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与处理分析论文_熊志敏

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与处理分析论文_熊志敏

广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广南 663300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管理工作一直被相关部门所重视,其中水质检验工作是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只有做好水资源的质量检测,减少并治理出现的水污染现象才能保障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为了进一步减少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提高水质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了水质检验工作中数据误差产生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关键词:水质检验;数据误差;处理分析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关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的水资源质量检验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1]。现今的水质检验工作中存在着数据误差等问题,亟待相关部门进行重点认识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只有进行水质检验工作的数据误差处理才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质检工作,切实的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

一、分析水质检验出现数据误差的原因

水质检验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检验工作,检验过程中因为检验仪器问题、人员的技术能力问题以及检验方法问题等造成了检验数据误差问题,研究分析这些数据误差的产生原因,归纳总结包括以下三方面原因:

1、系统误差造成水质检验的数据误差

所谓系统误差就是指那些常规误差影响因素,是常见的误差的总体概括。其数据误差通常被称为可测性误差,在水质检验工作中反复出现,多由某一固定因素影响形成的。其中,最明显的数据误差原因为称量误差。所谓称量误差,是指称量前未对码砝进行检查校正,导致砝码的不确性使用,最终致使数据误差出现,还有就是多次使用砝码造成砝码不准确。如果说砝码造成的数据误差值是固定值的话,那么溶液浓度的测定误差就属于不固定值。因为溶液的浓度测定会受到外界的很多因素干扰,包括空气、温度、湿度等影响,一系列因素干扰都会影响水质检验的最终结果。除此之外,系统误差还包括检验仪器自身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检验仪器的精密性存在问题导致精密测算出现问题。还有就是水质检验人员依照多年来的传统的操作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缺乏最新仪器和最新检验技术的使用性,加之部分检验人员对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检验材料选取不当以及试剂材料的提取纯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水质检验出现数据误差。这些原因是检验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数据误差出现的原因,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2、偶然误差造成的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

所谓偶然误差就是指那些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误差,其中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在内的不易控制因素[2]。与系统误差那样固定、可控因素影响下的误差相比,该种误差出现的原因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实际的水质检验工作中也很难被察觉和判断准确,但是它却真实的存在于水质检验工作中。环境影响是很大的原因,环境变化较仪器变化很难控制,其造成的数据误差值也较难掌握并改变,不会因为检验人员的规范操作而使内外环境相同,最终致使误差消失。该误差本身的特征就是固定性的,很容易被忽视,即使予以重视也很难控制。所以今后检验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这些因素对水质检验的影响,并尽量采取高科技技术手段进行检验工作,最大程度上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和规范操作来尽量减少降低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

3、过失误差导致水质检验出现数据误差

过失误差主要指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较为常见,但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产生方式。过失误差原因多表现为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缺乏检验工作的责任感,在检验工作中没有按照严格的检验规范和检验流程来操作进行。最终导致人为的过失误差出现。但是过失误差只要经过检验人员的自身调整与努力就能够消除。比如,在实际的水质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疏忽擦拭仪器,导致仪器中残留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影响水质检验结果,此时如果检验人员进行细致的仪器清洁工作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该种数据误差。还有一些检验人员错误的使用试剂,这样也会直接导致检验结果发生改变。今后检验人员只要更加的细致的进行试剂使用即可避免或者减少该种数据误差发生的可能性。过失误差导致的数据误差其实就是人为因素致使的误差,其影响巨大,需要认真重视,这种问题可以避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就水质检验数据误差的处理方法探讨

水质检验工作系统而繁杂,其间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水质检验的数据出现误差,直接影响水质检验的最终结果。为了进一步减少水质检验的数据误差,提高水质检验最终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相关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采取系统的解决措施,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加强自身工作责任感,规范自身检验操作能力,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数据误差的发生可能性。概括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结果分析方法、数字处理办法以及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等综合素质方法。

1、采用数字处理方法减少数据误差

为了确保水质检验数据接近实际数据,就需要在实际的水质检验工作中尽量做到精密计算和精密测量,记录并收集所有检测到的数据。根据以往的水质检验经验,数据误差的处理方法可以借鉴其他一些相关的检验项目的处理方法,以此来完善并不断提高水质检验的数据误差处理方法内容。首先,在实际的水质检验工作中,必须安排至少三个人进行检验工作,分工并合作,详细的读取并记录相关检验数据,分析并建立读取数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关系建立可以借鉴相关的处理经验。在使用滴定管进行数据读取工作时,检验人员应该多次读取数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数据读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读取数据操作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保证滴定管中的液体凹面与读取人的视线相平行,提高数据读取的正确性;读取到的数据小数点后面应该保留两位以上,这样才能保证被读取的数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进行水质检验中,通过读取滴定管读数时,需要根据实际经验估出小数点后两位数,也就是说,滴定管读数的前三位属于准确测量值,而最后一位属于估读数据。比如:滴定管数据20.31ml、20.35 ml、20.37 ml与20.38 ml,均是采用以上原则确定有效数字的。

2、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在对水资源质量进行检验时,读取的数据中会出现检测结果不符合预期结果的异常数据,对这些异常数据,检验人员必须对其出现的过程以及最终结果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如此才能确定出该异常数据出现的原因,才能从原因中吸取检验经验和教训,同时在检验过程的最后必须排除这些异常数据,减少最终检验结果的数据偏差。所谓异常数据,就是指在对同一水样进行检验时,同组数据中出现的不同于其他数值的数据,这个不同于其他数值的差异数据就叫做异常数值。为了确保数据记录的正确性以及检测过程的有效性,检验人员必须进行反复检验,检验次数超过五次以上,其中检测结果必须保证四次以上是有效的。数据检测多采用4d取值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3]:首先找出数据中的可疑异常数值,将除可疑数值外的其他数值计算平均值,并求出平均偏差d。然后将可疑异常值与平均值做比较,当绝对差值大于4d时,确认可疑数据,将可疑值舍去,若绝对差值小于4d,表明可疑数据不是异常数据,保留数据。在实际的水质检验过程中,一旦检验人员发现了异常数据,除了要对其进行挑除外还应该详细的分析该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对其异常情况进行细致记录,防止同样状态下异常数据出现的可能性。除了该种方法以外,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还会使用其他的多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定,并做到方法有效融合和灵活运用。

3、加强水质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水平等综合素质

人为原因是导致水质工作检验数据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重视人为原因的产生以及影响。对相关的检验人员应该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水质检验人员的检验操作技巧等专业能力,另其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严格进行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检验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积累实践检验经验,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检验效率。此外,对相关检验人员还应该进行综合素质教育,采用定期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等活动来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端正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正确的认识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相关检验工作。

总结:水质检验中出现数据误差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对于那些可控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可以通过技术控制、规范操作等措施来处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不可控影响因素,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系统的分析数据误差,并进行针对性的问题处理。只有尽可能的保障水质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才能系统的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充足信息,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君. 浅谈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J]. 才智,2012(20):5-6.

[2]李剑. 分析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567-568.

[3]陈境明. 简析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与处理[J]. 化工管理,2014(12):78-78.

论文作者:熊志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7

标签:;  ;  ;  ;  ;  ;  ;  ;  

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与处理分析论文_熊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