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珊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市 100089
【摘 要】目的:研究在产科临床护理实践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到我院接收治疗的产妇1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日常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佳,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临床护理当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产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产妇由于担心分娩时的疼痛,特别是初产妇更是有一定的恐惧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对分娩结局带来一定影响[1]。此次研究在产科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到我院接收治疗的产妇1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2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26.78±3.49)岁;初产妇52例,经产妇40例;实验组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27.05±3.14)岁,初产妇58例,经产妇34例;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均趋于平衡,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产妇都自愿参予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日常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主要如后:
(1)产前护理。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向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告知其自然分娩的优势、母乳喂养的优点,帮助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母乳喂养率上升[2]。产前将各产程的时间,以及产妇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并提前对产妇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利于分娩时缓解疼痛,练习分娩的体位等,提前做好充分的相关准备。
(2)产程护理。针对产程的不同对产妇进行引导,密切对产程进展进行监测,适时给产妇饮食护理,适量补充水份,家属可一同进入产房陪同分娩,对产妇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及时指导合理体位,适当的对子宫进行按摩。
(3)产后护理。产后及时指导母婴接触,及时母乳喂养并采取正确姿势,对新生儿护理技巧以及产褥期的相关饮食进行调整。密切关注产妇阴道血流量,引导产妇更好的进行角色转化,向产妇讲解产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加强健康宣教,重视产妇心理状态,发现异常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有利于促进产妇及早康复。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对比,此次研究采用焦虑(SAS)与抑郁(SDS)自评量予以评分。满分60分,分值越低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低。
将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主要包含产后出血、感染、排尿困难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全部数据开展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资料用百分率(%)代表,经(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代表,经t检验。P<0.05表示组间对对差异明显,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不存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产妇SAS、SD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该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经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几率,使产妇对产后护理更加重视,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并且加强了自我护理意识,产妇更早康复[2]。
通过给产妇进行沟通,培训有关于产后相关专业知识,喂养新生儿技巧,产后注意事项等,使产妇在出院后休养期间,也可以开展自我护理,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降低并发生发生率,提升产妇生存质量,让产妇及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叶名芳,邵东芳,李若云,等.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9):1483-1484.
[2]李建荣,宋志英,樊锦春.健康教育路径表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104-106.
[3]刘秀荣,王硕,柴雅静,等.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06):81-85.
作者简介:唐珊 1986年5月,女,汉,湖南省长沙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论文作者:唐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产妇论文; 实验组论文; 产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产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