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精神科 215200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抑郁发生状况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Brink抑郁自评量表对120例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和对抑郁状态的应对措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抑郁情绪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经济状况等有密切相关性;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积极因子呈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因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情绪重,比普通人群发病率高,与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利用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医务人员和家庭密切关注是减少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关键所在,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减少抑郁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应对方式
慢性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老年人随着机体机能的退化成为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患病率达到67.1%~81.6%,患有两种疾病以上的老人占老年人的20.5%[1]。抑郁情绪和慢性病情密切相关,调查住院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旨在拓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面,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2]。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式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老年科患者120例做对调查对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60~86岁。入组标准:①年龄大于60周岁,意识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②至少有一种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③排除精神疾患和家庭史,自愿参加本调查。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人员与问卷
在患者入院一周后发放调查问卷,向老人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注意事项,原则是本人独立完成试卷,对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理解其意者由调查者向患者叙述,达到理解后才算回答有效,文盲患者由调查者逐条口述,患者回答“是”或“否”记分。问卷设计合理、简便、清楚、条目易于理解无歧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调查工具
①科室自行设计问卷,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子女状况、经济收入、有无配偶、病种病情等。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③采用应对方式评定量表(CSQ)。实发120例,收回118张试卷,回收率为98.33%。
1.3评定标准
GDS为30个条目,包括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等,10条反序记分,回答“否”记抑郁:20条正序记分,回答“是”记抑郁:正常:0~10分:轻度抑郁:10~20分:中重度抑郁:20~30分[3]。应对方式问卷为62个条目,包括6个因子: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属于成熟因子,合理化是混合因子,自责、幻想、退避是不成熟因子。每个因子又分为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或“否”,除了解决问题中的19条目和求助中的36、39、42答“否”记1分外,其它均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
6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占本组人员的55.83%,轻度抑郁46例,中重度抑郁21例;抑郁情绪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经济状况等有密切相关性。各因素间抑郁者与无抑郁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表(n)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慢性病患者日渐增多,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比正常人群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国外有文献报道,正常人群抑郁症发生率为5%~8%,老年人发病率为12%~15%,而老年慢性病患者高达42.62%[4]。本文调查发现,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罹患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占本组调查人员的55.83%。抑郁的原因与慢性病的种类、种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无儿女、是否独居有密切的关系,这与文化修养高的人善于利用社会支持,处理问题积极向上,经济上没压力,儿女孝顺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等有关[5];从结果2中发现,老年慢性病住院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在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的最终量表得分均低于无抑郁组患者,而负性应对方式,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因子最终得分均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因子呈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因子呈正相关。
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身体障碍促使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高并发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在住院期间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利用度低,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6]。严重影响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原发病的治疗与转归,对住院患者抑郁情绪的调查和应对方式分析,能及时纠正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因素,为治疗和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提供技术指导和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许玉平.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5):30-31.
[2]俞琼,姚文鸣,鲍洁琼.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现状及社会支持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03):399-400.
[3]钟碧橙.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06):7-10.
[4]谷艳敏,徐巧玲.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5):49-51.
[5]金爱芳,朱桂萍,杨萍妹,等.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2746-2748.
[6]刘彩华,王月琴.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农垦医学,2011,33(03):252-254.
论文作者:徐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抑郁论文; 老年论文; 患者论文; 慢性病论文; 情绪论文; 方式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