:
居民流动的形式,劳动资源,居民分布、居民居住密度的地理差别。民族传统和风俗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特征。劳动技能。当代民族成分的形成,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国家,世界上最大的人种和民族,居民的生态文化,居民的健康及其保障的要素。都市化。城市的社会问题和乡村地区。
经济:
劳动的地理分布和经济社会化、基本领域和跨部门综合(特点,经济中的作用,成份和配置,发展前景)。各部门分配的基本要素和原则,经济发展中各部门合理配置的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性,具体地区在居住、经济和自然条件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日常和经济活动的特点。工业区域,农业区域,休闲区域,世界最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和居民的特点。
7.利用自然和生态
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利用自然。
人的各种经济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自然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居民保护自然活动的形式。
在不同地区(例如在俄罗斯和其它一些国家)生产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问题。居民日常生活和劳动特征差别的原因。气候和地貌对人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大自然的保护和改造问题(以自己国家具体区域为例)。在组织合理利用大自然过程中地理科学的作用。严重污染自然环境的行为,污染的特点和程度与人的行为之间的依赖关系。与各种污染人类环境的行为进行斗争的措施。
三
俄罗斯中小学新的社会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基础教育进一步实施个性化和人文化原则的重要标志,反映出培养目的方面某些新的变化,即在中小学阶段除了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形成对人、社会、人类活动和人类生存环境积极的、正确的态度。
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其中包含着人类经历的历史和发展着的日常生活。对于成长的个体来说,加强对人和社会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认识和道德修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的社会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俄罗斯培养中小学对周围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能力提供了保障。它与1993年公布的临时标准相比包含以下的特点:
首先,标准范围扩大。新标准对俄罗斯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社会课程内容的最低限度做了明确的规范,而旧的标准只包括小学阶段。
其次,标准内容更为广泛。旧的临时标准从人的知识(人的组织,人的活动)和社会的知识(祖国、人们的劳动、行为修养)两个领域阐述小学生在社会课程方面所应掌握的知识。而新的教育标准则从社会、人、经济范围、社会范围、精神范围、地理知识、利用自然和生态七大领域加以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标准,学科涉及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地理、生态等多学科知识领域。
第三,标准的知识难度层次分明,分布合理。小学阶段对学生要求是掌握关于人、社会、国家等具体的、简单的、常识性的概念。初中阶段知识难度明显加大。例如关于人的知识要求包括对人个性的、需求的、责任的及个性间关系、交往的了解,在关于社会的知识要求中涉及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角色、社会冲突的原因、政治在社会中的作用等理论知识。标准内容的制定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规律。
最后,该标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标准内容没有在认知的和行为的、态度的两个层次上加以界定,同时取消了1993年的临时标准中设置的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和对学生的知识要求的两种方案水平。该标准未能对每项知识范围划分出详细的次目标系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操作上的困难。
综上所述,俄罗斯制定学科教育标准是苏联解体后探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出现的地方教育分权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国家教育空间统一的有益的、积极的尝试。目前我国中小学还没制定各学科的知识标准,希望通过对俄罗斯中小学新的社会课程标准的分析,能够提高我们对利用学科教育加强素质教育这一理论问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