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中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_元认知论文

论素质教育中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_元认知论文

论素质教育中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元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认知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1)增刊—0275—04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是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实际教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的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与思维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对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对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从元认知监控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元认知监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元认知监控与素质教育

元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元认知包括密切相联的三个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认识活动、过程、结果及其相关信息的知识;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即自我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地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包括:制定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具体环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迅速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可见元认知监控在认知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个成熟中的概念,有许多不同含义的定义,但综合起来说,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它以学生为核心和本位,强调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充分和谐的发展,以造就一代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智育或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和管理。而元认知监控作为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人类个体的成长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是人类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人类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元认知监控能力在关于人类特别是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现一些新的教育发展的特点,如教育与社会更加紧密结合;教育更加注重质量和素质的提高;教育呈现终身化趋势;教育手段更注重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由此可见,时代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是知识。知识从何而来?一是学习、引进;二是自己创造新知识。但是,这都需要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即思维能力。没有很强的思维能力,新知识学不懂;没有很强的思维能力,根本谈不上创造新知识。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基本主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将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振兴衰沉的大事的高度来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文规定了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而我们传统的教育,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学习、重视知识的讲解、传授、记忆,却比较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元认知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创造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实际上就是掌握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和学习监控过程的问题。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飞速进步的信息时代,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形成独立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培养灵活应变和创造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已成为新型人才的重要的、必备的素质。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才能使他们迅速、高效而创造性地学习,才能适应未来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需要。

二、元认知监控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如何“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长期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而过去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快,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学生在长期的学校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意识和活动。然而,自由、独立、自主是人类获得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成熟的标志,自由思考是人获得能力的基石。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训练正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方法。实验研究表明,元认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起着监控、调节的作用,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思维的发展水平,元认知训练是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关键。因此,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领域。因此,改革学科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近十年来,有关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验逐渐增多,其发展趋势已由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逐步向个体内部发展,其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训练已把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课堂中,学生既是整个学习过程监控的主体,又是这一监控的对象,他们将自身的实践活动做为监控对象,施以监视反馈和调节控制。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只是从认知角度出发,将各学科学习仅看成是一个由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思维等构成的认知过程。教师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是“结果走向”的教学。对学习能力的研究和测评也大多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而实验证明,“结果定向”的教学不能帮助学生从认知过程上找到错误的根源,因而不能使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缺陷得到及时诊断和补救,相反却强化了学生机械模仿和生搬硬套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方法的改进。元认知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过程本身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的是“过程定向”的原则,即教师是从“过程”,即自我监控过程“这个动态、开放的角度来考察学生的学习,通过让学生展开思路、说明理由、反思思维过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元认知,促使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外部环境、问题本身等一些其他方面转而指向自己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学会从认知过程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学生就真正做到了学会学习和思考。由此可见,监控离不开具体的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有了主体的监控才会更加高效。

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比较突出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教给他们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应当包括使他们学会运用获取的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显然,学生在接受了教师要求这种外部监控和由此产生的相应的动机、态度之后,还需要他运用其自我监控能力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策略,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元认知监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训练和培养,显然能够使教学质量步入稳步提高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元认知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元认知监控能力是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应用和提高的。所以就学生而言,课堂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还应该是进行自我监控训练的场所。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首先应从指导教师学会如何教,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及提高教师自我监控的水平入手,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其次,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和学生,还要考虑如何训练学生掌握自我监控技能,把讲课和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在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自我监控学习方面给予较多的教学、辅导、监督和启发,如“教给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积极地尝试和努力”、“引导反身思考学习的内在过程”、“帮助排除学习的干扰和提高自制能力”、“启发不断去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等等。那么,学生就能从中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加明确自己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使制定学习计划,正确使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效果及时反馈和总结,对学习缺陷及时给予补救,以及监察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元认知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改善。下面就一些具体的方法讨论之。

1.“大声思维”方法大声思维,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重要环节,分为两方面:一是教师通过大声思维呈现自我监控过程。具体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描述自己自我监控时的思维过程,使得监控过程中不被直接观察的心理过程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不但讲解了教学内容,而且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对学生进行了“认知示范”。认知示范可使学生准确地认识和体会自我监控的过程,减少模糊的认识和猜测。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一旦接受了教师认知示范中所包含的信息,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这些信息进行消化、应用,进而创造、完善并逐步形成一整套自我监控体系。二是学生通过大声思维来练习自我监控和体会监控过程,即让学生在进行某项学习活动的同时,将其思维过程和监控过程用言语表达出来,以此对他们进行自我监控技能的训练。同样对学生的训练仍需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设置一些大声思维训练的变式,如自我提问、交互教学和合作学习等。例如在进行自我提问练习时可要求学生自问这样一些问题:“我理解这部分内容吗?”“哪里出错了?原因在哪儿?”教师也可以将自我提问的内容程序化,如采用WHWW法——W:为什么;H:怎么样;W:是什么;W:在哪里,以此教给学生。在交互教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或学生之间轮流充当教师角色,当学生在承担教的角色时,他们会自然运用大声思维,进而体会内在的自我监控活动。

2.自我监控知识和策略的直接指导法 自我监控知识是指监控主体对自我监控活动各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其中条件性知识是指关于何地何时运用各种策略的知识。大量研究表明:直接指导学生掌握何时何地运用监控策略的条件性知识,对学生自我监控知识和策略的提高是最关键、效果也最好。研究者认为在学科教学中的直接指导程序应包括:(1 )将学科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明确的目标组织学习;(2 )确定步骤和选择有组织的系列材料;(3)用丰富的例子进行充分的指导和讲解;(4)设计许多问题,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5)给予反馈和修正;(6)积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指导可用于以下活动:回顾和检查前一天的功课、呈现新的内容、提供反馈和修正、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阶段总结等。此外,教师在示范策略程序的同时,应对此程序给以直接、明确的讲解,而且当学生在尝试运用策略时,教师也应给予直接指导和反馈。

3.基本技能的程序化训练 程序化训练就是将学习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记忆机能、阅读技能等分成若干小步并固定为一定的程序,要求学生按此反复练习并使之自动化。以程序化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实用。其基本步骤是:(1 )教师在训练中应将某一学习活动技能,按有关的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而且使用简单易记的词语标志出每个步骤的含义。例如 SQ3R 阅读技能(SQ3R是阅读的5个步骤,即浏览、提问、阅读、 背诵和复习的英文标志词的首字母)和DRTA阅读技能(DRTA是定向阅读和思维活动的英文缩写)。后者是国外学者做的一种关于阅读的3步假设,即预测、阅读、证实。预测,指阅读者首先根据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或文章的插图来推测文章的内容;阅读,即进行实际阅读,寻找可用以证实预测的内容;证实,指阅读者找出文章中能够支持其预测的内容以及否定预测的内容。(2)通过活动实例的示范来展示如何按步骤进行活动,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3)要求学生记忆小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使之自动化。 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许多基本学习技能,如复述、略读、归纳、综合、记忆、文献利用技能等,这些技能都是自我监控的基础。事实上,学生有了基本技能并不等于有了自我监控能力,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自我监控方面的综合训练,这样才能确实形成自我监控能力。

4.练习、实践和反馈,促进自我监控能力的保持和迁移 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否成功,最后要看其能否保持和迁移。因此,教师应始终注意在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除了对监控策略的描述和示范外,还应特别注意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对监控策略的应用,并将这种练习活动积累到相当程度,直至达到活动内化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有效保持这些策略,从他控过渡到自控,从有意识到自动化,从单维到多维,从局部监控到整体监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在监控训练中,教师除了应及时、准确、适当地对学生的监控活动做出评价,指导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学习的方法、策略过程进行反馈和评价外,还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监控活动过程、结果及所用策略,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做出恰当的评价,并依此调控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了有效地迁移监控策略,教师在训练时要使学生意识到运用策略的条件。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每个阶段中有意识地提供多种范列或设置多种练习情景,向学生展示运用策略的契机,并加以指导和训练,以帮助学生迁移。通过长期的策略迁移练习,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就能在对策略运用的进一步概括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上述讨论的几种方法并不是彼此分离的,在实际的培养训练中,它们是相互渗透的。同时教师在实践中,还应该清楚认识到,学生监控技能的发展是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己所进行的大量、长期的练习而逐步形成的,那种仅仅有过一二次监控知识的讲解、示范,就认为学生已能够运用自我监控技能的思想是缺乏科学根据、不现实的。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自我监控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相伴相生的关系,进行扎实的实践探索,总结和发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收稿日期]2001—03—06

标签:;  ;  ;  ;  ;  ;  ;  ;  ;  

论素质教育中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_元认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