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听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_课堂教学论文

论高中生听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_课堂教学论文

谈高中生听课与评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课堂教学论文,评课论文,能力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学生听课与评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美国趋势大师托佛勒(Alvin Tomer)曾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能读和写的一群,而是不能学、无法抛弃弊习和不愿重新再学的人。”由此可见,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对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效率问题自然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但教师“教”的质量最终都是通过学生的“学”的质量得以体现的。事实证明,学生“学”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听课”的质量。

我们对20个班学习成绩在前5名的100位同学所进行的调查表明:87%的同学认为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课堂45分钟。这些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如书画、百科知识、科技制作、小论文写作)中,有82%获过奖。这一结果说明:学习优秀的学生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即上课专心听讲,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益,将课堂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加以消化。这样,课余时间就基本上可以由自己自主支配了,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因此,学生学会听课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第一,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有效、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师的讲授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对知识结构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整理,因而听课成为学生准确接受知识、有效处理知识的有机统一过程。其中,准确接受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知识处理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掌握知识也就成为空话。

第二,有助于学生培养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会听课不仅仅是得到一些单纯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这是最根本的学习。听课过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既直接又具有针对性,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近期目标,更可以帮助自己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第三,帮助学生感受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所散发出来的那种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是终身的。如著名作家魏巍就深受他的语文教师蔡芸芝的感染,他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妙语联珠、幽默风趣、慷慨激昂、纵横捭阖,都将使学生受益无穷。

第四,让学生参与评课,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促进自己挖掘课文中潜在的、深层次的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五,让学生参与评课,有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鼓励的良好风气,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

二、学生听课与评课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剖析

同样在一个教室中,同样是一名教师上课,但由于听课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学习效果却大不一样。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笔记本简洁明了,但重点突出、难易有别,在课后检测中,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之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听课方法得当,上课过程中与教师的思路基本保持一致,理解、思考、记忆诸环节达到最大程度的“同步”。但大部分同学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曾对2个班的90名同学进行了2次检测:第一堂结束时将学生的笔记全部收上,统计结果表明:仅有20%左右的同学既将板书记得十分完整,又将课堂中提问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作了适当的点评(诸如重点、难题以及教师分析过程中的关键词句等等),并作了简要批评;50%左右的同学纯粹是抄板书,基本没有其他记录;20%左右的同学既不能将板书记全,更没有其他记录;10%左右的同学甚至基本没有做笔记。课后,我们组织第1组20%左右的同学进行座谈,他们一致认为:板书是教师上课的基本线索,理应成为自己学习的提纲,应该认真记录下来,这样,便于课后的复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是重点,有些则是难点。这部分同学从本质上抓住了听课的要领。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第二堂课时进行了抽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十分明显地出现了几个梯度,20%左右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有理有据,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知识掌握程度在85%以上;50%左右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有血无肉,只有几条提纲,证据不够充分,论证也不严密(问其原因时,有同学就说:“老师,你的板书不就是这么简单吗?”),知识掌握程度仅在60%左右;20%左右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既无条理,又无论述,知识掌握程度仅在40%~60%之间;其余10%左右的同学则无所适从,回答问题语无伦次,知识掌握程度低于40%。有趣的是,前后两次调查相对照,吻合率竟达85%。可见,听课是否认真、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但遗憾的是,不会听课的学生比例远远高于会听课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的较多,主动学习的较少。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升学考试的需要,许多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规范,完全以解题为主,许多知识都是嚼烂了喂给学生。评价学生能力的高低就是分数的高低;与之相对应,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也就是学生的考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许多学生接受的是不规范、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课与评课能力的基本对策

笔者曾就“你所喜欢的课堂教学”为内容对高中2个年级各18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①89.8%的同学希望教师讲课中的思路和线索应清晰、明朗,②77%的同学希望教师上课时应穿插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内容,③87.2%的同学希望教师的板书设计应工整、精炼,④90.7%的同学希望教师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部分应多占一些时间。以上四点说明:教师本身的课应规范。⑤92.3%的同学表示要听好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将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思考相结合,说明教师的指导应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紧密结合。⑥54.1%的同学希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对象应是好生、差生各占一半,说明教师必须重视对全体学生的训练。学生听课、评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突出教师的示范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教学规范,具有可听性、可学性,教师必须充分地体现示范性。这既是教育学、心理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教学目标的设计、各教学环节的处理、重点难点的解决、问题的设计以及语言的表达等,都必须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就历史课而言,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就应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同时做到语言表达准确科学,否则,对历史事实的表述、评价就会模棱两可,甚至完全错误,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如:“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与“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秦国”与“秦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概念;两汉包括“西汉”和“东汉”、两宋包括“北宋”和“南宋”则突出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将这种指导与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机结合,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听课。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如知识能力的发展,情感目标的发展。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不仅能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而且能掌握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在历史学习中逐渐培养人文精神(如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中得到启发)。听课方法包括如何做笔记、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具体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1.看。其一是看书。听好课的前提是做好预习工作,即先熟悉教材,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的准备性学习。教师在辅导学生预习时应明确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并按时检查预习效果。”[1](P32)其二是善于观察教师的表情与动作。表情和动作往往是教师用来表达意思、开展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这些表情和动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其三是看板书。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教材的角度看,它必须是课文的“内容提要”;从教师的角度看,它必须是教学过程的“讲授提纲”;从学生的角度看,它必须是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晶”。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纲目式、表格式、表解式、图解式等等。板书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并紧扣教材、体现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到文字简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形式新颖。因此,教师在板书上应精心设计,便于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复习。[2](P347)

2.听。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大部分知识的传授尤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来实现的。听课中,学生的思路应与教师保持高度一致。如果一个问题没听懂,可以及时举手向老师发问,等弄清楚了再往下听;教师千万不能做“话霸”,要鼓励学生插问。有时,学生的插问恰恰是教师平时疏忽的,对教学具有启发性。如笔者曾经在讲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一学生在课堂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而法国大革命的开始却不是三级会议的召开?”这个问题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立即引起共鸣,由此课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种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3.说。“说”是培养和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对学习效益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说”包括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看图说话、复述课文等,这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积极参与“说”的活动中,不断促使自己积极思考,避免注意力的分散。

4.记。即做课堂笔记。记笔记的目的是便于日后的复习和巩固。做笔记应避免以下现象:一是过度“迷信”老师,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即把老师的板书、语言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完全充当了记录员的角色;二是上课不听讲,下课抄笔记。正确的方法是与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机结合,做到:①简洁明了,重点突出;②用大纲形式记下关键词句;③可用简写,提高速度。④适当点评、分析。

5.想。在听课过程中,一定要善于用脑,积极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回忆一下与之相关的旧知识;老师提问时,即使没有问到自己,也要积极思考,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教师分析、讲评其他同学的作业如同自己的作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如居里夫人所说:“学习时要象陀螺那样,专心致志,排除干扰,才能获得最大的收效。”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课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在正课开始前用“说课”的方式将课的思路和采用的方法、手段介绍给学生,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听课、评课能力。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评课活动,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制订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对照这标准对教师的课进行评议。按照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我们制订了这样的标准(这既是对教师上课的要求,又是对学生听课与评课的要求):①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即知识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目标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如何?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依标施教”,即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二是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3]教材处理恰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教学程序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学科思维过程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训练。③教学方法运用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效果好;教学方式选择恰当;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注重信息反馈与矫正;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意学法指导。④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端庄;课堂驾驭能力强;语言清晰、简洁、严谨;操作规范熟练;板书工整,设计精到。⑤教学效果:以学论教,即在一堂课中看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在学习中显示出良好反应;学生“双基”落实,目标达成度高。在评议中,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教师可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听课与评课的能力。如举行记笔记竞赛,既要求科学性又要求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多写听课心得,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交流和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学生的听课与评课能力是完全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笔者在参与为教师职称评定所进行的学生座谈会中发现,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明显地呈现出不同梯度:一年级学生往往是教师问一句后答一句,且答不到点子上;二年级的学生则显得活跃得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同学能够将问题答到点子上。三年级的同学则不需要教师多大点拨,基本上能按照评课标准对教师的课作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

标签:;  ;  ;  

论高中生听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