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娟孙永辉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南灵宝472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到2005年收治的63例高胆新生儿,进行1~9年的远期随访,并检查其神经系统、体格以及智能情况。结果:智能异常20例(31.7%),神经系统异常8例(12.7%),体格发育异常2例(3.2%)。以上三项异常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同时,在智能以及神经系统方面,溶血患者与非溶血患者的异常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仅重度高胆,轻中度高胆也会对新生儿形成永久性神经毒性,并引发精神神经发育上的异常。结论:仅仅依靠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能对高胆远期预后准确预测,在新生儿高胆,特别是溶血性高胆的情况中,需要实行积极的防治,从而预防后遗症的出现。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80-02
高胆红素血症也被称为高胆,属于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疾病。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研究也在日益深入[1]。相关研究表明,程度不同的高胆都可能会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损伤,严重情况会引发黄疸,并会对神经系统形成永久性损害。不过,在新生儿高胆远期预后上,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为此,我院选取2004年到2005年收治的63例高胆新生儿,研究分析该6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预后情况,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到2005年收治的63例高胆新生儿,进行1~9年的远期随访。其中,男40例,女23例;50例足月儿,13例早产儿。胎龄在32~42周,平均39.7周;出生时体重量在1600~4000g,平均2900g。在高胆诊断指标上: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不低于204μmol?L-1,早产儿则不低于257μmol?L-1。在以上患儿中,40例溶血性黄疸,其中合并肺炎14例,败血症9例,有核黄疸症状4例;23例非溶血性黄疸,其中合并酸中毒1例,窒息史2例。以上患儿出院后都没有发生颅脑外伤以及感染等情况。
1.2方法
在随访内容上,主要是出院后病史、患儿生长发育状况,生长发育情况通过测量身高、体质量、头围来观察分析,对神经系统状况重点观察,在发生后遗症后立即实行头颅CT检查。
在智能测试上,测试工作由儿童保健科医师实施。对于年龄不超过3岁的患儿,进行丹佛智能筛查(DDST),超过3岁则进行图片词汇测试(PPVT)。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系统、体格发育以及智能异常率情况
在以上63例患儿中,智能智能异常20例(31.7%),其中12例PPVT异常,7例DDST异常。14例轻度,5例重度。神经系统异常8例(12.7%),其中6例癫痫,2例白痴,经复查CT发现4例呈现出脑萎缩的情况。体格发育异常2例(3.2%)。以上三项异常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2.2溶血性与非溶血性预后对比
同时,在智能以及神经系统方面,溶血患者与非溶血患者的异常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溶血性高胆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非溶血性高胆。不仅重度高胆,轻中度高胆也会对新生儿形成永久性神经毒性,并引发精神神经发育上的异常。
3.讨论
对于新生儿高胆,间接红胆素经过血脑屏障引起神经细胞出现中毒性病变是主要危害。该毒性发生过程不仅表现出剂量依赖,也体现出时间依赖的特点。在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毒性的作用上,核黄疸是比较极端的表现,并成为永久性损伤。在对核黄疸危害性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临床上经常表现的形式比较轻微,一般在过去认为相对安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发生,也即轻度到中度高胆,而且以远期智能神经系统异常作为主要表现。根据本组资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系统远期后遗症相对不多见,以往认为血清胆红素水平处在小于340μmol?L-1的安全范围的患者,现在也存在发生远期后遗症的可能,这与缺氧、感染、酸中毒等高危因素存在紧密关系[2]。在本组患儿上,黄疸症状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相对较差,其智能测定异常率甚至在30%左右。同时,由于胆红素不仅沉积在大脑内的脑干和基底核,也可能在大脑皮层处沉积,所以应当引起临床治疗上的重视。
依据胆红素水平的程度,可以将以上患者分为三组,不过在智能、神经系统以及体格发育异常上,没有发现其与胆红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与过往报道相符合。相关研究认为,胆红素浓度发生增高时,脑组织摄取胆红素与摄取率常数、血脑屏障通透性、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等存在紧密关系。所以,无法仅仅依据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程度,就对其预后进行准确预测。在本次研究中,在智能以及神经系统方面,溶血患者与非溶血患者的异常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溶血性高胆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非溶血性高胆。这说明,应当重视溶血性高胆的危害性,尤其是与感染合并后存在导致神经毒性作用的风险,所以要积极防治。根据相关临床防治实践,应当强化围产期保健,注重孕期以及产程中的监护,对孕早期开展卫生宣教,对妊娠合并症积极治疗,尤其是对高危孕妇做好产程上的监护[3],降低难产的发生几率,进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综上所述,仅仅依靠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能对高胆远期预后准确预测,在新生儿高胆,特别是溶血性高胆的情况中,需要实行积极的防治,从而预防后遗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韩培卿,李红宇,尹玉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17):2358-2358.
[2]邹书婵,邱菊,沈小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9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18(13):166-167.
[3]刘胜,杨中文,沈凌,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8例临床与预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12(18):2456-2457.
论文作者:胡娟娟孙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异常论文; 神经系统论文; 远期论文; 血清论文; 智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