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梅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644009
“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呕吐和恶心,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相反,他就会乐于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想到这句话,不由让我想到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很多老师都怕上数学课,因为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觉得学数学枯燥无味。是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农村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1.在应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品尝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3.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4.在课外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关心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家人对其照顾不够,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应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学生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表扬鼓励,树立信心。当这些学生产生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时,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其上进心,使其努力学习。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紧密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很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组织与指导他们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瓷砖的边长,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瓷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瓷砖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巧设习题增强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操作的主要形式,是获得知识、深化知识、提高智能的主要措施,练习题设计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又直接影响学习兴趣的发展。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除了注意从实际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方式等做出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另外,还要设计一些有创造性、综合性、思考性的练习,激励学生求异思维的解题途径,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大胆尝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唯一性的填空题改编成一空多填,把数学概念、法则、性质的定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刻画和叙述,使得一题多解,一问多答。
小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地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地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
论文作者:张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百分数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