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ICU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论文_谢平兰

浅谈ICU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论文_谢平兰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 342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ICU病房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分析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与产生原因,针对其心理反应探讨有效而实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舒适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争取家属的配合、进行放松训练等,以有效地降低ICU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ICU 护理 心理支持 关键因素

1.导致ICU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1.1疾病的相关因素 很多疾病不仅会在躯体功能方面对患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精神方面造成影响。如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储留:休克患者因有效循环的血景骤减,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这些疾病不仅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1.2对疾病认识不足 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成正相关,而主要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关。大部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由于对突发的病情缺乏心理准备,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会危及生命,产生明显的恐惧感和威胁感。

1.3环境因素

(1)视、听觉紊乱 :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监护光信号,昼夜不灭的灯光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病房内谈话和机器使用声音易产生噪音,刺激病人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病人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

(2)限制探视:监护病房需控制感染,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亲人陪护,病人倍感孤独,病人离开自己的亲人有与世隔绝感且随时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以至于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

(3)限制活动:为了防止导管和引流管移动或意外拔除,通常固定患者的双手;因为病情及治疗、护理的需要,患者常被迫卧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若没有向患者解释清楚,病人会感到不适,无安全感。

2.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2.1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紧张 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2.2孤独感和忧郁 患者更换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同,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干扰,让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的心理。

2.3 ICU综合症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l变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头痛失眠等。

2.4无效性否认 无效性否认是个体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些无效的

否认行为,试图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和对环境的抗拒,认为自己的病情很轻,不需要齐种监护,要求尽快的出院等。

2.5自我形象紊乱 是指患者对身体外观、结构、功能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的患者截肢后觉得自己身体残缺,对未来感到迷茫,感到痛苦。

3.护理干预措施

3.1改善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处置和抢救时也不要忽视ICU中的其他患者,减轻患者的应激;房间应设有窗户和钟表并置于患者视野范围,以保持时间概念,改善患者的感觉缺失;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3.2 提高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并能对有关数据、图像、检验结果做出正确分析与处理,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当监护仪报警时,要沉着镇定,反应迅速,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3.3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ICU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和环境影响

产生自卑心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动作的表达和情绪的感染,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同时要将关干患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比如一些化验指标的好转,生命体征趋干止常等,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住,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温暖。

3.4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对进入ICU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使患者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2]杜鹏,姚梅芳.ICU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7-29ICU

[3]综合症的产生原因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8年14卷6期 李奇 朱力

[4] 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9.72.

论文作者:谢平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  ;  ;  ;  ;  ;  ;  ;  

浅谈ICU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论文_谢平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