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对“胆气”的理解和运用论文_邵永乐

戚继光对“胆气”的理解和运用论文_邵永乐

邵永乐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摘要:戚继光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所创建的戚家军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戚继光总结了很多关于军事问题的经验和理论。在对官兵进行军事训练的过程中,戚继光十分重视培养官兵们的“胆气”,对于“胆气”,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方面来自于长期的军事斗争所获得的经验,一方面是受“阳明心学”的影响。他认为,身体、武艺、力气等因素都不是最可靠的因素,如果不能拥有“胆气”,那么这些因素都不能发挥它最佳的效果,所以戚继光认为,不仅选兵要以“胆气”为要,练胆气也是练兵的根本,只有具备足够的胆气,官兵们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他的战斗优势。

关键词:戚继光 胆气

一.戚继光对“胆气”的认识和理解

戚继光所处的时代是明代中后期,当时主流的学术意识形态的是“阳明心学”,戚继光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这就使得他对“胆气”的理解出处流露着“阳明心学”的痕迹。他把“阳明心学”对“心”和“气”的阐释创造性的运用到自己的军事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胆气”论,来指导军事训练和战争。要谈“胆气”,首先要先明确“胆气”的来源,按照戚继光的理论,“心”是先于“身”而存在的。“气发于外,根之于心。故出诸心者,为真气;格于物而发者,为客气。[《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胆气篇第十一》,第211页]”他认为虽然胆气表露于外面,但是它是根植于内心的,同时他从“气”的来源为标准,把“气”分为“真气”和“客气”,发诸于内心的气才是真气,“气”和“心”并不是对立的两方面,相反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心”就是内在的“气”,“气”就是外在的“心”。正如孟子所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心也。[《孟子-公孙丑上》]”“气”和“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戚继光进而推导出,发自于内心的气才是真气,发自于真气的勇才是真正的英勇,所以虽然戚继光强调练“胆气”的重要性,看似是在强调“胆气”,实际上是在强调“练心”的重要性,正如他所言,“练心则气自壮。[《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胆气篇第十一》,第211页]”

在战场上,决定战争胜利与否的因素很多,比如说行伍、号令、旗鼓、技艺、武器等因素,缺少其中一个因素,虽然无法成为万全之师,但是也未必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短处并不是致命的缺陷,它的重要性还不足以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戚继光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思考,戚继光找到了这个致命点,所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故大势所系在气,而内属乎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胆气篇第十一》,第212页]”

二.练心之法

在战场上,伤亡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作战官兵要具备强大的内心素质,“气根于心则百败不可挫”从中可以看出强大的内心和充足的气力对战争胜负的巨大影响力。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必须要懂得如何训练官兵们的心气,戚继光认为,锻炼心气的方法,“是不外身率之道而已矣。[《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胆气篇第十一》,第212页

]”戚继光指出,要锻炼官兵们的心气,指挥员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诚之心来感化下属官兵,要想父母对待自己的婴儿一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士兵,和他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不仅要做到这些,戚继光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善将者不待其心之发而先为之所,不待其口之出而预为之谋,谆谆谕以君父之义,祸福之辨,长短之数,死生之理,使之习服忠义,足以无忝所生。[《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胆气篇第十一》,第213页]”善将者不仅要在事后,更要多考虑官兵们所没有想到的问题,事先为官兵们做考虑和打算,将领们要对下属官兵做好教育工作,尤其是让官兵们明了生死和福祸的问题。戚继光认识到,相比较军队中的其他训练项目,练心胆气是最难的工作,所以他指出,善于练兵者,必须要使官兵们的气性活泼,通过观察他们的动静意态来采取相应的节制措施。练心的场所,除了在军队里,还有其他的场所。戚继光认为官兵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练心”,比如平时在家只要时刻思考战场杀敌等相关军事问题,养精蓄锐,军容整洁,按照军队纪律严格的要求自己,通之以情,结之以心,那么这样虽然静处家中,也可以称之为练心,而且是真正的练心之法。

在练心的方法上,也要采取相应的赏罚之法。对于赏罚之道,戚继光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赏罚之法的最高境界必须要触及“心”。“故诛一人而千万人顺,诛心也;赏一人而千万人奋,赏心也。[《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胆气篇第十一》,第212页]”赏罚要达到的效果是对内心的赏罚,要让官兵们从内心深处对赏罚表示尊重和认同。最高境界的“赏罚之道”,不是常见的赏赐大量财物或者是用刑,“所谓恩赏者,不独金帛之惠之谓,虽一言一动亦可以为恩为惠;所谓威罚者,不独刑杖之威为谓,虽一语一默亦可以为威为罚。”“无令之政,不诛之威,画地而守,不赏而劝,乃为神武。”,赏罚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武”,如何才能达到“神武”的境界呢?戚继光给出了答案。在平常的时候,要用真诚之心去爱护自己的官兵,向父亲对待孩子一样对官兵谆谆教导,在操练的时候,毫无私心,赏罚分明,言而有信,在战场上,要身先士卒,带领属下奋勇作战,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要均分义让。恩爱蓄于平时,奋气发于临用,以诚感诚,以信感信,这样才能不断的靠近“神武”的境界,正如孟子所言:“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结语:戚继光对“胆气”的理解和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官兵上下一心。他的对“胆气”的独到理解,让今人看来也是非常的新颖和具有说服力的。

参考文献

[1]《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胆气篇第十一》

[2]《孟子-梁惠王上》

[3]《孟子-公孙丑上》

[4]《纪效新书-十八卷本》

论文作者:邵永乐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戚继光对“胆气”的理解和运用论文_邵永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