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关于胃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组后,分别在患者术后给予其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的临床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经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以及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之于对照组少,且效果十分理想,组间的各项数据经过对比后,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经过根治术后,需要尽早的接受肠内营养的支持,以此促进患者身体素质的快速提高,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胃癌;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166-01
本次研究,选取了66例罹患有胃癌且经过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术后最佳营养支持选择方案的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后,给予不同的支持方案,比较结果的差异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胃癌治疗的患者,共计66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处于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9.6±2.1)岁。所有患者在疾病确诊后,均接受了胃癌根治术治疗,将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组间的数据对比,可知差异略小,因此具有临床营养支持方案应用效果研究的可对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了肠外的营养支持方案。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的第1天,接受了营养液的静脉、血管的全天候,连续性的输注治疗。该营养液包含着电解质、维生素、葡萄糖、复方氨基酸等物质成分,每天输注的混合液量约为2000ml。此外,患者每天还需要接受英脱利匹特注射液、蛋白质、热量物质,进行营养支持,使用的量分别为250ml、1.2g/kg、110kj/kg。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接受了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的第二天经过医生对其身体体征的观察可知身体肠功能基本得到恢复,且身体的各项生命体征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下,此时需要给予肠内的营养支持。首先,患者身体处于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空肠造瘘管,使用生理盐水、葡萄糖,对患者进行滴注,并在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停止肠外的营养支持。其次,通过造瘘管道,给予患者短肽型肠内营养液滴注治疗,使用的剂量约为1500ml左右,以及米汤、果汁、蛋白质、热量等物质,使用的量分别为:400ml、450ml、1.5g/kg、120kj/kg。在对患者进行上述物质滴注时,需要注意混合液的温度,以及速度,确保患者可以充分的吸收到这些物质。经过连续7天的输注后,需要适量的指导患者食用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如果患者的食用量在显著增加,可以停止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术后营养支持法,详细记录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术后的治疗并发症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 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在营养指标方面: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为(38.6±2.7)、前白蛋白为(199.7±34.6)、转铁蛋白为(2.98±0.8),对照组的三项数据指标则为:(31.2±3.5)、(137.9±19.1)、(1.89±0.2),经过统计学的数据计算比较后,t=9.6167、8.9827、7.5933;在临床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恢复情况较好,有效的减少了住院的时间,术后恢复阶段,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导管的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与对照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后,有着明显的组间数据差异性,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胃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1]。患者一旦罹患该种疾病,需要立刻就医接受治疗,以此减轻患者疾病带来的痛苦[2]。目前针对该疾病,在临床上多使用手术治疗法,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患者在接受了手术治疗后,身体较为虚弱,且不能立刻进食,因此为了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力、身体机能水平,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以此避免患者由于无法进食所致的身体素质下降,以及其他的一系列严重的术后并发症[3]。临床目前对患者进行的营养支持方案主要是,在术后及时对患者补给营养液,以此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因此应用广泛[4]。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可知肠内营养支持发挥着十分理想的术后营养支持作用,较之于常规使用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极大的降低了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且全方位的为患者补充了营养物质,促进了手术创面的尽快愈合,因此该法值得在目前胃癌根治术治疗结束后,不断地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推广[5]。
在本次的研究中,即就有33例患者,在术后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接受了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可知,该组患者术后的营养指标,趋于正常的标准,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也大大的缩短,出现的并发症人数也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因此数据对比后,具有着统计学意义的巨大差异,P<0.05.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在身体机能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滴注治疗,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较好,创口的愈合情况也更迅速,感染率大大降低,且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因此该种营养支持方案好。
【参考文献】
[1]谢小平,揭志刚,李正荣,唐城,端木尽忠.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胃癌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01):43-45+49.
[2]史松涛,宋伟,甘新君.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老年胃癌病人中的应用[A].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201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2014:2.
[3]刘凯东,张乐,白月奎.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01):121-123.
论文作者:焦宜刚,李静喆,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术后论文; 胃癌论文; 数据论文; 统计学论文; 身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