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考察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市论文,继续教育论文,中小学教师论文,考察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正式实施继续教育已经8年,大致经历了准备阶段、初期阶段、成熟阶段。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法规方面体现了客观性、系统性以及政策内容稳定性;在课程建设方面,注意体现构建思想的整体性、综合性,构建内容的新颖性和发展性等多种方式;在培训方式方面形成研修式、探究式、板块式、小组学习、现场学习、远距离电视教育、微型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在整体培训工作中,体现了时代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在评价工作中,体现了评估指标及方式的客观性、全面性、发展性、导向性。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分为教师培训和干部培训。
教师培训分为: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职务培训、高一层次学历培训、新证书制度(特殊教育教师上岗证书、心理辅导教师上岗证书)。
培训对象包括: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专任教师、非专任教师、非教育部门办幼儿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含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教师进修机构教师、其他教育机构中具有中小幼教师职称的人员(电化教育馆、市教研室、考试院、教科院)、特殊教育教师(含盲、聋、哑、工读学校)。
“八五”期间培训完成率为99.4%,计119339人;“九五”期间(至1997年12月)培训完成率为41%,计60000人左右。
在干部培训中,分为高级研修培训(高级骨干校长)、研修培训(区县骨干校长)、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后的一般干部培训)、新干部见习期培训。
培训对象包括: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特殊教育的学校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及学校工会主席、校办企业干部等。
“八五”期间培训完成率为100%,计11000人;“九五”期间(至1997年12月)培训完成率为35%,计3850人左右。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继续教育取得的重要成果,对全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正如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
(1)研究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是全国第一个以地方行政法规,规范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文件。
(2)于1995年12月底、1996年8月底在全市实施了将继续教育与教师的职务晋升、续聘持钩的政策,建立了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在全国首创。
(3)在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及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在全国独创。
一、基本作法
上海市在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他们的基本做法主要囊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制并颁布法规和政策
制定政策与法规必须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研究客观现实情况。上海市政府为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共召开了各种座谈会达1000多人次,通过广泛地调查研究,使政策的实施具有可行性。从1985年底起草《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到1989年12月15日由原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亲自签发并正式颁布,修改了16稿,历经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对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进行了客观条件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试点,对与继续教育相配套的政策、经费、培训资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法规的实施。
当《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后,与之相匹配的有关政策、规定陆续出台,如继续教育中的培训对象、类别,培训的时数、考核、进修方式,成绩的认可,培训与职务晋升和评聘的挂钩方式,政策兑现后问题处理,为确保培训质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等,使继续教育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运作规范、严肃、有序。在法规的效力推动下,上海市全面展开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
(二)建设有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
上海市在确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后,接着确定了课程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即要求教材内容体现“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及按需施教的特点,还确定了培训方式必须体现“成人、在职、师范、职业教育”的特点,然后规定了教材编写的质量管理程序。设立必要的办事机构,领导和协调编写工作,不断总结试验,完善教材编写、试教、审定的程序,提高教材质量。
在课程教材建设中,他们组织了4支队伍:一是有创新意识的教材编写的骨干队伍;二是对教材建设起把关作用的专家队伍;三是对教材进行实践、试验的教师队伍;四是业务能力强,能起指导、协调作用的管理队伍。“八五”期间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组织编制了以“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与研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教育科研”5个方面组成的中小幼各学科教师继续教育方案42个,编写课程纲要500多门,经过长期、反复论证与试验取得成功并正式启用的教材161种。在教材建设中,上海市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即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化,现代教育手段课程化),提出了161种课程建设项目。
关于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质量,这是一项没有现成模式可套用的全新工作,因此,在继续教育初期阶段,对于课程教材建设,上海市教委采取了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对教材实行全过程管理。
上海市教委在课程建设方面注意用教材内容吸引教师学习。例如,“八五”期间开设的《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学科教育专题研究》、《数学逻辑》、《数学方法论》等课程,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三)构建畅通的培训网络
所谓培训网络是一群由共同的培训目标和各自的培训功能,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相互补充、相互协作联接在一起的实施干训、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培训基地)。
上海市各级培训机构建设大致经历3——4个时期,在1987年前,各培训机构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学历补偿教育,上海市教委出于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准备,对各培训机构提出基本建设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处于独自培训的“点状”。1987年——1990年,是“八五”培训的试点阶段,建立了从市到区的二级培训网络,研究、解决培训机构的领导体制、顺应继续教育需求的组织机构、教师职称系列特点及学科建设的网络体系。这一时期既以“任务”来区分各培训机构的功能,又加强了市区二级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资源互补以及市级培训机构对区县培训机构的指导作用,有了实质性的联系形成了“线状”网络状态。1991年——1995年,这个时期是全面实施“八五”培训规划时期。建立了从市到区、从县到各中小学、幼儿园三级培训网络,并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制度,相应地各级培训领导机构和实施培训的机构都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将区县教师进修院校之间联系起来,进行合作,形成“面状”的培训网络。1996年——2000年,这时期头二年,主要是进行了培训机构的互联网,市、区两级培训机构已经没有明显的分工区别,而是引进竞争机制,充分运用网上优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将全日制高校,研究部门的培训联入了网络中,形成“球状”的立体化培训网络。
在“八五”期间,上海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自培”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培训机构的任务、人员要求与编制、领导体制和管理、培训网络及其职能都做了明确地阐述。“九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由市教委宏观控制,主要放到区、县,发挥区、县教育局和进修院校的作用,建立自培基地,经过论证、评估后,有100所在教育科研、教育实验中取得成果或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承担一定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不是全部),并纳入到培训网络中。例如:上海市闸北八中,就是以校长刘京海的“成功教育”课题为核心的自培基地。
(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上海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上海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立的需要,进一步实施《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上海市教育局经过一段时期的试验,在1994年初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师进修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从1990年1月——1995年12月,教师进修院校的各级在职教师参加进修,均应不少于540学时并获54学分。(其中240学时为系统进修,300学时为面向普教的专题研究)。在此文件中,对培训内容与方式、组织管理、学分计算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除了重视师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外,知识面要宽,业务基础要扎实;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知识;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强的教育研究水平;要“熟悉普教,研究普教,服务普教”。
现在,上海市有23个培训机构,共有2000多名专职干、师训教师,加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自培基地的师资2000多名,共4000多名。其中,5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他们能提供质量较高的培训课程教材和教学,这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五)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除以上教师职务培训(即继续教育方式)的方式外,上海市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突破了原有常规的培训形式和模式,采用了既有针对性,又有现代性的培训方式,并加以理性化。在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高一层次学历培训、干部培训中,都有所体现。
上海市骨干教师培训的特色之一是,以实践研究为基础,围绕教学实践选择进修的理论和相关课程,接受专家授课指导,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模式,研究普教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特色之二是,把骨干教师培训分成二个层面,一是以未来骨干为对象的青年教师培训,二是以现实骨干为对象的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其目标是培养市级骨干、市级学科带头人,使之“成名成家”。特色之三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学有所需、学以致用、学有特色、学有成效等原则,注意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适用与超高结合,阶段成果与培养目标结合。特色之四是,在“市、区、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中,把课程进修、专题研究、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修式”作为培训模式,并指定导师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教师来源多元化,对新教师的培训将有其特殊意义。上海市经过近10年的新教师培训实践,认为最有效的模式为:①范例式:提出课题、设计范例——展示范例、促进内化——实践深化、形成经验。②临床诊断:诊断——处方——学习——实践——提高。③微格教学模式:将师德教育、教育教学培训分解成若干单元——设计单元培训内容、制作训练软件——进行单元培训——进行单元小结。④课程学习——教学观摩式:以课程学习为主线——讲授与观摩相结合——分解成若干个个案。上海市开展新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为:①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是取得实效的先决条件;②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取得实效的基础条件;③激发新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精神是取得实效的关键条件。
在中小学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培训中,上海市注意到这种培训具有双重的性质。一是它属于个人教育阶段的教育,因此,它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以专门科目为主,兼学一些教育理论;二是它不同于职前培养的学历教育,它还兼有继续教育性质,因此,在考虑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内容应占有一定比重。上海市对高一层次学历培训,主要采取“电视教学、业余面授(办班助学)、自学考试”三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宽进严出、教考分离、电视教育与面授相结合、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的特点。
上海市教委在干训中做了大量工作,使校长培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起教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干部培训体制,坚持按需施教、以学促变、重在实效的干训原则,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干训思路:①树立全新的大培训观念。大培训观念是大培训体系的基础。在培训中,要按需施教,即:一是干部本人的实际需要;二是当前教改发展的需要;三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②探索高效的大培训模式。干部培训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目标模式;二是过程模式;三是研究模式。③建立开放的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体现了课程结构科学化,课程来源多样化,课程建设特色化。
(六)创建科学化的管理体制
创建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使各类培训的管理制度能落实,并使管理工作适应继续教育的要求,是一件大事,也是件难事。
上海市教委首先确定了以“依法治教,依法施训”为核心的管理目标;并以教师职务培训教学教务管理为切入口,建立了学员的学籍管理、培训课程管理、培训过程管理等制度。
其次,对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各级管理机构、教师职务培训课程教材建设、各类培训对象的划分、非学历证书进修学分确认、培训质量管理方面等都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措施,起到了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的作用。
第三,在总结“八五”期间干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九五”期间中小幼干部、教师培训规划》,提出了“全面下放、按需施教、科学管理、分级负责、讲求实效”的思想,以及上海市教委“参观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督导”工作方式,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加强各类管理,适应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深化的需要,完善中小幼干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七)确保经费的投入
为了执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各级政府、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积极筹措经费,保证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多年来,上海市始终以政府为主渠道,确保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除了对市级培训机构的办学经费每年予以充分保证外,对于区、县的师资培训工作,由市财政及市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经费标准,随着物价指数的增长,而适时地调整。1992年以前每年人均25元,1992年为40元,1994年以后为50元(不含学历教育费),由区县财政支出安排。市里每年列出师资培训补助经费,1994年至1996年上半年已拨出专项补助费2100万元,从1990年至1995年,市政府在骨干教师培养、区县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进修及其部分专项设备、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建设、电视教育软件制作等方面投入经费1200万元。
二、基本经验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终身教育理论家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贯穿于整个一生,并使教育和工作相互交替地进行,形成“周期性循环型”教育模式。上海市政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立项研究,为构建与现代化的教育、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新人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具有新的教育观、质量观的新型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经验。考察组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重视、学习与内化。
(一)以法施训,使继续教育法制化
上海市教委把《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和相匹配的一系列政策分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培训对象、时间、职责,机构及办学审批手续,培训经费来源渠道、标准和管理,奖惩制度、培训与职务晋升、续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培训质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9项内容,逐条理解,逐条落实,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上海市教委在执行法规和政策中,排除一切干扰,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既一丝不苟地执行政策,又创造性地使政策充满活力。例如上海市教委《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培训作为考核、晋升、聘用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沪教师[96]16号)等文件。按规定教师每5年中,均需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其中中学高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少于540学时,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的证书,作为教师职务晋升、续聘的必要条件。当第一轮培训结束后,坚决地执行了这一规定,即到1995年12月31日前无特殊原因而不参加有关进修的,一律不得申报晋升高一级职务,到1996年8月31日前,无特殊原因不参加进修的,扣发等级工资中的津贴部分,被扣除职务津贴的时间,不计任职年限,今后即使补进修了,被扣除的职务任职年限不得累计,被扣除的津贴不再补偿,使政策严格兑现。考察组认为,上海市教委在执行政策中,做到了:
(1)执行政策的坚定性
首先要有依法治教、施训的意识和决心,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创造支持性的政策环境。
(2)执行政策的严肃性
不能随意改动,任意改变,不能成为为所欲为的个人行为,政府的执行者在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政策、制定具体操作措施的时候,都要有法规依据。
(3)执行政策过程中的有效控制
为了准确、准时地执行政策,首先要做好制定规划工作,力求准确。执行规划的时候,使用相应控制手段,如检查、评价、督导,有针对性地、适时地组织交流,进行调查及现场研究和办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将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执行政策中注意适度调节的灵活性
由于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内部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组织协调工作中应及时地发现产生的特殊情况,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地调节。
(5)执行政策过程中的指导行为
广泛地、反复地宣传以法施训的观念和决心,加强对执行人员的培训,系统学习有关文件,指导其对整体性、区域性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指导其对个案的分析,使政策执行准确无误、稳步推进,最后全部到位。
(二)以科研为先导,带动继续教育的开展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人们称之为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这项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实施的培训模式与手段也相当复杂,在我国的教育中,是全新的事物,全新的领域,许多问题是前所未有、前所未遇的。需要研究,需要探索。只有科研开路,才能认识继续教育的真谛;只有科研开路,才能把握继续教育目标和全局;只有科研开路,才能随时掌握继续教育的发展阶段和进程。考察组认为,上海市教委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发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和基层学校的有关同志开展研究工作,并按照题目内容,确定了市、区(县)两级师资培训研究课题,重点研究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途径和方法,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特点和培养途径,教师培训过程中如何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教师培训经费标准,师资培训质量评估等课题。并注意了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形成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互相推动的运行机制。
上海市教委开展继续教育研究工作从1986年开始,以继续教育为专题研究,由250人组成了34个课题组(到1991年,增加到43个课题组),1989年申报立项,1998年结题,现在已经形成完整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培训工作的研究报告》;《上海市中小幼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专题小结》;《上海市普教系统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研究报告》;《上海市普教系统新教师培养的研究报告》;《上海市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的研究报告》;《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干部及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研究报告》;《上海市普教教师干部培训网络构建的研究报告》;《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评价(估)方案》。在这些《研究报告》中揭示了“研究课题的提出;研究的内容、过程和方法;研究成果;问题和建议等内容”。还公开出版了《一流教育的奠基工程》(干训经验总结)、《秋实集》、《滋兰集》、《学思集》(师训工作经验总结)。
这些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有力地指导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
(三)转变思想,树立继续教育观念
在开展继续教育初期,上海市教委经过调查,感到干部、教师存在以下几种思想观念,阻碍着继续教育的开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为数不少的教育部门的干部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在师资问题上仅看到当前师资在数量上缺额,注重对教师的使用,不重视对教师的培养,甚至把教学工作与教师继续教育对立起来。在教师中,大多数教师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误认为合格学历的资本够受用一辈子,再加之教师地位、待遇不高,很有怨气,认为对教师开展继续教育是对教师的过高要求。
鉴此,上海市教委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先一步、高一层”的目标;并以此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战略意义的宣传和教育,并将这种宣传和教育贯穿于整个“八五”培训工作过程之中。从社会、历史的责任感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感的角度,启迪各级干部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刻意义。还从教师的成长规律,来启发教师,帮助他们破除一次性学历教育管用一辈子旧观念,树立终生接受教育的新观念。
干部、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逐步地由“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使上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四)广泛开展调研,按需施教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是按照中小学教师的需求来确定的,只有认识到这个特点与规律,才能搞好继续教育工作。上海市教委遵循如上规律,自1985年开始,到1998年,13年间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进行了7次大型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各种形式问卷、对话,不断了解、认识继续教育的对象,分析问题,寻求策略,制定政策,以求实效,有力地推动了继续教育工作。
在继续教育课题研究过程中共进行了7次大型的调查,见下表:
现在全市师训工作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对所有教师实行了1人1卡制,上海市教委每年在规定时间内检查师训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五)开展督导评估,确保继续教育质量
上海市教委在“八五”期间,始终坚持对区县政府、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领导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教师履行培训职责、保证培训质量的措施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督导和评估。
在第一轮继续教育即将结束前,为保证政策兑现,上海市教委在抓常规管理检查的基础上,于1994年11月,1995年4、5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了对区县政府执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并把该督导的情况列入全国5项内容督导的要求中。在督导中,将培训的有关政策和要求,编制成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督导,评出6个先进区、县,予以表彰、奖励。奖励费达114万元。
考察组认为,上海市教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通过评估,可以正确认识现状,找出差距,完善不足,也可展望未来,提出发展、前进的新目标,这是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得以完善、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他们经过:①准备阶段。结合教育评价理论,确定评价目标,初步确定研究方案;②设计阶段。突出现代管理思想,遵循教育评价的原则,尤其重评估指标;③修正阶段。召开了有关方面同志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修订形成《上海市普教系统师资培训教学、教务管理质量评估方案》。现已按此方案对上海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进行了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继续教育工作
力量的作用是没有穷尽的,团结就是力量。一切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要靠力量来支撑,靠力量来推进。同样,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也需要力量的作用。上海市政府及教委认识到了搞继续教育也必须有力量、有力度。他们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了一种合力,共同推进继续教育工作。
实际上,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教师中存在的层次性,地区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师资的基础存在着差异性,培训机构的特点不一,决定了要有一种有质量的合力来满足这些需求。由于继续教育工作的开放性的特点,师资培训工作的参与力量日益壮大,培训内容更加广泛,这就要求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来为一个共同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而奋斗。这种伙伴的协作关系需要把社会各要素都包括进去,这些要素包括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行政内部机构之间、培训机构之间……,这种合作伙伴的参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的成功经验,有效利用培训资源,有利于确保培训的质量,也有利于对师资培训教师的培养、发展专长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听取了上海市教委11个处室负责人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他们谈论的问题,使考察组感到他们了解继续教育,懂得继续教育,明确在自己的岗位应该怎样支持、推动继续教育。考察组认为,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上海市教委师资处经常主动向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基础教育办公室、计划处、财务处、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教育工会等汇报培训的政策、培训的激励机制、培训的经费、培训的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情况,邀请他们参与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以得到他们有力的支持,催化继续教育合力的形成,加大力度,共同管理,共同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七)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继续教育中
当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被广大的干部、中小学教师接受后,产生了莫大的力量,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洪流中。他们大多数节假日不能休息,在调查研究、在干继续教育的工作。
有的同志小孩在家吃不好饭,甚至吃不上饭,影响了小孩的健康发育,这些她(他)们都全然不顾。她(他)们说,我们心里想的是继续教育,干的是继续教育,整天整夜瞑思苦想,时时处处离不开继续教育,连吃饭扫地时,都在想着继续教育。进修院校的教师不辞辛劳地投入到继续教育中,有的教师早上4点起床,赶上去郊线的公共汽车送教上门,有的教师带病坚持上课,甚至昏倒在讲台上。一位干部在汇报中说,继续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初创到成熟,从人治走向法治是非党艰难的,我们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听取各种各样的意见,只有将党性、人性、良心有机结合起来,淡功名、重事业才能永往直前。
三、今后设想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八五”期间的各项培训任务,现在又进入了“九五”期间师资培训工作,上海市教委在领导和指导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中,没有停步,而是以更高的热情,饱满的精神风貌,科学地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格局。他们成立了主要以各级培训机构各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的29个学科中心组,作为继续教育互联网的纽带和桥梁。
上海市教委认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对干部和教师进行了现实国情的教育,经过初级阶段的培训工作,教师确立了继续教育的观念,教师的地位在社会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的职业有了竞争性,教师的自我需求有了比较明确的指向,教师对于自身的认识比较客观并趋向现实,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心理需求的层次逐渐提高,使继续教育具备了全面开放的条件。
实施继续教育全面开放是成熟期的显著特点。为了适应社会开放、多元、变化快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的培训的窠臼,在开放的多维动态中进行继续教育工作,与社会广泛联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培训机构为基点,面向广阔的社会辐射与吸纳,扩大培训的渠道。形成培训机构、学员所在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培训信息网络;并进行全市、全国、国际的广泛交流,使继续教育构成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全面开放的措施是:
①打破学科界限
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将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叉,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方案中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这些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继续教育必须打破学科的界限,打通学科之间的隔离,顺应上海市教育改革的需要。
②打破教师职务的界限
由于历史的原因,较多的教师的职务级别与其职务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加上资历、年龄等因素,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教师要达到比较高的职务,还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比较困难,完全按照职务的级别进行培训不完全合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打破职务界限后,各种级别的教师、各年龄段的教师在一起研修,有利于互相间的沟通,有益于教师在思想方法、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方面的更新。
③打破区域及培训机构间的界限
为优化培训资源,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培训质量,使各培训机构办出特色,为全市服务,提高培训效益。培训机构之间应全面开放,形成一体。
④打破培训机构与外部的界限
为扩展教师的知识面,为培训机构激活办学机制,为今后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必须打破培训机构与外部的界限。
对于未来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上海市有关课题组研究认为,到2005年之后,学校的开放办学及完全的自主,完全体现了与社会的融合,教师岗位的流动形成制度,外部的控制和强制行为被教师的自我控制、自我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激励机制所代替。从而使得个人的行为、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目标趋于一致,教师的工作评价机制科学化。教师普遍具有教育预见能力,教师具有与社会发展相应的思维方式及创造能力。教师的继续教育已不再处于孤立的状态中,社会各方面都在确保使所有教师得到所需要的知识营养、时间、经费的投入以及一般的政策保障、物质和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使教师能积极地参与继续教育并从中获益。这时的教师培训完全靠教师的自觉行为,培训工作完全融入了社会中,专门进行教师培训的机构更需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别需求。
四、考察组的研讨
在调研结束后,考察组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
(1)上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向法制已经8年,完成了从1990年——1995年的“八五”期间的第一轮培训,第二轮的“九五”期间的培训也已经走过了2年多,他们积累的经验是全过程的。他们在实施继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的方法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深入研究他们的经验,汲取精华。河北省教委师范处一位副处长深有体会地说:“这次学习、考察收获非常大,我们曾专程到一些省、市学习过继续教育的经验,感到上海的经验更系统、更全面,既符合上海教育的实际,又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反映出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成熟,上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
(2)在学习上海的经验时,要有悟性,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学其思想,学其精神,学其方法和思路,扎扎实实地熔入本地实际工作中,产生内化,激发动力,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3)上海是经济发达地区,整体上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靠人、财、物的支撑,这样比较,感到上海的经验难学。鉴此,需要我们把经验分解、活化,把政策用足、用实,可采取以点带面(可先从条件好的实验区开始,逐步推广)、“借鸡下蛋”(可采用借用教材,请上海的名教师培训搞继续教育的教师等)、立足骨干(可先抓骨干教师,建立自培基地,逐步推开等)的办法学习上海的经验。
(4)要学习上海市教委师资处及各区、县教育局各级培训机构干部教师的工作热情、奉献精神,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看作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恩惠子孙、流芳百世的千秋大业,执著热爱中小学教师培训事业,对继续教育工作要想在心上,干在实际中,一抓到底。
(5)要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上海的经验,使之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尤其是要用其经验指导实验区的工作,乃为当务之急。可采用报、刊、简报形式,分专题报道。既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得到基本成型的材料。
(6)希望教育部能够及时地抓住典型,总结上海的经验,推广上海的经验。可以组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了解、认识上海的经验,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悟出学习上海经验的基本思路,切切实实地指导本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马司长最后做了小结,她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实验到全面铺开,积累了一整套的成功经验,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应该说:上海的经验值得学习,也能够学习,不是高不可攀的。
上海市教委师资处同志的工作是细致的、扎实的,淡化名利、讲求实效,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应该表扬为开拓这项事业贡献力量的干部。
考察组的同志通过本次调研,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要时时考虑“我们怎么办”?要与上海工作找差距,这无疑是对师训工作者的严峻挑战,我们只有将师范教育事业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活学活用,增强悟性和内化,为师训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阶段。尤其已经合并的院校,应该很好地考虑不削弱师范教育,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马司长谈了以下几点意见:
(1)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们过去对人的培养,人力资源的开发,往往认为是静止的,一次性完成的。在实施继续教育中,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转化为动态的、变化的,这样,才能吸纳终生学习的思想,自觉地投入到继续教育中。
(2)要加强领导,保证投入
各地要对继续教育加强领导,保证投入,这二者是相吻合的。只有领导重视,肯于投入,才能真正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例如,河北省想了比较好的办法,保证投入,也搞了全省的计算机联网,对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全程控制。
(3)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
从上海的经验看,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重视以科学研究来带动继续教育,推动继续教育,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结合本地实际搞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们也要从宏观上考虑立项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
(4)各地要加强试点工作
现在师范司搞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区域性实验,就是要通过抓好小范围的试点,逐步推开。希望有实验区的省(市),要很好地研究将实验区的工作深入开展下去的有关问题。
总之,我了解上海的经验后,很兴奋,心情很激动。他们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实践了“功在教育、利及社会”的道理,真是催人奋进。我们要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推广上海的经验,从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出发,带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