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雁池乡中心学校 覃晓宇
摘要:语文是一门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学科,对于学习者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阶段,语文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当前德育渗透的现状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着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意见。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随文练笔
一、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母语,还是一门极具思想教育意义的科目。学好语文不仅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对他们德智体美全方面的熏陶渲染,语文的德育教育作用在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学生学习语文基本都是通过课本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再辅以课外知识拓展,共同构成这门语言学科的学习。语文课本的课文都是相关教育专家经过精挑细选划定的内容,这些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语言优美,饱含情感,是不可多得的名家之作。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课文还充满了人文爱国情怀,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价值。
思想教育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初始阶段,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可塑性很高,有效的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就获得收益。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可以感悟到文字语言的魅力,也可以从中得到祖国山河、周边景物、人情世故的美好展望,培养自身积极乐观、不畏艰辛的良好品德,这不仅对于语文的学习有显著的帮助,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学生从语文中发现了美,就会对这门承载传统文化的科目产生探索兴趣,对于语文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提升,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二、当前语文课堂中德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语文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乃至国家社会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师的教学目的比较单一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学校和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语文的德育渗透任务视而不见,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大量的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加以理解和记忆,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些教师即使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是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成绩,拓展的是学生的知识素养、语言素养,而非道德情感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学生对于德育学习不够积极
教师受传统理念影响比较大,学生也同样没有脱离这个窠臼,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尤其是家长和教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也更加注重成绩的提升,而非德育的培养。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语文的德育学习并不感兴趣,在教师的特意引导下,他们也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内心产生抵触心理。加之目前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更让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认为德育教育没有一点用处,自身的重心应该放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面,于是课外辅导班就愈加流行起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和语句进行渗透
针对小学生喜欢色彩和图画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德育渗透,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有配图,这些插图栩栩如生,有的是画作,有的是照片,可以比较形象的展现出课文表现的内容。以小学语文s版教材为例,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中就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德育渗透。课文中,一叶扁舟徜徉在平静的湖面中,四周群山环绕,风景壮丽秀美,给人一种恬淡安静的感受,仿佛置身其中就可以解除一切疲惫。教师可以利用文字搭配插图,通过“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几个连环形容描绘出漓江的奇特之处,向学生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瑰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利用学生的课堂朗读进行渗透
课堂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充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德育教育方面,朗读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发声之中找到语言的规律,发现语句的奇妙,感受作者的情怀,最终欣赏文章描绘景物的美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内容:寓言类、神话类、景物类、叙事写人类,其中景物类要占据很大的一个比例,尤其是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范围涉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到各地的奇观异景,陶冶自身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德育渗透。
(三)利用课堂的“随文练笔”进行渗透
随文练笔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以往教师专门布置的写作任务,本身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延伸性,是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课文进行自主创作,题材不限,选材范围比较广,不过需要教师专门组织指导,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语句进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对文章优美的地方进行仿写参照,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特点。在随文练笔之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章联系实际,擦亮眼睛,发现周边事物的美丽,并逐渐形成乐观积极、善于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姚孝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析[J].亚太教育,2015(28):12-12.
[2]谢静.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中华少年,2017.
论文作者:覃晓宇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德育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素养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