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营造环境共同致富关键在党支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支部论文,关键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达到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目标,必须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从近两年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已经走上或正在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除了需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外,还必须营造一个致富的环境。在这里,政策是前提,环境是基础,党支部是关键,同时又是共同致富的硬环境。
一、营造环境,共同致富,党支部是第一硬环境
古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机遇视为“天时”,致富的环境视为“地利”,一个好的农村党支部及其领导班子视为“人和”。对全国农村而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机遇是一样的;而致富的环境和条件则有差别,党支部及领导班子的状况亦有差异。因而存在发展有快慢,富裕有先后,收入有多少等差别。此外,也有这样的情况:两个村子居住环境、生产条件基本相同,或处于同一地域的两个相邻的村,一个村发展快,富得快些;另一个村发展得慢些,收入低些。同样是种水稻,一个村能组织起来搞好水利设施,旱涝保收;另一个村却各顾各,水利无人修,插下水稻靠天吃饭。又如:两个相联在一起的村土地统征之后,一个集中征地费建工厂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企业不断扩展。而另一个村,把征地费分到各家各户,各个家庭不是建住房就是做生意,各找门路,集体既无实业也无收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但基本原因是村党支部和领导班子的领导力量强弱不一。可见要发展农村经济,共同富裕,既要营造一个致富环境,还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和领导班子。这当中,党支部及其领导班子就是一个硬环境。
要加强党支部及其领导班子这个硬环境的建设,我以为应从六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党支部及其领导班子应树立和形成“五心”:即对本村人民及自己所担任的工作要有爱心;在本村工作要安心;改变本村面貌,发展集体经济要有信心;对解决本村的困难、问题,消灭贫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有决心;整个领导班子要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党员尤其是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要逐步做到五懂:即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懂得发展农村经济的科学技术;懂得搞好农村工作和发展经济的业务;懂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懂得做好农村工作,建设和优化农村共同致富环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组织、领导和思想工作方法。第三,做到五个坚持:即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做到五有:即有一个为发展本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有一个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有实现奋斗目标的具体计划措施;有为保证奋斗目标实现的规章制度;有具体的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第五,树立五敢精神;敢抓、敢改、敢干、敢管、敢闯。第六,形成五硬:即思想硬。已成共识的集体决定不轻易改动变更,如欲改变,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作风过硬。领导带头,人人遵纪守法,廉政为民;态度过硬。对歪风邪气和丑恶现象敢抓敢管,该制止则制止,该处理则处理,不马虎轻率,不徇私情,不姑息迁就;纪律过硬。班子成员、党员队伍以纪以法以规以序办事,健全民主生活,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错必改,有过必纠;行动过硬。说到做到,一抓到底,不中途而废,不虎头蛇尾。从而把党支部建设成为一个领导营造共同致富环境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硬环境。
二、营造环境,共同致富,党支部是第一原动力
大家都知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为什么能带动一列火车?因为原动力在车头,方向盘、指挥中心在车头。而农村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是战斗堡垒。核心有没有力量,能否成为营造环境,共同致富的动力,这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农村共同富裕工程的成败。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这就十分明确地要求农村党支部要在带领群众去消灭贫穷、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中当好领导,成为火车头。
在这方面,不少农村党支部是做得很好、很出色的。但在现实当中也有极个别形不成动力,发挥不了动力作用的农村组织。如在经济发展地区或在经济特区,也有个别农村,土地被征用后,多年发展不起来。这虽有客观上的原因,但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如某村党支部,在年终总结本村本支部工作会上,支部书记很是乐观地说:“我们村,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所谓“无内债”就是不搞也不敢搞群众集资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因此,没有欠群众的账;所谓“无外债”,就是不想也不敢同银行贷款办公益事业,办集体企业,发展经济,就连街道办事处拨给地皮、担保向银行贷款,在离该村不到三公里的办事处工业区范围内,建好一栋上千平方米的厂房,除要他们负担逐年清还银行贷款外,无偿交给他们经营收益,并作为该村财产以扶持他们致富。对此,他们怕还不起贷款而不敢接收。此村经街道党委和驻村工作队加强教育后,他们的思想已有了解放,现在各项工作已有了一定的起色。这个别例子说明,的确有的支部班子,在思想尚未解放前,强调客观条件和困难而束手甘穷,安于现状。胆小力弱,坐失机会,不敢闯出自己的致富路子。把自己连同全村人囿于贫困之中。如此怎能去消灭贫穷,何时才能消灭贫穷呢?
农村党支部怎样才算在营造环境,消灭贫穷,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有动力、形成动力并发挥动力的作用呢?我以为,应逐步形成并体现“十力”。一是造血能力。它体现在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培养年轻干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优化共同富裕环境上。二是整体功能力。它体现在组织领导、协调、管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加强和提高上。三是自制力。它体现在自我约束,敢于争取上。四是自省力。它体现在自我批评、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缺点错误并加以改正,做到有自知之明上。五是自警力。它体现在面对现实,能否分清是非,能否趋利除弊,是否有利集体发展的机遇上。六是拒腐力。它体现在能否拒贿拒色,保持清正廉洁上。七是创新力。它体现在能否更新观念,敢想敢干敢闯敢创,大胆主动积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集体经济上。八是战斗力。它体现在带领群众,完成本村各项任务,做到快速、高效、优质上。九是吸引力。它体现在能否把群众组织团结起来,把本地资财、人才合理利用;把外面的人才、外商外资、外单位的资金、设备、项目、先进科学技术吸引进来。十是凝聚力。它体现在支部班子能否团结统一、形成领导核心,能否集党员、群众智慧形成集体的智慧,集体决策,能否吸取外单位的先进做法、技术、经验并与本村实际相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做法、技术和经验等方面。
三、营造环境,共同致富,党支书是第一带头人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班子(支书)。这就是谁带头,怎么个带头的问题。小平同志说:“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就十分明显地告诉了我们,党支部就是要带头抓住机遇,带头发展经济,带头营造环境,带头走共同致富道路。
在这个问题上,全国不少农村党支部是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和成果的。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有一个村处在经济特区之中,多年来发展迟缓。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就是缺乏党支部、领导班子、支书的带头作用。正如其支书所说的“我当了二年支书,我们村既没有搞好,也没有搞坏”。这话听来颇平常,但对知情者看来,“没有搞好”,就是没有带头抓住机会,在发展集体经济中起不了带头作用。“没有搞好”,说明不是没有问题和困难,而是没有带头去解决问题和困难。“没有搞好”,就是经济没有发展,群众的收入没有什么增加。而“没有搞坏”实际上是还没有倒退,没有出现重大问题。这其实就是失去或者说放弃了机遇。这个村经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工作后,他们的观念有了更新,看到了差距和弱点,并正在努力改进。类似这样支部,这样的班子中,如不加强其自身建设,是很难起到带头作用的。可见,党支部领导班子及党员的党性强不强,素质高不高,不但关系到农村的发展致富,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在农村的实现。
那么,农村党支部应怎样才能在营造农村致富环境,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带头作用,支部书记怎样才能成为第一带头人呢?我认为,应做到“三个明确”“十个带头”。
三个明确是:首先应明确农村党支部在执政党组织里和在农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应明确农村党支部的权利和任务。再次应明确农村党支部及其班子成员和党员的职责和义务。进而正确地、大胆地、积极主动责无旁贷地行使权利,履行应尽义务。
十个带头是:⑴带头学习研究文化、理论、业务和科学技术——当学与用的模范。⑵带头勤劳致富——当示范者。⑶带头改造贫困面貌,建设致富环境,创造致富条件——当新时期的焦裕禄。⑷带头深入群众,关心爱护群众,积极主动扶贫帮贫致富——当孔繁森。⑸带头为群众为集体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当活雷锋。⑹带头为共同致富吃苦、吃亏,多作奉献——当孺子牛。⑺带头自律——当遵纪守法和建设精神文明的模范。⑻带头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实施致富——当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把握机会和时间的主人。⑼带头尊重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当重才、爱才、惜才、用才、育才的表率。⑽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创新——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党规定了农村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是战斗堡垒,党员是先锋战士。这是党对农村党支部和党员的重托和期望。为此,我们要抓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好时机,把“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之一——农村党支部建设好,使之真正成为带领群众深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锋队,以实际行动作出优异成绩,不辜负党的重托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