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169医院肝胆甲乳外科 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目的 探讨对胆囊炎性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与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胆囊炎性疾病120例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腹腔镜组(n=60)、微创组(n=60),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创组实施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对比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P<0.05),腹腔镜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微创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胆囊炎性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效果优于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
关键词:胆囊炎性疾病;腹腔镜;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效果
胆囊炎性疾病是胆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且该病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胆囊炎性疾病多实施胆囊切除术治疗,但中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较低,不断提升患者手术效果,减轻患者手术创伤是手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研究重点[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首选微创治疗术式,临床应用广泛。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是在传统胆囊切除术、小切口手术、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微创术式,目前临床报道显示该术式也可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且可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2]。为进一步明确胆囊炎性疾病的最佳术式,本科室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胆囊炎性疾病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现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胆囊炎性疾病120例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腹腔镜组(n=60)、微创组(n=60)。腹腔镜组中含有男34例,女26例;年龄跨度40-78岁,平均年龄59.7岁(s=10.3);病程跨度1-5年,平均病程2.9年(s=1.3);微创组中含有男33例,女27例;年龄跨度40-78岁,平均年龄59.8岁(s=10.4);病程跨度1-5年,平均病程2.9年(s=1.4)。腹腔镜组与微创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炎性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妊娠、哺乳患者;手术治疗配合度不高患者。
1.2 方法
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建立气腹,在脐下建立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状况,并根据患者实际病灶部位建立其余3个操作孔,采取电凝钩辅助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动脉及胆囊管,使用钛夹夹闭近端,剥离胆囊,常规电凝止血,扩张切口,将胆囊取出,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微创组实施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右肋缘下部1cm位置行腹直肌2.5-3.5cm切口,直视下置入相关手术操作器械,胆囊底部采取无损伤抓持钳辅助夹住,用冷光源窄单沟牵引,充分显露winslows孔、十二指肠韧带等,将胆囊管钝性分离,将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剪开,充分显露胆总管及肝总管,夹闭胆囊管。显露并夹闭、切断胆动脉。将胆囊向肝侧推剥,并向上牵拉,切除胆囊,电凝止血,留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
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止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不同术式下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状况。
②对比不同术式下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状况。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用率表示计量资料, 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术式下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分析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较微创组明显降低(P<0.05),腹腔镜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微创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1。
2.2 不同术式下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状况分析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P<0.05),见下表2。
3 讨论
胆囊炎性疾病患者多需实施手术切除病灶,以达到根治效果。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等问题常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如何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提升手术安全性及效果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术安全性显著提升,且患者手术创伤明显降低。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是将小切口、腹腔镜技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优势综合形成的新型术式,该术式手术指征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本相同。由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费用较高,而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手术费用,可减轻患者手术经济负担,但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能否取代腹腔镜手术仍存在争议[3-4]。
本研究中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姜冠华[5]的研究中LC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MPC组,说明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仍难以达到腹腔镜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的特点。通过腹腔镜辅助可清晰显现患者腹腔组织结构,手术过程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但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患者存在中转开腹风险,因此,术前需加强检查,选择合适术式,改善手术效果[6]。
综上所述,对胆囊炎性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效果优于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张宇,宋月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3):163-164.
[2]欧建华.腹腔镜与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后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对比分析[J]. 延边医学,2015,20(5):29-30.
[3]马雪,胡占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41(6):931-932,933.
[4]冯阳阳,刘金彩.腹腔镜与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54-57.
[5]姜冠华.腹腔镜与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效果对比观察及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5,9(7).48.
[6]侯湘德,白剑,谢开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59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4):377-379.
论文作者:刘午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胆囊炎论文; 手术论文; 微创论文; 切除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