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客观公正——评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抗日战争论文,公正论文,客观论文,历史教科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叙述
1956年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初级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大纲写道:
在世界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根据世界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在许多时期中我国和外国是和平相处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频繁的,我国人民和邻国人民的友谊是深厚的。根据世界历史事实,我们又可以充分认识到各国劳动人民在经济、文化上对世界历史的贡献,特别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成就,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的先进性。我们必须充分发扬民族自尊心,同时又必须排斥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的偏见,反对把爱国主义跟国际主义割裂开来。
我们必须根据历史事实,确认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共同的历史命运;……我们必须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反对破坏人类和平的共同敌人——帝国主义者。
只有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才能使世界历史的学习成为整个历史学习的有机部分,才能使世界史的学习有助于本国历史的学习。[1]
1956年与195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中国第一套完整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其中包括初中世界历史。该套大纲对我国的历史教育影响甚大,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奠基的作用。大纲明确提到:根据世界历史事实,进行叙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反对破坏人类和平的共同敌人——帝国主义。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写道: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2]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写道: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3]
21世纪初,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初中与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这是指导21世纪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其中明确提出了历史课程的上述目标。要求我们的中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归纳以上所述,在我国作为编撰历史教科书最为重要依据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提出了:
●根据世界历史事实,客观地叙述历史。
●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反对破坏和平的共同敌人——帝国主义。在这里也包含着与日本人民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广大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多元文化教育与培养国际意识。
二、历史教科书中的有关叙述
1.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侵略中国的叙述
制造九·一八事变
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的步骤。日本驻东北的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夜,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位于沈阳城北郊7.5公里处)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他们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人民教育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4]
成立于1950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以来承担了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出版任务,人教版教科书在全国的影响是最大的。该教科书从历史事实出发,客观而又公正地叙述了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侵华战争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人教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得到了日本专家学者的好评。1992年3月,在日本国际教育情报中心和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中日历史教科书座谈交流会上,东京女子大学的平野邦雄教授说:“贵国把中国历史放在亚洲的历史中去讲,把日本历史也放在亚洲的历史来讲,我觉得这套历史教科书是非常友好的历史教科书。”东京大学的并木赖寿先生在给人教社编者的《和日本有关的记事》一材料里,肯定了中国这套历史教科书里有关日本法西斯化背景的写法,“使人认识到战争把全体日本人民卷了进去。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妥当的。”[5]
21世纪初在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中出版的、现今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也作了相同的叙述: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决定乘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5个月的时间,日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6]
[读一读]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
2.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叙述
[学思之窗]
日军谷寿夫所部进入南京城后,逢人便杀。那时,各地难民和前方溃散下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散兵、伤兵堆挤在城中,被日军用机枪、步枪、手枪疯狂射击,成群的老人、妇女和幼童纷纷倒下,马路和街巷尸体纵横。日军还三五成群地闯入民宅,随意屠杀和平居民。他们把一位中国青年拉到街上,剥光衣服,用硝镪水浇到身上,再逼令其行走,直至倒毙;他们把被俘的中国士兵捆在柱子上,用锥子刺成血人,再用刺刀穿透喉咙;他们把中国难民捆起来,当成拼刺刀的靶子活活刺死;他们轮奸一个孕妇后,又剖出腹中胎儿,挑在刺刀上戏耍……
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行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941年初的一个黎明,一队日伪军把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团团围住,他们将全村男女老少赶到村西大坑里,逼问八路军的去向。潘家峪人宁死不屈,拒不回答。丧心病狂的日军就用机枪、手榴弹进行残酷屠杀。在这次惨案中,全村1537人中有1230人被杀害。(图略)
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图略)
[学思之窗]
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进行各种试验:为采集健康少年男子的内脏做“标本”,竟将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活活解剖;强迫活人吸进大量瓦斯毒气,观察其死亡过程;用锯子锯开活人头颅骨,用针刺进脑的各部位,观察脑受到外部刺激时的各种反应……
犯下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野兽?[7]
我国的教科书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侵华日军的暴行作了客观而又公正的叙述。让下一代明白历史的真相,这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日本的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以史为鉴,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是学校教育所必须承担起的一项具有崇高意义的任务。在这里,不存在什么煽动反日情绪。
三、历史教科书资深编撰人士的有关论点和看法
1.秉笔直书与历史的客观性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第一代中小学历史教材编撰者和此项工作的领导者,苏寿桐先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专家和学者。几十年来,他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在其所撰《继承和发扬祖国史学的优良传统》[8]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直笔”的优良史学传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作为一名历史工作者必须要公正,要秉笔直书。这正如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所说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那样。(注:中国史学有着优良的传统。《左传·宣公二年》提到晋灵公要杀赵盾,赵盾逃走了。赵盾这个人是很有名的,是当时晋国的执政。赵盾逃走以后,赵盾的族人赵穿,把晋灵公杀了。之后,赵盾回来了,立了晋成公。晋国的史官董狐,写这段历史时,就写“赵盾弑其君”。赵盾分辩说,灵公不是我杀的。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结果仍然写“赵盾弑其君”。所以孔子说董狐是“古之良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还有一个记载,齐国的崔杼杀了国君。齐国的太史秉笔直书,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把太史杀了,并一连杀了他的两个兄弟,而太史的第三个弟弟又接下去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写下去了。同时还有一个南史氏,听说齐太史统统被崔杼杀了,准备接下去写“崔杼弑其君”,后来知道太史第三个兄弟已经写好了才作罢。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所说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指的就是这两件事。)
新中国第一代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的编撰者和审定者,李纯武先生在国内外历史教学界享有声誉,一位美国学者称他为资深的世界历史教科书编撰者。在其所撰《谁见过原貌的历史》[9]一文中,对历史的客观性谈了自己的观点。其一,历史学家通过文献资料和其他的历史遗留去接近历史实际。当事人的记载即使是详尽的、合乎实际的,可以成为有价值的史料,却不会是历史原貌的确实反映。其二,无论人们对历史的评述多么近乎客观实际,对历史的客观性都无所增损。其三,历史的发展在大大小小的范围内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显示了“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体现了历史的客观性。李先生在文章中进一步提出,认识历史的客观性,有助于我们在历史教材编写工作中审慎地思考问题,其中包括对史料的认识和应用、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等。
《继承和发扬祖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论述了历史工作者的道德品质,视史德为史家的重要修养。《谁见原貌的历史》主要阐述了历史的客观性,认识历史的客观性有助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涉及到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问题。这两位专家学者,正是希望通过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把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普及到青少年学生中去。
2.日本历史学家对侵华战争早有定论
《人民日报》1982年8月13日刊载了苏寿桐先生《日本历史学家对侵华战争早有定论》一文,系苏先生对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驳斥日本文部省和日本某些人关于日本侵略战争性质未定的谬论。该文如下:[10]
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改成“进入”,日本某些官员甚至说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不是侵略“应该留待后世的历史学家做判断”,这种歪曲历史的做法,实在令人愤慨。
日本的许多历史学家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给以无情揭露。他举出了以下事实:
——东京书籍株式会社1979年版,鹈饲信成著《新社会》(历史部分)关于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事件是这样写的:“日中战争开始,半年之内,日军占领了华北,又攻占南京,在各地夺去了很多中国人民的生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霍尔普教育开发研究所1975年初版的1980年第六版发行的由黑羽清隆等五人编著的《日本史》提到:“从1934年到1935年,日军从满洲向华北扩大侵略。”
——教学研究社编辑部编辑的《最详中学历史事典》第528页更明确地提到:卢沟桥事变以后,“由于日军侵入反复进行的暴行、屠杀,使中国人民抗日的情绪越来越激昂。”在这一面的右首,附有一幅日军侵入南京城的插图,插图下面的小字注文是:“此后,因日军不断进行掠夺暴行,发生了历史上少见的大屠杀。”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在所著《日本现代史》第一卷的《序》中说:“……从1931年9月起,到1945年8月止,在整整14年的长时期内,(日本)用尽所有现代文明的手段,实行一切中世纪的野蛮行为。”在另一本《日本历史》中,井上清分析了卢沟桥事变的原因:“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本史学家伊豆公夫和羽仁五郎在所著的《日本小史》和《日本人民史》中,对“南京大屠杀”也作了这样的叙述:“日军控制了华北,并在上海登陆攻陷南京,在南京实行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恨。”“日军侵占南京犯下了无视人道的、残暴的、永远不能宽恕的罪行。”
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工作者历来认为,教科书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工具。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必须信实无误,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对于一切篡改、歪曲历史事实的教科书,我们是历来反对的。他奉劝日本文部省的某些官员要面对历史,因为只有尊重历史,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编撰历史教科书的最重要依据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多年来一贯提倡尊重历史、客观叙述;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防止助长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同时强调广大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坚持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侵华战争及侵华日军的暴行作了客观而公正的叙述。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提法,得到了日本专家教授的赞同。我国资深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人士,希望通过历史教科书,把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普及到青少年学生中去;并以许多日本历史学家的著述,来驳斥日本文部省和日本某些人关于日本侵略战争性质未定的谬论。
尊重历史事实、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崇高的任务。在这里,不存在什么煽动反日情绪。
标签:抗日战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日本教科书事件论文; 历史教科书论文; 赵盾论文; 历史书籍论文; 日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