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收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的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济效益论文,税收论文,综合评价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行各业都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税务部门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综合职能部门,担负着组织税款和培养税源的双重任务,但中心任务是以税法为依据,有效地组织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目前国家财政收入的95%以上来自税收)。为此,国家在税务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产出情况如何?至今尚无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来反映,各地在税收工作检查评比中,也缺乏客观过硬、可供操作的考核标准。诚然,税务部门不是企业。但根据有投入必有产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开始认真地研究一下税收经济效益的考核问题,我想,这应该成为税务统计工作的内容之一。通过税收经济效益统计,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广大税务干部的工作成果,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党和政府认识国情国力,决定政策,制定计划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是扩大税务统计工作影响,培养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理论素质,更好地发挥统计服务与监督作用的重要途径。在设置税收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时,既要反映税务部门本身的经济效益,又要反映其社会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只要设置税收征收率、征收税款入库率、税收成本率、税务人员劳动生产率、税收计划完成率、税惠增税率、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国民经济税收增长率等八项经济效益统计指标,即可以基本满足上述要求。现将各统计指标的涵义和计算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税收征收率。是税务机关一定时期内的应征税款征收额与应征税额之比。反映税收征收工作对同期应征税款的征收程度。是考核税收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分母应征税款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义务人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出来的应当缴纳的税款额。分子应征税款征收额是指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向纳税义务人实际征收的税额。分子和分母的指标数值都是指经税务部门征收的各税种的应征、征收总额。上式计算结果为100%,说明该期应征税款已全部被征收;如果小于100%,则说明该期应征税款还有一部分未被征收,要查明原因,如系受纳税义务人欠税、偷漏税款所影响,说明征管工作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其效益欠佳。
征收税款入库率。是指税务机关一定时期内的入库税额与征收税额之比。反映同期征收税额解缴入库的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分子入库税额是指纳税义务人依据缴款书和完税证向国家金库实际缴纳税款的净额。这里是指经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税种的入库总额。上式计算结果为100%,说明该期征收税额已全部进入国家金库。但在实际工作中几乎不太可能,因为从目前的税款入库方式和税收政策来看,由于一些主客方面的原因,有可能造成征收税款不能及时入库,如积压税款、在途税款、政策性退税、截留税款、挪用税款等。但这并不是说这一指标无关紧要,从理论上讲,税款入库率越高越好,应该成为考核税收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因为通过该指标,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税款解缴入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截留和挪用税款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避免税款被长期占压挪用、流失等现象发生,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税收成本率。是指税务机关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成本总额与征收税额之比。反映同期单位征收税额所负担成本的高低。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分子税收成本总额是指税务机关在征收一定税收收入额的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直接费用总和,包括行政费用和税务经费。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是提高税收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也是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税收成本率越低,表明税收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越差。所以税收成本率是考核税收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尺度。
税务人员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位税务人员所完成的征收税额。是一定时期内的征收税额与同期平均税务人员数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分母平均税务人员数既可用全员平均人数,也可用业务人员平均人数,但一般应该用全员平均人数,这样有利于精简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税收征管第一线的力量。平均税务人员数可用序时平均法计算。上式计算结果,每一税务人员所征收的税额多,表明劳动效率越高,其创造的税收经济效益越好,通常被称之为劳动效率的正指标,多为实际工作所采用。税务人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用单位征收税额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表示,它是平均税务人员数与征收税额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上式计算结果,表明完成单位征收税额所耗费的活劳动数量。这是税务人员劳动生产率的逆指标。因为完成单位征收税额所需要的劳动量越小,则表明其劳动效率越高。这一指标可用于计算和检查劳动定额和反映劳动力的节约情况。
税务人员劳动生产率是说明税务工作质量和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全员劳动效率可以直接给税务部门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也是税收经济效益统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税收计划完成率。是指税务机关一定时期内实际完成的征收税额与同期计划征收税额之比。说明计划期内征收税额的完成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的计划征收税额和实际征收税额均包括经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税种的征收总额。
税收计划完成率等于或超过100%,说明税收计划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反之,税收计划完成率小于100%,则说明税收计划未能完成,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税收经济效益必然受到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虽然已失去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的范围内仍然可以发挥其调控和激励作用。就税收工作而言,税收征管的各个主要环节都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即计划任务数,税收计划完成的好不好,对于保证财政预算平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税收计划完成率可继续作为考核税收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
税惠增税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额与新增税金之比。企业享受国家税法规定的减免税优惠待遇,相当于国家给了企业一笔无偿拨款或投资,应该用于扩大再生产,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金。对税务部门来说,这意味着培养税源,扩大税基,理应增加一定的税收收入。因此,这一指标既可直接反映企业对减免税金的使用效果,又可体现税务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分子企业新增税金是指企业享受国家减免税额用于生产性投资后,所取得的应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交纳给税务机关的税金。分子与分母均包括经税务部门征收的各税种的优惠税额和新增税金的总额。上式计算结果,税惠增税率越高,说明减免税金使用效果越好,税务部门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越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新增税金与同期享受的税收优惠额可能会有一定的差额,对税惠增税率的计算及其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国家的减免税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享受减免优惠的纳税户数及其减免税额一般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可不予考虑。
上述六项统计指标都有其独立的经济意义,基本上能够反映税务部门税收征收、解缴、入库的全过程及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将六项统计指标组合在一块,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全面反映税务部门税收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这个统计指标体系适用于考核省、地、市、县的国家和地方税务机关的税收经济效益。如果要考核整个税务系统的经济效益,则只需在上述六项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再增设两项统计指标。即: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价值总量中,国家税收所占的份额。它是一定时期内的税收征收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这一指标能够确切全面地反映税收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分子征收税额是指税务系统从全社会各部门各行各业所征收的税额总量,既包括从物质生产部门所征收的税额,也包括从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征收的税额。式中分母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辖区)范围内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在应用上式时,必须注意对比分子与分母口径的一致性。上式计算结果,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越高,表明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越大,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工作做得越好,其经济效益也就越高,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国民经济税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税务系统税收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它是同期税务系统税收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之比。反映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关系。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分子税收增长率取税务系统的税收征收总额计算,分母国民经济增长率取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分子与分母的口径必须可比。上式计算结果大于100%,表明税收的增长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等于100%,表明税收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如果小于100%,则说明税收增长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只能要求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或略有超前。
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税收稳定增长的基础,税收的增长则可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通过国民经济税收增长率指标,可以观察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协调,及时发现失衡的情况,进而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与税务部门税收征收管理中找原因,以便采取措施,确保国家税收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因而它也是一个反映税收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上述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用于考核各税务机关的经济效益。如果要用作一个地区各税务核算单位的检查评比标准,就有欠妥之处。因为各单位在一些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上会各有优劣,彼此很难分出高低。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计算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以此指数为标准,来综合评价各单位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所谓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就是以各项税收经济效益指标的全国或地区某一年度(本年度或上年度)的平均水平为基数,将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分别与之对比,然后用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权数相乘,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得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步骤是:
1、把不同度量的各项税收经济效益指标变为同度量指数。因为各项税收经济效益指标的性质不同(不同度量),我们不能将它们直接计算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而必须首先取得全国或本地区、本系统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实际平均水平,并以此作为对比基数,用本单位各项需要考核的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实际水平与之相比,求得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同度量指数;
2、计算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首先根据各税收经济效益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确定其适当的权数,以体现其在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如我们确定它们的权数为:税收征收率15、征收税款入库率20、税收成本率20、税务人员劳动生产率20、税收计划完成率15、税惠增税率10,以上六项指标的权数之和为100。然后将此权数分别对各项经济效益同度量指数加权,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得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现设某县税务局1993年有关经济效益指标资料如下表:
根据表中所提供的资料,求得该县税务局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该县税务局1993年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2.1%,比同地区同期实际平均水平高出2.1%。
如果要对全国税务系统一定时期的税收经济效益作出综合评价,则只需将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和国民经济税收增长率两项指标插入,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权数作适当调整(权数之和仍然为100),然后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还可用作本单位的综合经济效益动态比较。例如已知该县税务局1992年的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1%,则可知该局1993年的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比1992年提高1.1%。
用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评价税务部门的经济效益,其优点是:既能全面反映税务部门的经济效益,又能重点考核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实现情况,克服考评工作中的片面性和消极因素,有利于真正提高税务部门的征管水平;既可作为地区各单位间税收征管工作的考评标准,又可对本单位的税收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动态分析。其缺点是:各项指标权数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确定不当,就不能准确地反映税务部门的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此外,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是个抽象化了的数值,无法反映税务部门提高经济效益所取得的绝对额。在运用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考核经济效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税收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中,有的有正、反指标之分,一般应该用正指标来计算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2)要根据各项经济效益统计指标重要程度的不同,恰当地确定各项指标应有的权数。权数一经确定,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3)各项经济效益统计指标的实际平均水平,最好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计算,取其先进平均实际水平为统一标准。此标准定妥后,也应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4)在进行税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动态分析时,应注意报告期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其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