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艾旗

(湖南省长沙市第八医院 心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药物溶栓方式治疗,试验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并且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根据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其发病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在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粥样斑块破裂时,血肿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并突然将患者的冠状动脉腔阻塞,导致其出现心肌坏死的情况。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在43~79岁,平均年龄(62.87±3.69)岁,其中心前壁梗死22例,左心室梗死16例,心前间壁梗死12例。试验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41~78岁,平均年龄(62.76±3.82)岁,其中心前壁梗死23例,左心室梗死17例,心前间壁梗死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其中主要是按照2万U/㎏体重的标准将尿激酶加入到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稀释后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让患者按照100㎎/次,1次/d的标准口服阿司匹林,按照75㎎/次,1次/d的标准口服氯吡格雷,连续治疗6个月时间。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发病后的第8d让其保持平卧位,完成常规麻醉后于患者桡动脉行穿刺处理,之后从穿刺点向中置入鞘管。通过球囊扩张疏通冠状动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个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及()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根据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其一般在劳累过度、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和大量饮酒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病[2]。半数患者发病前会有前驱症状,其中常见的为心绞痛加重、发作次数增加并且时间延长,既往无心绞痛症状的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等。患者发病后一般会出现明显的胸骨后疼痛,并且会有恶心、呕吐和心律失常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3]。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一般治疗、镇静止痛治疗、调整血容量、再灌注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等。其中常见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和尿激酶,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对患者的溶栓处理,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根据临床实践,采用常规溶栓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其临床疗效有限,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的正常生活[4]。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微创疗法,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治疗后能迅速恢复,并且患者治疗后发生在梗死的几率较低,治疗后冠脉的开通时间明显提升,能让患者治疗后的正常生活得到有效保障[5]。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景隆,李美瑜,吕明芳.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学工程,2016,(09):82-83.

[2]彭红建,朱自军. 溶栓治疗、急诊及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46-48.

[3]王福荣,王治华.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9):70+72.

[4]段海峰,葛丽娜. 基于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4,(11):42.

[5]张书敏,王静静,王莉莉.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靠性评估[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9):116-117.

论文作者:艾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艾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