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及解决策略_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与化解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突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策略论文,价值论文,事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多元价值取向除给社会带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活跃外,同时也可能导致人们思想混乱、是非模糊、价值判断失去参照标准。所以,价值多元不仅体现为多元价值的并存,而且还可能引发价值冲突。价值冲突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中,而且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应是社会价值多元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与表现,它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教学进程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影响着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形成。让人忧虑的是,这种由价值冲突引起的教学事件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已成为普遍现象。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最著名的方法。道德两难问题与教学中价值冲突问题具有相似性,本研究试图以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分析、化解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实施以价值冲突事件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

一、课堂教学中价值冲突事件的发生机制与性质

价值冲突不仅是当代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也是当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在价值多元并存的时代里,何者为对错善恶,恐怕很难达成一致的认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评价找到不同的价值依据,在此情况下就会引发价值冲突。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的,这是社会价值冲突在教育领域内的表现,是特殊领域内、微观化的价值冲突。

(一)课堂教学中价值冲突事件的内涵与发生机制

课堂教学中价值冲突事件是指发生在正常的教学流程中,针对涉及价值认识的某一问题的师生互动过程中,由于学生所持有的价值观与教师所引导的主流价值观的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而发生的教学事件。下面就是一例比较典型的教学价值冲突事件:

2010年三月三十日开津开发区某学校,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堂。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寓言歌曲《花喜鹊与小乌鸦》

歌词:

花喜鹊,叫喳喳,生来一张巧嘴巴,明明是一个丑小鸭,他能说成一朵花。光报喜来不报忧,还真有人夸奖他。

小乌鸦,叫呱呱,嘴巴不乖说真话,一是一来二是二,叶是叶来花是花。从来不搀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

从这首歌词的价值导向看,想向学生传递的价值观是:应向小乌鸦学习,做他那样的实在人——说真话,不掺假,这也是我们传统主导的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配了图片,按照文本的价值取向,制作了小乌鸦与花喜鹊不同处事方式及不同结果的幻灯片故事,试图引导学生接受这样的价值观。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如下的一幕:

师:你是喜欢小乌鸦或是小喜鹊?

生1:喜欢小乌鸦。(多数学生的答案)

生2:喜欢小喜鹊。

师:为什么喜欢小喜鹊?

生2:像小喜鹊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能混!

这个案例折射出来的问题决不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或驾驭能力问题,也不是“另类”学生课堂事件的管理问题,而是由价值冲突引起的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已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比如类似“花喜鹊”这样人的成功案例让小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羡慕“花喜鹊”这类人的处事方式已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当这些价值观在课堂中与教师引导的传统价值观相遇时,价值冲突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价值冲突事件本质上是师生双方所持有的价值观的冲突。教师可作为主导价值观的代言人,他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一般与教科书相一致,代表了主导价值观;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在学生回答的内容上,反映了学生现有的价值认知水平。由于不同于主导价值观,所以学生的回答或判断往往偏离了教师所期望的答案,从而导致了不同的选择与价值冲突。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的发生机制,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一

从上图可知,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是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中,由价值冲突引起,冲突的双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认识与价值判断。一方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教科书所指示的价值观,它可能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另一方是学生的价值认识与价值观,它可能是社会主导的另一种价值观,也可能是不入流的错误的价值观,总而言之,师生价值观的不一致而导致了价值冲突事件的发生。

(二)课堂教学中价值冲突事件的性质

在一个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里,形形色色的价值冲突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领域内发生价值冲突事件也就成为必然与普遍的现象。然而学校教学中发生的价值冲突事件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价值冲突事件具有不同的性质,显示出其特殊性。下面对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与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事件作简要的比较。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与社会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经验不足、涉世不深,他们的价值品质还未成熟,所以,在教学中的师生价值冲突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他们价值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如果把握得好,完全可以利用价值冲突事件实现有效的价值教育。而社会中的价值冲突则是社会运行过程中不和谐音符,它是引发社会冲突与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它的危害较大,必须加以合理的引导与化解。就二者的联系来看,如果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冲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与化解,随着学生的成长并进入社会,这些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则可能演变为社会冲突,这就突显了化解学校教学中价值冲突的必要性。

(三)课堂教学中价值冲突事件的特征及对教学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事故”,它可能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负面的制约作用。之所以说它为事故,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具有的最大特征是突发性。教师无法估计它什么时候发生,发生时的场面又往往出乎教师的预料。

就《花喜鹊与小乌鸦》一课的教学,笔者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价值冲突事件对教学的影响情况,对该任课教师进行了回访:

研究者:你怎么看待课堂上出现的另类(生2)答案?

师:这是始料不及的,因为凭我的感觉肯定孩子们都会说喜欢小乌鸦,但是就有一个小男孩说他喜欢花喜鹊,那怎么办?我只能说这是个个例,小朋友也需要鼓励,有时说白了,咱们大人也需要善意的谎言,这也是一种美德!此外(花喜鹊这种人)也是客观的存在,我们应该正视它。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价值冲突事件时,教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予以恰当地处理,容不得慢慢思考与琢磨,如果迟疑片刻,课堂教学秩序就可能混乱,甚至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流程与效果。据笔者的观察,教师在面对这样的事件时往往很尴尬,要么不理会,要么搪塞过去。只有个别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能恰当完美地处理这些价值难题。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它是对学生实施价值教育的良好契机,因为化解冲突的过程正是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的过程;如果处理不恰当,它可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流程,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基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对价值冲突事件的分析

上述课堂教学中价值冲突事件非常类似于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moral dilemma)”问题情境。借助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德育方法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价值冲突事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实施价值教育的良好契机与载体。科尔伯格的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矛盾冲突的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为此他创设了独特的道德两难问题进行道德教育。最著名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柯尔柏格虚构的海因兹偷药的故事。贫穷的丈夫海因兹为了救治其患癌症妻子的病,在没钱买一种特效药的情况下,他采取偷的办法弄来了救命的良药。一方面是违背道德去偷,另一方面是救治妻子的生命。“不许偷盗”与“救爱妻性命”两条道德原则狭路相逢,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该故事让学生在困惑、焦虑、犹豫的心态中寻求理性内核,确立合乎规范和社会基准的判断准则,从而提高道德判断水平。从价值教育的角度出发,受教育者的价值判断力与选择能力又何尝不是在冲突中发展的?价值冲突引起的教学事件情景多么类似于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情景,这是在自然教学中出现的价值难题,借助教学中产生的价值冲突问题进行价值教育有着传统价值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一,在价值冲突中可清楚的了解学生的价值认知水平。了解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水平是应用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前提条件。设置两难故事的目的是,让被试在自己的反应中“投射”自己内心的观念,反映出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价值冲突事件中,学生的回答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生的回答实际上就是学生价值认知水平、程度的反映。回答喜欢像花喜鹊这类人的同学,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该学生的价值观,那就是他认可花喜鹊这样的人。俗话说“言为心声”,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的回答内容与方式中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价值认知水平,为下一步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引导做出准备。

第二,价值冲突现场的真实性促进价值认知的有效形成。有效的价值认知包括领会价值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与评价及形成价值信念,价值认知的有效实现应在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情景中才可以完美达成。借助价值冲突引起的价值冲突事件实施价值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为受教育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真实性在于此时的价值冲突是由学生亲自参与并由其回答造成的。在真实性的场景下,当全班同学都在关注着说喜欢花喜鹊的学生时,该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更加急于知道答案,更易建立起价值认知。此时如果教师能够顺势引导,解决价值冲突的价值观念将会得到学生透彻的理解与掌握,其效果要好于单纯的说教。实践证明,柯尔伯格“道德两难”德育方法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其不足之一为道德两难故事有可能是编造的,缺乏真实性。而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却可以避免这一不足,这一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德育方法所不具备的,也是借助价值冲突事件实施价值教育的独特优势之所在。

第三,冲突是学生价值学习的内在动力。诱发认知冲突和积极思维,这是柯尔伯格道德两难问题法的最高明之处。有冲突就有发展,发展是在冲突得到解决之后与之前。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并不是自发达到的,它有前提条件,那就是道德认知的内在冲突。也就是说,儿童道德认知的冲突与不确定性是儿童道德达到新的阶段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儿童在面临冲突的情景时,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想法,感到自己原先的观点、推理与别人不同,似乎自己的观点不怎么适当……从而在心理上失去原有的平衡时,才会产生道德认知上的冲突。”①P147 价值冲突引起的价值难题恰是由学生的个体价值与主导价值(文本指引的价值)冲突引起的教学事件。所以这是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提升价值理性认识与选择能力的最佳时机。

三、课堂教学中价值冲突事件的化解策略

课堂教学中价值冲突事件化解的直接目的有两个:一是价值澄清,澄清学生目前的价值观合理与否,如果学生的价值观合理,则澄清的过程也是加深印象的过程;如果不合理,澄清的目的在于强调不合理的原因。二是价值引导,对于价值观不合理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接受社会认可的主导价值观。实际上,这正是价值教育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价值判断,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当前学生的价值认识与发展水平。柯尔柏格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水平,并据此设计出道德两难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价值冲突问题时,两难或多难故事已出现,教师无需设计。问题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回答迅速判断学生的价值认识及该认识是否是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与价值理性,这一步骤是开展下面价值澄清工作的关键。

2.价值澄清,即对学生持有的价值观进行澄清,包括合理或不合理原因的澄清。这里的价值澄清,既是针对参与互动学生的价值澄清,也是针对全班学生的价值澄清,应让全体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价值是恰当的,要给学生展示为什么恰当;还应当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价值是不恰当的,同样要给学生说明为什么不恰当。由于当代社会是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社会主导或认可的价值观可能是多种,对于学生认可的却不同于教科书倡导的价值观,教师应接受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实,并向学生澄清各种可能、合理的价值观,不必也不应强迫学生接受某一单一的价值观。正如柯尔柏格的道德两问题的讨论一样,结果没有对错,而在于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向前发展。

3.价值引导,以合理、合适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这里的“合理、合适”的价值观来源于三个方面,②(1)人类基本的价值。是指那些为不同文化传统中共同珍视和提倡的价值,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所应该具备的基本价值品质。比如勤奋、节俭与平等等价值原则。(2)民族优秀传统价值。是指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历史积淀下来的,塑造并指引中华民族理想生活的基本价值原则。如爱国、孝亲、诚信与廉洁等。(3)社会主流价值。是指一个时期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组织都了解、认同和践行的价值原则,是一个时期人们用来评判他人或组织行为方式正当与否的共同标准。它可能来源于人类基本价值,也可能来源于某些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信念等。

注释:

① 欧阳文珍.品德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② 石中英.关于当前我国中小学价值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0(8):9.

标签:;  ;  ;  ;  ;  ;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冲突事件及解决策略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