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也要打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要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业技术教育最近十多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数量迅猛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以及管理混乱、质量低劣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危害了职业教育在教育界的形象和声誉。
一、职业教育中“假冒伪劣”的表现
1.出现了许多“伪劣学校”。有的职业学校,名字取得很大,却只有校舍三二间,与实际情况很不相符;有的号称与某某大学联办,实际上只是挂名而已,没有实质的联系;有的学校没有很好地经过有关部门的论证批准,匆匆开办,又匆匆关门。如浙江某地,一职业学校开办了两年之后,学生回校开学,却再也看不到老师和校长,一个学校就这样突然间不存在了,却害苦了学生,学生花费了巨资,但到头来向谁去领取毕业文凭?要谁去兑现“毕业包分配”的诺言?
2.开办了许多“伪劣专业”。为了迎合社会需求,一些职业学校招生时,开了很多专业。结果却招生不足,又不想让学生流走,便把几个专业拼成一个专业,这一专业往往与学生的意愿相去甚远。也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能力开办某个专业,却硬是招了学生,只好挂羊头,买狗肉。
3.实施的是“伪劣教学”。一些职业学校招生时,号称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实际却是,教师东拼西凑,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什么教学大纲,没有实习场地,就砍掉实习;没有专业教师,就不上该门专业课,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4.发放的是“伪劣文凭”。招生时说是发毕业证书,毕业了却给个结业证书;招生时说是中专文凭,毕业时却又成了职高文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文凭的质量,可以想象,这类学校教学管理混乱,考试纪律松弛,毕业生如何保证质量?
二、职业教育“假冒伪劣”出现的原因
1.物质利益的驱动。教育市场化,使很多人认识到办学可以盈利,特别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竞争较弱,所以很多单位和部门纷纷加入到乱办学的行列。由于办学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很自然地就不注重教学质量,出现种种“产品质量”问题。
2.政府主管部门管理不力。一方面,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政府主管部门在审批学校及专业时,没有严格把关,导致办学者有机可乘。二是主管部门本身有一种功利思想,把办学作为一种创收的途径,客观上为职业教育产生“假冒伪劣”提供了条件。
3.学生家长的需求。家长之间存在攀比之风,谁的孩子都要上学,明知一些职业学校收费高,质量低也还是送孩子去上学。家长的用意有二个,一是让孩子混张文凭,二是可以有个地方“关”几年,家长的这种低调要求无疑也加剧了办学者的盈利动机,而置教学质量于不顾。
三、惩治“假冒伪劣”的途径
教育界的“假冒伪劣”影响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而直接受害者却是学生,因为学生不仅付出了金钱,而且付出了青春。
对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假冒伪劣”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学生和家长应有自我保护意识。假教育和假商品一样,有时吹得特别历害。学生在求学时,不能光看招生宣传,不能轻信各种诺言,应有货比三家的心态,去学校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就不会轻易上当。对一些政策方面的规定也要加以了解,这样就不会被招生广告和宣传所迷惑,给假冒伪劣学校来个釜底抽薪。
2.主管部门要严把审批关。一个学校要正常运行,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而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则更非一朝一夕的事。对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不注重教学质量的学校,要坚决取缔。同时也要严格把好专业关,不顾条件乱开设专业,本身就是职业教育产生“假冒伪劣”的主要根源。
3.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真金不怕火烧,假货最怕检验。只要有严格的评价体系,教育界的假冒伪劣现象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一是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估,各校、各专业必须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并严格按大纲开课。二是建立最终质量评估体系,能统考的科目要统考,能参加考证的要参加,这样就能把职业教育界的“假冒伪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