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覃媛霞

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覃媛霞

身份证件号:45080219901228xxxx 537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实现全面建设城市化的目标。在建设和部署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受到很大影响,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重视土地资源管理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为了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管理土地资源和城镇化有密切关系。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增加了土地矛盾,凸显出建设城镇化中管理土地方面的不协调性。在我国如今的管理体制与社会体制下,要对土地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有效提升土地建设的集约性,对公益性用地范围进行合理规划,有效改革征地制度,重视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土地、人口和产业和谐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加强城镇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在城镇化建设中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不仅可提升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还可促进城市经济转型,保障社会民生需求。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根基,但人们生活对土地的利用也产生一定的威胁与限制,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此时利用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可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经济转型服务的同时,造福人类。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因此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率是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可促进国家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2 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

2.1 公民的法律意识较弱,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公民对土地的忧患意识较弱,没有充分认识到用地的紧张性,其法制观念也比较弱,依法用地的风气尚未形成。于此同时,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费太原则化,没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执法水平较低等问题,造成违法现象经常会发生,比如闲置撂荒、越权审批、超标用地、不依据规定用途来使用土地,非法买卖、出租、转让、占用土地等等现象。

2.2 规划建设用地不合理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的空间形态分布是将主城区当做中心,以此蔓延向四周,这种分布造成城市的实际用地和布局都不够科学化、合理化。另外,集镇和村庄的分布和形态也会造成城市的用地规划混乱,从而对土地的配置、用途和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在生产和生活中土地利用分布不够合理。如今,我国很多地区在城镇化的用地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是闲置用地或者是利用土地的效率比较低等问题。在当前时期,我国农村人口出现大幅度减少趋势,明显增加了城镇的人口数量,但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占地比例大概为7∶3,这表明农村实际用地已经在合理范围之外,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比较低,城镇化建设的用地出现明显欠缺。另外,不少城镇的建设用地存在不够合理化的布局,造成城镇和农村之间有用地效率方面的落差。

2.3 土地经营权和所有权之间存在矛盾

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有组、村、乡(镇)三级,不过产权主体不够清晰,导致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有关法律没有明确、清晰地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地位、主体等内容,无法保障农民在土地使用权上的稳定性。我国之所以出现一些土地的沙漠化、沙化和盐碱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在土地使用权上没有稳定的保障,不愿在土地中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

2.4 土地利用率不高

我国一些地区在建设城镇化的进程中,简单等同了城市化和城镇化,只重视建设城市,造成许多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城镇化发展受到不良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问题主要是:(1)在建设与发展城市中,基础建设的用地存在过度扩张,比如广场的占地面积过大、街道太宽等,一些地区在建设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时,只注重大而全,造成基础用地的面积偏大,而人口密度比较小的问题。(2)有的地区长时间实施土地财政,太依靠土地的低压融资和出让收入,或者是把土地资源直接用于建设城镇的基础设施,造成土地的极大浪费。(3)一小部分地方政府用公共利益做借口,征收和出让土地,从中获取个人利益,暴露出土地方面的不少遗留问题。(4)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后,出现了人地相分离的情况,土地闲置和撂荒的问题大幅度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化村庄。(5)不少地区有农民建设新宅仍旧保留旧宅的情况,加剧了土地资源侵占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城镇空间的有效利用,出现低密度、分散化的趋势,造成投资开发和建设城镇化的力度比较低,激化了用地矛盾,限制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3 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土地利用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权益

一是在有关政策法规中,明确土地征收补偿的标准和原则,为后续征地补偿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另外,要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避免政府有关部门超越权力的不正当行为,避免政府强制征地的情况发生。另外,要提高征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不断推进土地管理方式和征地通知管理。确保农民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此外,政府需要积极研究可以与市场机制挂钩的征地补偿机制,并能够配合市场机制。政府部门需要积极探索征地和移民安置的方式方法,做好土地利用管理,促进城镇化发展。

3.2 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管理规划

土地使用管理计划应当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还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原有布局和结构,配合生态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在循环经济理论下进行合理规划。

3.2.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在全面协调和全面平衡后,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确定规划目标年份各类土地的布局和面积。其中,基本农田面积,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等五个控制指标。

3.2.2 制定实施计划的措施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切实保证该计划的实施。总体实施措施包括:年度计划的制定,建设用地预审,农用地流转评估,城镇,乡镇建设规划的审查,对农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效果通过实施这些措施。

3.2.3 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首先,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功能,有效改变乡镇企业分散,鼓励更多的高层或多层住宅小区和公寓的建设,以取代别墅的底层和院落类型的住宅区,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量率。要全面改善不合理产业布局形势,切实推进土地效益最大化。然后,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按照步骤和计划实施农村居民点整合,为引导农民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耕地一体化,有效形成有影响的大规模农田,不断增加水利设施设施,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发展。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与土地使用管理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权益,而且会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城市建设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充分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认识到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起到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苑树超.基于城镇化建设环境下的土地资源管理新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6):1.

[2]秦志进.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保护问题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7):172.

[3]徐艳红.城镇土地资源管理措施研究[J].乡村科技,2016(08):89.

论文作者:覃媛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覃媛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