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的影响论文_罗青华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5468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运动神经评价、呼吸暂停评价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7%)明显小于对照组(3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早产儿的身体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发育支持性护理;早产儿;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94-01

早产儿一般指在28~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kg,身高小于45cm的高危婴儿。早产儿身体内部各项器官未发育成熟,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感染、呼吸困难等症状[1],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我院给予34例早产儿发育护理支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诊的6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32例,胎龄28周~36周,平均胎龄(32.7±2.3)周,体重1150~2490g,平均体重(1885±116)g。随机将68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儿在胎龄、体重、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注意观察新生儿体温,做好保暖护理;行呼吸道常规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困难;动态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行常规喂养护理及其他生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环境护理 严格管理新生儿监护病房环境,病房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55%~65%;将早产儿及时放入保温箱,保温箱的温度要依据新生儿的体重、体温而定,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体温36.5°C为正常,护理人员要尽量减少打开保温箱的次数,保持保温箱正常温度,并适当遮挡保温箱,营造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避免新生儿受到光线刺激;护理工作人员将各种声音如说话、走动、开关暖箱、监护仪及电话声音降到最低,保持病房的安静,减少噪音污染;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呼吸异常、呼吸困难等情况。

1.2.2 “鸟巢”式体位护理 借助柔软的大毛巾,新生儿体位取“鸟巢”状:新生儿四肢中线屈曲,肩膀前屈,手傍口位,头部与躯干保持直线,双手可自由活动[2]。“鸟巢” 护理模拟婴儿在产妇子宫内的体位,活动有边界感,维持舒适、正确的姿势,增加婴儿的安全感。

1.2.3 抚触护理 抚触护理时间选择为婴儿生命体征稳定之后,护理前注意手部的温度及润滑,可以播放温柔舒缓的音乐使婴儿保持放松和安静的状态。抚触过程中要注意顺序和体位,取婴儿卧位或仰卧位,顺序按照从上至下、从中央至两侧的原则。抚触时间为10~15min,一天2次即可;抚触过程手法要轻柔、缓慢,若婴儿出现哭闹、恶心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停止,抚触全程在保温箱内进行,不能影响婴儿的睡眠[2~3]。

1.2.4 早期喂养护理 尽早开奶,早期喂养护理引导和鼓励产妇参与,并积极鼓励母乳喂养。开始喂养时可先试喂,若婴儿无呕吐可开始喂奶,奶量随婴儿情况逐渐增加,以婴儿不呕吐、不腹胀为喂养原则;对不可经口喂养的患儿可使用安抚奶头进行吸吮 ,锻炼婴儿的吸吮能力[3],再进行喂养。

1.2.5 减轻疼痛护理 去除胶布、电极片等粘贴物时动作轻柔,可使用去除剂以减轻不适感;进行侵入性治疗、护理操作如抽血、注射、吸痰等,给屈曲体位予肢体支持,并采用抚触、非营养性吸吮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1.3 评价指标 体重增长评价:早产儿专用体重计隔日定时测量体重;运动神经评价:采用Amiol-Tison评分标准;呼吸暂停评价:采用多参监护仪持续检测呼吸和指脉氧变化,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20s,经皮血氧饱和度<85%,心率下降<100min-1[4-5]。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用 ±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运动神经评价、呼吸暂停评价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早产儿的合并症较多,身体适应能力和免疫能力弱,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促进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生长发育。当前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完善,在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6-7]。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是一种全面的、人性的、具体的护理方式,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早产儿的健康生长。噪声干扰会影响睡眠、降低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增加颅内压、增加呼吸、心率速率、周围血管收缩等,强光刺激可致早产儿深睡期时间短、体重上升缓慢、会损伤婴儿未成熟的视网膜,因此环境护理有效的减少外部环境对新生儿的刺激。胎儿子宫环境舒适,环境温暖无刺激,“鸟巢”式体位模拟子宫环境,使婴儿位于舒适安全的环境中,肢体活动有边界,能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使新生儿进行生理运动时,减少应激作用,促进新生儿抵抗能力和疾病的康复。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腹部抚摸护理提高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促进激素的分泌,提高免疫力,还有效的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早期喂养能防止发生低血糖及由低血糖引起的系列并发症,鼓励母乳喂养,可加强母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非营养吸吮可以刺激新生儿的迷走神经,刺激肠道、胃的生长发育,使早产儿尽快适应经口喂养。而各种检查和操作引起的不适及疼痛刺激,可导致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生理状态的不稳定,对神经系统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减轻疼痛或不适感,可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廖伟,赵聪敏,温恩懿,张雨平,王丽雁,何周梅,杨望,吕奎林. 神经发育支持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0,21(16):2908-2910.

[2]汪旭东. 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体重增加及神经发育的影响[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13(03):270-272.

[3]王珍珍,张海林,张菲. 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对早产儿早期发育影响的探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0(06):72-74.

[4]Karinski D A, Balkundi D, Rubin L P, Padbury J F. The use of inhaled glucocorticosteroids and recovery from adrenal suppression after systemic steroid use in a VLBW premature infant with BPD: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discussion.[J]. Neonatal Network,2002,25:198-200.

[5]盛蕾.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婴儿期运动发育及智能结构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3(20):2177-2179.

[6]刘韩青.发育支持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4,22(21):134-135.

[7]韩美玲,赵宏.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09):72-75

论文作者:罗青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的影响论文_罗青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