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鞘内注药化疗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护理。方法: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随机选择6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我院进行鞘内注药化疗治疗,对患者护理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16.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中枢神经系统白化病患者鞘内注药化疗治疗前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关键词】护理;中枢神经系统白化病;鞘内注射化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196-02
中枢神经系统白化病是由于白化病细胞浸润脑膜或脑实质,导致患者表现出神经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白化病会发生在白血病病程中的任意一阶段,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昏迷、呕吐、抽搐等。经脑髓液检查会发现患者颅压升高,出现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体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髓液造成的相似变化,即可确诊[1]。目前,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是治疗中枢神经性白血病的主要方式,为了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以及减少鞘内注射的并发症发生率,本次选取6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分析鞘内注射药化疗前后进行护理的要点。研究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随机选择6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3(55.0%)例,女性患者27(45.0%)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1~77.6岁,平均(33.7±2.1)岁。经脑髓液检查路亚升高,蛋白质以及白细胞数量增多。患者不同程度的表现为恶心、呕吐、抽搐以及脑膜刺激等症状。纳入标准:脑髓液压力正高>0.02KRa,白细胞数>0.01×109/L,蛋白质>450mg/L。排除标准,因其他原因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或脑髓液的变化,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患者[2]。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其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同时P>0.05,无统计学意义,值得对比。
1.2 方法
鞘内注药化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普鲁卡因皮试,正常后取侧卧位。对患者的注射点常规消毒,并对患者进行麻醉,对穿刺点固定,右手垂直刺入,当针头进入硬脑脊膜是将针芯拔出。将准备好的鞘内注射药物立即接上注射器,缓慢推注。注射完毕后用无菌辅料覆盖并固定。化疗药物为甲氨蝶呤,初始剂量为5mg,之后持续在7.5~10mg,注射时有4ml生理盐水混合。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鞘内注药化疗前后进行常规护理,首先进行常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3]。再注射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
(1)在鞘内注药化疗前为患者安排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鞘内注药化疗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
(2)在鞘内注药化疗治疗时,选择针头较小的穿刺针,同时缓慢进针。在治疗时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患者脑髓液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呼吸、脉搏、血压出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反应,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4];
(3)鞘内注药化疗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患者需平卧6h,防止由于颅压升高或降低引起的头痛。患者容易产生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反馈。在病房内可适当放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以清淡流质食物为主。手术后要防止感染,进行无菌操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1.3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次数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包括护理水平、护理态度、操作方式等5个方面,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其中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29/30)96.6%,对照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27/33)90.0%。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1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2例,恶性呕吐3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16.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评分的平均分为(93.1±2.3)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评分的平均分为(87.2±1.9)分,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鞘内注射是将化疗药物经脑屏障直接注射进入脑髓液中,药物集中在脊髓液中,能够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并且减少化疗药物刺激静脉。对蛛网膜下腔进行冲洗,在降低脑髓液内细菌浓度的同时,将坏死脑组织、毒素等带走,降低蛛网膜发生黏连。但是临床治疗发现,患者需要多次注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反复穿刺容易引起感染,若细菌进入脑髓液中,会引起活动性感染[5]。并且反复穿刺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由于脑髓液的单向流动特点,限制了药物进入脑室系统。患者在穿刺前后进行护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增值失去控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到中枢神经系统,一般对患者进行鞘内注射治疗。对于鞘内注射的不良反映情况,常在24h后消失[6]。经临床研究发现推注速度过快,患者的颅压突然上升,会引起患者头痛,所以在注射时应缓慢注射。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穿刺的成功率会显著提升,减轻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中枢神经白血病患者进行鞘内注药化疗治疗时,进行有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岚,谷云风,郑媛君,等.脑脊液流式细胞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846-848.
[2]王玉平.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和病情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0):101-104.
[3]金香淑,杨岚,汪变红,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1例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6):1675-1682.
[4]武金日,闫轶鹏,吴隼,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循环DNA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19-21.
[5]方遒,曹丹,徐宝连,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SuPAR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8):1141-1142.
[6]冯洒然,陈子兴,岑建农,等.白血病细胞株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2):1070-1076.
论文作者:阿依努尔·艾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患者论文; 白血病论文; 脑髓论文; 中枢神经系统论文; 白血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