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初步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初步研究

张丽萍[1]2004年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满堂灌”为代表的传统的“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可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多数人仍从“教”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还是“顺着教师思路教学”,结果,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则在于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常受到压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高。叶澜教授曾指出,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的“现实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对此我结合我校教学情况作了认真思考,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经过调查研究,认为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课堂探究教学的核心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循序渐进的质疑中提升思维品质,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研究着眼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运用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以《乙酸的酸性》探究、《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探究、《维生素C的化学》探究等案例为载体,开展“自探、呈现、共研、评价”四环节课堂探究学习活动研究,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跟踪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思考、总结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自身素质的更新与提高;摸索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力图为我校及其它同类学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及团体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牛也[2]2016年在《哈尔滨市探究性教学现状以及实施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改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主角为学生为主体和主角。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不在死学书本,而是真正学会学习的能力。因为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分数高,但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却不高。只是依赖于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科学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我国现有的高考选拔制度的条件下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实施探究性学习,既保证完成课程改革的内容也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本文首先概述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涵义、理论基础和特征。笔者对哈尔滨市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进行了调查,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师采用访谈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证明了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化学成绩有益的影响,但是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传统观念的改变、高考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探究性教学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差异和相应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笔者在调查总结之后,对哈尔滨市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出了建议,对高中化学某些章节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并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应注意和改善的问题。以及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如何处理探究性学习和传统学习之间的关系,和教师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如何选择探究教学的内容开展探究式教学。

刘云[3]2016年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文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学生一直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那么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科书编写“应把‘数学探究’等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该标准指导下编写而成的各套高中数学教科书,与传统数学教科书相比,在内容、体例、结构、组织等方面有较大变革。尤其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在教科书正文及附录中设计了众多的数学探究内容,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课程资源。这种在教科书中设计探究内容以顺应知识转型社会背景的教科书编写新方式,给习惯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使用教科书来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同样居于主导的地位。面对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误解,所带来的用“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接受导学案上的数学知识”来替代“学生依据教科书设计进行知识探究”的错误做法,研究教师主体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论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师是否会使用教科书中的这些探究内容?会如何使用这些探究内容?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应该如何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等问题,以教师为主要对象,兼涉学生,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方面可揭示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推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为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提供来自实践和实证的考量。本研究将教科书视为课程的载体,亦为教学的工具,兼具课程文本和教学活动文本的双重身份,其本质属性包括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内容属性侧重的是教科书的编制取向、内容选取、内容编排与组织等方面的特征,关注的是教科书内容的课程价值取向;教学属性则指向教科书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属性,是教科书所体现或潜在地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性。借鉴教科书分析及使用研究的已有成果,本研究认为探究内容作为教科书中的一类特定内容,其亦具有特定的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本研究从探究内容的教学属性出发,借鉴教学设计“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目标”的叁维度架构,建构了探究内容的分析框架,并将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操作化界定为:教师选取探究内容、执行探究内容教学策略、实现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活动。本研究视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为微观领域内的课程实施,故而以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课程框架为理论基础,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采取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及教师使用活动中对这些特点的践行,并探查了影响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具体而言,研究首先对课程文件、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已有研究成果以及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进行综合研究,以构建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文本分析的框架。其次采用该框架分析了人教版(必修和选修2系列)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在内容呈现和探究对象、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等侧面的编写特点。再次基于内容分析的结论,使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样本教师使用探究内容时对这些特点的践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在数据叁角检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样本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建议。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结论:其一,探究内容文本分析框架由3个维度(探究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8个类目组成,包括:呈现探究内容的栏目、探究的对象、探究的主体、探究的组织、探究的技能、探究的水平、探究目标的类型和呈现。其中多数类目分为若干子类,如探究的对象分为陈述性知识探究、程序性知识探究、知识创造性应用探究和知识模仿性应用探究,而探究的水平则分为问题起始型、论据起始型、结论起始型和论证起始型。其二,文本分析发现,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具有如下特点:在内容方面,教科书中设计了众多的探究内容,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章节正文中的思考、观察和探究小栏目,以及章节附录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实习作业大栏目;它们以引入数学新知识为主要意旨,72.4%的探究内容以数学知识的探究为对象(其中以陈述性知识居多,占58.7%,程序性知识仅占13.7%),余下27.6%以数学知识的应用为探究对象(其中创造性应用占11.8%,而模仿性应用则占15.8%)。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用书中对探究内容的指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62.2%的目标设计陈述及39.0%的探究内容教学建议陈述主体包括学生);强调应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究内容仅占18.1%,强调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来探究的仅占2.0%,明确标注多人探究的仅占4.2%,其余则未指出学生探究的组织方式;探究技能以基础技能为主(占总技能频次的84.1%),综合技能为辅(占总技能频次的15.9%),接近半数(48.0%)的探究内容训练的探究技能超过2种,在基础技能中推理、观察、比较最受重视,分别在50.1%、20.3%、18.1%的探究内容中需要使用,最不受关注的是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和形成假设的探究技能,分别在0.6%,0.6%和1.5%的探究内容中受到使用;探究开放水平以结论起始型最多占81.5%,证据起始型次之占10.2%,论证起始型第叁占6.0%,问题起始型最少占2.0%。在教学目标方面,73.1%的探究内容教学指导中陈述了教学目标,其中陈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比例最大,占到57.8%,陈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比例次之,比例为26.1%,陈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相对最少,占到了13.3%;探究内容目标在陈述时以内部过程为主,占52.7%;其次是既不陈述内部过程也不陈述外显行为的,占10.0%,仅陈述外显行为的排第叁,占6.4%,余下的则为既陈述内部过程也陈述外显行为的,占4.0%。其叁,样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如下特点:探究内容的选择与改编方面,正文中的探究内容选用比例较高,观察课例中89.6%的探究任务得到了选用,问卷调查中64.8%的样本教师反映选用了教科书中多数探究内容,相对而言附录中的探究内容选用较少;教师较少对探究内容进行改编,观察课例中58.0%的探究任务未经过教师的任何改编,且教师的改编往往弱化了课堂上的学生探究(占58.6%),教师访谈中有5人改编弱化学生探究,有2人改编加强了学生探究。探究内容的教学策略执行方面,学生主体性地位获得了一定体现,问卷调查中仅5.8%的教师喜欢选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其余94.2%的教师倾向于给予学生一定探究机会,课堂观察中比例相当;教师倾向于师问生答的师生互动方式,问卷调查中84.7%的教师喜欢采取师问生答的方式来进行探究,课堂观察中这个比例为81.5%;学生更多运用基础探究技能来进行探究,问卷调查中教师选择让学生提问创造的比例最小,课堂观察中则综合技能使用频次仅占到9.8%;探究开放水平维度的考察则发现,学生的探究空间较小,课堂观察中探究任务的平均开放水平为2.23。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凸显方面,接受访谈的9位教师,叙述了自己在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时所关注的教学目标,有7位(77.8%)谈及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有4位(44.4%)谈及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另有5位(55.6%)谈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其四,样本教师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学生、教科书、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五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自身方面,65.6%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编写意图是提供师生开展探究教学的素材,但仅52.4%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探究任务应由学生来完成;72.4%的教师认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且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内容属性与教学属性的认同均值超过对配套资源的认同均值;处于5个探究内容关注阶段(信息、个人化、管理、结果、合作)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9.8%、77.3%、58.0%、73.3%、86.5%,表明教师主要关注探究内容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探究内容使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与其他教师就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合作等叁个方面;另外教师的个体能力水平和经验亦会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学生方面,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兴趣分别有71.1%、64.2%、61.1%的教师认同会对其探究内容使用带来影响,另有81.3%的教师反映班级人数太大,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实施。教科书方面,探究内容对考试的重要性、探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的需求、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探究内容的难度、探究内容的启发性与必要性、探究内容的生活性、探究内容的可操作性等均会对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带来影响。学校环境方面教学时间紧、硬件条件缺乏、教学以知识为取向而非能力为本位及政策制度层面的文化如是否提供给探究内容使用有利政策和教研制度支持等,亦是制约探究内容使用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方面,对探究内容使用的影响则来自于科举制度的考试文化传统、实用主义的功利文化环境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文化传承。其五,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教师内在提升、教科书编制、学校环境改善以及社会整体文化等四个侧面提出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教师提升策略方面,对探究内容的选取与改编,教师应依据探究主线来取舍教科书中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流畅性”来增加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明确性”来改编探究内容、依据“教学的现实性”来创生探究内容;对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教师应树立合理的教科书使用观、从数学本质和数学探究的特征以及数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出发来引导探究、正确认识数学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性、并分清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的角色地位;对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合理呈现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教科书的编制方面,应通过广泛调研来确定并明确指出探究内容编制的目的,并正视不同教科书位置中探究内容编制目的的差异;探究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价值性、探究性、操作性、趣味性、层次性、文化性等原则;探究内容的呈现则应遵循集中性、完整性、问题性、阶梯性、阅读性、指导性等原则。学校层面应转变仅围绕高考的教学取向并在教研活动中关注探究内容使用。社会文化层面则应做到全面认识高中数学教育培养目标、家长和社会大众切勿给予学校教育过多外部干涉、高考命题应转向关注问题解决能力。论文分为8章,绪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现状透视、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影响因素、促进教师使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首次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编写特点和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主题新;2)研究着眼于教科书的教学属性,将高中数学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视为探究内容教学设计意图的实施活动,从探究内容的选取、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和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凸显叁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探查,研究的视角新;3)研究采用TIMSS课程框架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研究证实了其对探究内容使用这一微观课程实施领域的解释力,亦发现了课程、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因素对教科书使用及教学实践活动影响的交互性,揭示了教科书使用是一复杂的教育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结论新。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研究仅涉及TIMSS课程框架中叁个层面课程中的两个——预期课程与实施课程,且仅关注教师主体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未能够揭示探究内容使用的效果;2)研究采取多种工具收集数据,原始资料非常庞杂,掌握不易,故不排除数据分析时忽略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整体意义”,而只作了片面推断的可能性;3)研究受取样局限,故而更追求理解性和建设性的结论,而缺少一般量化研究的确定性、普遍性和推广性。

林云[4]2007年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和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结合新课改的"叁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其探究技能与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水平、强调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为最终目标的科学探究教学已成为基础化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探究式教学,以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优势越来越引起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重点探讨的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问题,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适宜于探究教学的内容及探索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教学途径。论文在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有关探究教学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简述了探究教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究式教学的涵义、特点、类型、探究教学的条件以及探究内容的选择原则。第二部分,论文从高中化学课程特点、高中学生的特点、化学教学大纲、探究式教学的优势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高中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设计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高中生的探究技能现状。重点分析了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2教材中适宜于探究教学的内容;结合课堂活动实际,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探究式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和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文章为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模式,为促进课堂探究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田秀青[5]2008年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文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本研究拟在梳理有关科学探究能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法等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以期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启发和借鉴。论文首先讨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然后分析了科学探究能力的8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和原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了高中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文献研究,重点阐述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形成课题的能力、提出假设和猜想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化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论文通过一些教学案例说明了在教学实践中上述途径的操作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前的研究多是从探究能力要素的角度分析发展的策略,而本研究则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怎样利用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启发和借鉴,这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最后分析了本研究的局限并展望了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曹志强[6]2009年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世界各国倾向于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美、英等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探究上,坚持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科学探究的学生学习环境”。论文的写作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对蒙自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其次运用理论探讨法,构建适合蒙自高级中学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检验所构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先明确界定“探究性学习”;揭示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探究性学习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然后,运用理论探讨法,结合案例研究,构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论述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流程,探析策略流程对教学实践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的一些结论:1.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可行的、有效的。虽然高中教育面临着升学压力,很多时候都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教学改革在高中进行得往往很谨慎,但论文实证了在高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成效。2.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3.检验了构建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蒋瑞[7]2014年在《情境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人们关注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学习国外课程改革的优势,结合各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探究可以运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策略。其中,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中心问题,叁维目标的提出为能力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细化指标,在叁维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大家关注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周围世界,发展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这涉及情境理论的基本教学观点,是目前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值得广大教师继续在教学与实践探索、总结和完善。在本论文中,笔者对化学学习能力做了一个分析,提出了基于新课标考试大纲的化学学习能力:化学信息处理能力、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也不是一次教学就能解决的,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能力的培养最有效,是论文想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基于情境认知理论、人本主义情境观和建构主义情境观的观点,结合对化学高中必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整理了可用于情境创设的素材,同时探索了基于情境理论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此,论文共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从终身学习的大背景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结合笔者在中学课堂的实际观察与感受,提出了现实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的普遍认识与实际教学中能力培养方面的薄弱之间存在矛盾,论证了情境教学和情境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对化学学习能力、化学教学策略的文献综述;对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教学策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叁部分是论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教学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观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观。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基于理论的梳理,分析了普通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和课程标准,对情境进行了归类,提取出情境素材,在理论的指导下建构化学信息处理能力、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并以相应的教学案例作为支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第五部分是问卷调查部分,针对笔者提出的教学策略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得出调查对象对教学策略基本持认可态度的结论,为策略的实施与落实提供了参考意义,也佐证了基于情境理论的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尾也是自我反思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同时发现了自己在研究和论文书写上的一些不足,为今后的努力改进提供了线索。

王顺[8]2006年在《“情境探究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在我国即将实行的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认识逐渐得到发展。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为此,本文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探究教学。情境探究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活动搭建“脚手架”,而学生的探究活动是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才是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以及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课堂观察与记录等行动研究的方法,充分论证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同时,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些在化学课堂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实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探究教学的发展过程和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出发,对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对情境探究教学的内涵、结构、特征作出了界定,同时对化学教学情境的类型、作用和教学功能进行了阐述和总结;第叁部主要探索和总结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和途径;第四部分主要列举了一些笔者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教学案例,同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对笔者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邓峰[9]2007年在《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HBCIM)的构建及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主要着眼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现行化学新课程,尝试构建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同时对该模式与传统化学模式、化学学习、化学表象、化学思维、化学探究能力的关系作相关探索。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思路,大致分为四部分:(1)选模——首先在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定建模的教学目的,并选取广州市两所高中(广州市47中与花都区新华中学)实施教学与科学探究辅导工作,以进行相关的案例研究(即预做实验);(2)建模——对教学案例做深层次的分析,结合其特征确定关键词,简要地表述新教学模式(“6S”与“10C”两个子模式)的含义;(3)用模——再次深入高中化学课堂,承担高二年级两个化学选修班(实验条件平行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为选修模块4中第叁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并根据教学实际对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检验与修改,其中在实验班、对照班分别以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施教;(4)评模——结合相应的量表与问卷等研究工具调查师生对新模式的态度,并通过前、后测的方法研究新模式对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学习兴趣与态度、概念理解、元认知水平及图像技能的影响情况。主要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开放性问卷与量表相结合)、访谈调查法(半结构性访谈与个别访谈相结合)、观察调查法(参与型观察与非结构型观察法相结合)、口语报告法;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等。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与国外研究接轨,并弥补有关领域的空缺——手持化教学模式研究是目前国外关于教学模式方面研究的主流,但在具体化学学科的应用并不多;(2)基于理论建构与案例应用两个层面,一定程度上拓展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模式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国内虽不乏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模式、网络化化学教学模式及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而对于将手持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尤其是新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科学”的化学教学模式研究非常罕见;(3)首次实现手持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国内化学教学绝大多数建立在定性教学的基础上,如教学手段常为定性演示或探究实验等,而相对缺乏以手持技术作为定量教学手段的教学实践;(4)进一步将手持技术作为化学学习的认知工具研究——国内有关研究大多倾向于将手持技术作为探究工具使用于课题探究,而较少探讨手持技术对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等认知领域的问题;(5)通过定量数据与定性材料综合分析学生与化学教师对手持技术的态度与感受以及手持技术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帮助——国内非常缺少数据表明师生对手持技术的态度,以及手持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概念理解与元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6)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有关量表的编制及其信度与效度的分析,以及一些较高级的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的使用。

陈福钢[10]2010年在《基于学生提出问题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而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无论进行哪个年级、哪个课程层次、哪种具体教学任务的设计,都可以比作一次旅行。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普遍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教学设计要解决的也是类似“旅行”的叁个基本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回答“要到哪里去”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怎样到那里去”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而“是否到了那里”却是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能否有效地解决“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目标”和“目标实现了没有”这叁个基本问题,或者也可以表述为“学习结果是什么”、“学习结果如何达成”、“学习结果如何评估”。基于上述观点,笔者采用基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来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课时教学设计为例,即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去重新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然后笔者依据先进的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进而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最后笔者通过提问、纸笔测验、学生活动表现评价表等多种教学评价方式来全面评价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种:1.文献法。主要查阅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科学探究、调查问卷的编制及统计分析等相关的文献、书籍、论文、研究报告等,为撰写学位论文,主要是理论知识方面的阐述及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2.实验研究法。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实习支教的半年时间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基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这种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主要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笔者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目的及国内外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四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内容。第2部分,笔者对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及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把它们作为本文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并且着重探索了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第3部分,笔者对化学2(必修)(山东科技出版社)第二单元《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进行了系统的单元教学设计,并采用基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对每节课进行了详细的课时教学设计。第4部分,笔者采用本文中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去实施实际的课堂教学,在一所县城中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验研究。第5部分,笔者阐述本文的主要结论:1.采用本文中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去实施实际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2.采用本文中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去实施实际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改善有非常显着的促进作用。3.采用本文中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去实施实际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了解及认识程度的提高有显着促进作用。4.采用本文中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去实施实际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的了解及认识程度的提高并无显着促进作用。并分析了上述结论的成因及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初步研究[D]. 张丽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 哈尔滨市探究性教学现状以及实施效果分析[D]. 牛也.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D]. 刘云. 西南大学. 2016

[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D]. 林云.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D]. 田秀青.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6].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曹志强. 云南师范大学. 2009

[7]. 情境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 蒋瑞. 西南大学. 2014

[8]. “情境探究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 王顺.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9]. 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HBCIM)的构建及其研究[D]. 邓峰. 华南师范大学. 2007

[10]. 基于学生提出问题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 陈福钢. 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