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_社区建设论文

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_社区建设论文

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充分发挥论文,重要作用论文,社区党建论文,社会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大关,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这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促进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从推动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建的重大意义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矛盾的聚焦点。社区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党建,对于促进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区建设是微观的社会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目标一致,本质相同,相互促进。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社区建设,200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说,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城市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加强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建设。

第一,城市化深入推进的新趋势,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发展。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市化快速推进造成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现有的城市在经济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消耗急剧上升、环境生态压力加大。一些城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住房难、出行难等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城镇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利益分配、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服务、扩大社会参与、优化社会环境,离不开社区的基础性作用;解决城市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社区的强有力支撑。

第二,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建设,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深入推进,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原有的“单位制”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社区发挥协同和“兜底”作用,加强对新兴社会组织与社会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尤其是有四类人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第一类是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目前全国有4300多万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上百万个依法登记或尚未登记的社会组织。非公企业职工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已占多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社区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凝聚服务,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至关重要。第二类是大量的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既融不进城市,也回不到农村,处于“悬浮状态”,如何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服务,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三类是大量的网民。目前,全国有5.13亿网民、9.9亿手机用户,微博用户超过3亿。他们大多生活在城市,其中许多年轻人在网上虚拟世界生活、赚钱、发表言论、宣泄情绪,需要社区拓宽工作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关爱,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第四类是大量的老龄、失业、低保人口等困难群体。他们面临的诸多困难,都需要社区去关爱、去解决。另外,还有一些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等,也需要社区做好工作。加强对这些社会群体的关心关爱和教育引导,把他们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

第三,居民群众公共服务的新期待,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离不开发展社区就业、繁荣社区文化、优化社区服务、强化社区保障。在各类人群不断涌入社区的新形势下,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老(老年人)小(青少年)弱(困难群体)残(残疾人)闲(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更需要社区给予特别关注。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公共服务逐步向社区延伸,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据不完全统计,有的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多达100多项,涉及民政、公安、司法、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居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离不开社区的关爱和服务。这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都需要社区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2.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章规定:“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加强社区建设,关键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对于推动社区建设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有利于保证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社区党组织的首要职责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这充分体现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社区得到贯彻执行,保证社区建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通过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在社区占主导地位;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做好社区各项工作,保证党的事业在社区建设中顺利推进。

第二,有利于凝聚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社区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实施有效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动员和团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切实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的作用,积极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利用驻区单位的资源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充分发挥社区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组织以及政府部门派驻社区的力量、物业管理机构、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第三,有利于提高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社区党组织承担着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建设等重要职责。这充分体现了社区党组织的职能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社区党组织通过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从决策环节保证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体现社区居民的意愿;通过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作用,从执行环节保证社区建设和管理有人来抓、有人来做,不断提高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3.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点。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由居民区党建过渡而来,随着社区建设的全面铺开,社区党建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国社区总数达到8.4万个。99.5%的社区建立了党组织,街道社区党员总数达到876.2万,驻街道社区单位在职党员达到1174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党在城市基层执政基础的巩固。

第一,社区党组织已成为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托。我国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仅有个别党员甚至没有党员;大量的社会组织规模小、人数少,调整变化快、党员流动大,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加强这些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在这些领域的覆盖面,增强党在这些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迫切需要所在地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孵化、引领功能,推进党的组织有形覆盖;迫切需要所在地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协调作用,推进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第二,社区党组织承担着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大约有300多万流动党员,他们绝大多数由农村流入城市,生活在社区。按照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社区党组织要主动承担起流入地管理职责,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引导他们“亮身份、起作用、当表率”。同时,还有大量的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进入社区,也需要社区党组织做好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

第三,社区党组织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社区党组织作为区域性党组织,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性党组织具有天然的承载功能。按照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要求,社区党组织在健全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组建“社区大党委”等议事协调机构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协调作用;在开展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在职党员社区表现评价、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沟通协调作用;在推动区域内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中具有重要的平台支撑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着眼于推动新的实践,认真总结近年来的社区党建工作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社区,首先必须把社区党组织建设好,把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好,真正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习近平同志强调:“积极探索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功能,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2009年11月,中央组织部与民政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河南郑州联合召开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对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坚持以推进“三有一化”为重点,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基础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社区党建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1.坚持把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作为社区党建的重要基础,着力提高“三有”水平,基层基础条件不断改善。针对一些社区党组织缺优秀人才、缺工作经费、缺活动场所等问题,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社区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方议事。有人管事方面,各地普遍采取从上级机关派、企事业单位挑、面向社会招和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办法。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高。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9.3%,35岁以下的占12.2%。各地向社区选派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指导员16.8万余名,到社区任职的大学生达到11万名。81.8%的社区按照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确定了党组织书记报酬,1.8万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列入行政、事业编制,4万多名社区工作者被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或受到各级表彰奖励。上海、四川成都等地采取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的办法,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有钱办事方面,各地普遍采取财政列支、党费支持、费随事转、社会赞助等多种途径,解决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全国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社区占90.8%,平均每个社区每年2万多元;有党费支持的社区占58%,平均每个社区每年8000元;实行“费随事转”的社区占42%,平均每个社区每年7000元:有社会赞助的社区占28%,平均每个社区每年3500元。新疆乌鲁木齐市近三年连续四次提高社区工作经费,由原来每个社区每年6万元提高到25万元。广西南宁等地每年为每个社区提供20万元社区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地方议事方面,把社区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全国95%的社区解决了办公用房问题,61.7%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200m[2]以上。浙江杭州按照每100户不低于30m[2]的标准。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西安规定每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不低于300m[2]。吉林2012年底95%以上的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将达到500m[2]以上,其中20%达到1000m[2]以上。

2.坚持把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作为社区党建的重要举措,区域化党建格局初步形成。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对区域化党建内涵的认识更加清晰、特点的把握更加准确、表现形式的了解更加全面。所谓区域化党建,就是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加强社会管理为主线,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经费投入为保障,以党组织网格化设置为支撑,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辖区内各类组织、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区域化党建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六性”:即地域性,就是以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并划分若干网格及责任区、楼栋;整体性,就是把街道社区内的所有单位和组织的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推动;适应性。就是适应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经济驱动多样化的特点以及居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开放性,就是有效整合党建资源,打破封闭运行和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系统性,就是多元党建主体、多项党建工作构成一个有机系统,系统各要素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按照不同的职责发挥作用;整合性。就是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格局。区域化党建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六联”,即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具体内容上,体现为“十化”,即领导体制扁平化、运行机制规范化、组织设置网格化、活动方式多样化、作用发挥常态化、服务群众长效化、工作载体品牌化、队伍建设专职化、阵地建设标准化、经费保障制度化。目前,全国实行“大工委制”的街道2940个,实行“大党委制”的社区1.5万多个,80%的社区建立了党建工作协调会、联席会,90%的社区建立了议事协调制度。上海推行“1+3”模式,在街道党工委之下,设立居民区党委、行政党组和综合党委,统筹抓好辖区内党建工作。黑龙江大庆市建立社区“党建协作区”,吸纳32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

3.坚持把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作为社区党建的重要目标,创新活动内容方式,社区管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各地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提供体贴入微、精细周到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着眼于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各类服务网点,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扎实做好便民利民、就业创业、扶危帮困、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国开展志愿服务的社区6.8万个,建立在职党员居住地报到制度的社区5.3万个,建立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的社区5.1万个。甘肃兰州推行“民情流水线”工作法,依托三维数字社区平台,实施先锋惠民行动。开展“夕阳红”、“四点半”工程,为居民群众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二是充分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加强与居民群众的直接联系,把居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湖北武汉百步亭社区党委按照“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的理念,通过社区万家宴、网络春晚等各类活动,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团结凝聚起来。三是充分发挥优化管理的作用。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理顺社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及驻区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加强社区管理的合力。江苏南京推行“一委(社区党委)一居(居委会)一站(社区事务工作站)一办(综治办)”模式,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强化居委会的居民自治职能,发挥社区事务工作站的服务功能,有效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四是充分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深入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建立社区治安联防机制,及时掌握辖区情况,对影响稳定的隐患早发现、早排除,对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早化解、早处理,把各类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新疆建立“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全面掌握社区动态、重点人群和热点难点问题,有力促进了城市基层社会和谐。

4.坚持把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作为社区党建的重要方法,按照“四个方阵”推进,整体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中央组织部和省、市、县、街道逐级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台账,全面了解社区党建工作情况。根据不同类型社区党建工作情况各不相同、基础条件差异较大的实际,把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作为第一方阵,把省会城市作为第二方阵,把其他省辖市作为第三方阵,把边远贫困地区城市和县级城区作为第四方阵,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按照“四个方阵”的部署。2010年9月,在山东青岛召开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对第一方阵在全国率先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研究。同月,在贵州贵阳召开省会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对第二方阵加快解决“三有”问题,加大推进“一化”力度提出要求。2012年4月至7月,先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海南海口、上海、湖北武汉、四川成都、青海西宁召开6个工作片会,对推进省辖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面对面研究,示范带动边远贫困地区城市及县级城区党建工作。内蒙古、吉林等16个省区市采取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下发指导意见,开展专项督查检查等方式,分层分类推进社区党建工作。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省辖市和边远贫困地区城市及县级城区社区党建工作,都得到长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作用,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动城市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1.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一个转变。就是把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这是中央对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明确要求,也是社区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街道(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为人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要推动基层组织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引导社区党组织进一步找准功能定位、转变工作重心、明确职责任务,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2.在总体思路上,把握六个要点。就是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把服务群众融入党建工作之中;以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为主要载体,寓服务于活动之中,以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力;以充分的组织发动为主要手段,把各个片区、院落、楼栋的党员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共同做好工作;以网格化组织体系为保证,通过健全完善的网格组织体系,发动和组织社区活动;以社区党组织、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为主要力量,发动群众来做群众工作;以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为主要着力点,为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奠定坚实基础。

3.在工作内容上,抓好六个环节。重点抓好组团式服务、民主化管理、区域化支撑、群众性评议、专业化队伍、制度化保障。组团式服务,就是将居民区划分为若干便于联系服务的块区,整合各方力量,组成相对固定的联系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地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推动服务群众具体化、责任化、长效化。民主化管理,就是以民主的方式,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社区矛盾。上海五里桥社区推行以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监督评议会和群众事务代理制、居民公约为主要内容的“三会一代理一公约”方式,加强民主自治。区域化支撑,就是整合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性评议,就是借鉴一些社区开展“一事一诺一评议”、民生实事评议和改进作风评议的做法,组织社区党员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进行评议,督促社区党组织不断改进工作。专业化队伍,就是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择优选配、教育培训、考核管理、激励保障等制度,建设高素质的社区骨干队伍。制度化保障,就是通过健全相关制度,保障社区党建经费有一个稳定来源并不断增长,社区活动场所能够满足管理服务需要。

4.在推进措施上,注重四同步四融合。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点,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社区建设和阵地建设同步,使活动阵地和服务平台相融合。将社区办公场所、党员活动阵地、服务群众平台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包括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文体活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尤其是新建社区必须超前谋划、科学布局、统筹考虑。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与网格化管理同步,使党组织设置和网格区域相融合。按照网格设置组织、开展工作,并与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在每个网格都建立党的组织,在每个楼栋配备专门力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社区经费保障和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同步,使社区党建活动和服务群众相融合。既要保障社区运行经费,更要保障社区服务所需经费,提升社区整合资源、动员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城中村改造和新社区建设同步,使城市社区与农村新区相融合。在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加强村改社区党建工作,妥善处置集体资产,健全社区组织体系,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推动工作方式转变,促进党组织功能转型。

5.在具体任务上,抓好五个重点。一是以推行“三化”为重点,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就是以推行网格化设置、扁平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为重点,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组织管理模式,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组织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体制扁平化,主要是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居民党员代表进入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区域性管理格局。运行机制规范化,主要是通过联席会、议事会、评议会等形式,完善社区与辖区单位、各类组织之间双向互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机制。组织体系网格化,主要是通过划分社区网格、选任楼栋长和党小组长等措施,建立网格化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单位向区域延伸,由实体向网络延伸,由基层党组织向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延伸,重点抓好新建小区、城乡结合部和新兴工业园区、商贸市场党组织组建工作,实现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同时,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把党总支升格为党委,着力解决社区党组织“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二是以建强“三支队伍”为重点,壮大社区骨干力量。就是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书记关键要选优训强,主要考虑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胜任度。专职党务工作者主要协助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工作,解决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时间、精力不够的问题。党建工作指导员可以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也可由退休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党员志愿者担任。三是以完善“两项制度”为重点,发挥社区党员作用。就是完善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结合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者活动,并建立党员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制度,在干部提拔使用、评先选优时,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了解在居住地的现实表现情况,督促党员干部在社区发挥作用,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同时,采取“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等方式,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特别是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流动党员到社区报到,防止出现“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借鉴一些地方开展“无职党员选岗定责、在职党员以位定为”、“党员有什么特长,就编入什么支部,能为群众提供什么服务,就设立什么岗位”的做法,以社区群众性组织为依托,建立“功能型”党支部,促使社区党员发挥作用。四是以提升“两种能力”为重点,强化社区党组织功能。就是提高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管理基层社会的能力。当前,一些社区党组织存在重服务、轻管理,重常规性服务、轻个性化服务,重平台建设、轻设施使用等不良倾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管理服务平台上,加强各类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和使用。应建未建的,应抓紧谋划和布局建设;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的,应抓紧配套完善。在管理服务机制上,应借鉴湖北武汉百步亭“社区党委工作法”,具体内容是:“双强”,即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社区骨干队伍。“双进入”,即社区工作力量进楼栋;实行社区“大党委制”,推进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三方联动四项服务”,即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开展党组织的关爱服务、政府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物业服务和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等四项服务。“三支队伍五级负责”,即发挥社区党组织书记、专兼职党建工作者和志愿者三支队伍作用,健全“党委书记负责社区、支部书记负责苑区、支部委员负责片区、党小组长负责楼栋、党员负责家庭”的五级责任体系。“三必到五必访”,即社区党组织做到居民有突发事件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有家庭纠纷必到,困难家庭必访、住院病人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劳教释放人员必访、孤寡老人必访,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六步议事”,即采取“居民提议题、召开民主恳谈会、居民议事会拟方案、张榜公示、专家审查、居民代表会议表决”六个步骤,民主协商解决问题。“六项活动”,即开展红色教育、民俗节庆、群众健身、道德论坛、文明创建、亭台文化等六类社区活动。在管理服务方式上,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在管理服务保障上,注重把扶持政策、帮扶资金向社区倾斜,整合各种资源,组织辖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五是以强化基础保障为重点,为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落实好社区干部的待遇保障,在经济上确保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金及时足额到位,使社区能够留住人才。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报酬待遇,一般不低于本地新招录公务员的标准,并做到长效化。在政治上拓展成长空间,搞好职业生涯设计,干得好的可进入事业编制,也可选拔到街道任职。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保证社区有足够的财力和资源为群众办事,把上级党委、政府直接为群众办好事,变成上级支持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标签:;  ;  ;  ;  ;  ;  ;  ;  ;  ;  ;  ;  ;  

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_社区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