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哲学思考论文

树立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哲学思考论文

树立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哲学思考

张青卫,韩兴武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摘 要] 传统义利观过渡到正确义利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正确义利观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为根本,探讨了新时代的“义利之辩”,它在重视人精神品质提升的同时表现出了鲜明的人民利益至上原则、公平正义原则与关注长远利益原则。以共同富裕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为归宿是树立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时代;义利观;正确义利观;人民美好生活

2013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非期间首次提出了“正确义利观”这一概念,并阐述了“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理念,开启了我国外交义利观革新的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正确义利观”正式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中,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正确义利观的高度重视。然而,世界其他国家对正确义利观的认识不容乐观,扭曲的义利观在资本趋利的世界环境下还大有市场。我们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必须及时倡导树立正确义利观。

一、 深刻认识正确义利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也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公义屡遭破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尚未达成广泛共识,歪曲的义利观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共同发展,正确义利观的提出和推行势在必行。

(一)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日趋严重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产生,却不完全以自然的方式生存。人正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彰显自己的本质力量。随着实践能力的增强和生产力的解放,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促使“自在世界”不断向“为我世界”转变。但人类活动领域逐渐扩大,持续挤压着自在世界的空间。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越大,面对自然的阻碍也越艰险。恩格斯早就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人类若一味执着于自身利益扩张而忽视自然的自我修复,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当前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盲目自大、自私自利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的。

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不可再生资源损耗严重、日渐枯竭;可再生资源也受到污染而日益萎缩。世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全面格局尚未形成,由于受到资本趋利义利观的整体影响,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仍旧缺乏全面可持续的战略眼光,节约优先、环保优先、自然恢复优先的长效机制尚未成熟。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在网络系统上没有采取正确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缺乏先进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工具、手段和产品,缺乏先进的系统恢复、备份技术和工具等原因,是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成熟,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领域发展,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是国际矛盾的根源。当前国际利益分配形势依然严峻,不平衡不协调的趋势远未得到遏制。面对利益分配不均的现状,国际合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短期的利益争端此起彼伏,加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干涉、恐怖主义的威胁、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明争暗斗,导致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不确定,进而妨碍了国家间互助共赢的合作局面,长期合作的美好愿望在利益分割面前逐渐破灭。

根据测区岩矿石电性特征,结合测区测量值的统计分析,白水源测区的视极化率背景值在0.2%~4%之间,其平均值为3%,取4.5%以上的视极化率值圈出了4个视极化率异常(图3),编号为IP1~IP4地质地形图上:IP1视极化率异常位于测区的新地层与老地层交界处的断裂附近,对应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上的低阻区域,成矿条件有利。

(二)国际领域的利益争端尖锐复杂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认识远未达成共识。人为与自然既是矛盾对立的,也应是和谐统一的。人类在不断创造自身利益的同时未能和谐稳定地疏解人为与自然的矛盾,这种盲目的实践方式不仅阻碍人类发展,更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压力。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资源短缺、人口危机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人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人类若要保护自身利益就必须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在处理自身利益同自然环境的关系时理应及时寻求正确的价值指向及理论导向。

综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的有效开展,可提高乳腺肿块患者临床诊断率,对其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本次研究研究对象样本量较少,加上基本资料收集范围狭窄且不全面,因此,本次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今后工作中,应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收集、分析各类型乳腺肿块弹性图特点,以提高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可信性。

综上所述,创新高效学习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探索高效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论,提升教学艺术,挖掘学生潜力,建立和形成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特长,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国内发展迫切需要价值导向

初次踏上这片土地,那是1997年的8月,阳光灿烂的地方——甘肃省夏河县。阳光照得人几乎无法完全睁开眼睛,空气在我记忆中顿时变得透明起来:深蓝色的天空,红色的拉卜愣寺,亮丽的服饰,黝黑的肌肤,一切都那么神秘和新奇。之前听说当地人喜欢活佛的相片,于是我专门到照像馆找来一些随身带着,到寺庙附近看人们转经筒,见到牧民就赠一张。“嘎真齐!”——这是我学会的第一句藏语,意思是“谢谢!”一位老年人接过相片,回赠我一个友善的笑容,手捧着相片举到了头顶。

其次,随着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我国本土义利观受到不良影响。部分享乐主义者以歪曲的自由民主学说来抵制公有意识,损害人民利益。少部分有钱人炫富情节严重,极端崇尚物质利益占有,忽视精神品质的提升,甚至蔑视贫困群众,并刺激诱导广大未成年人盲目攀比,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积极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再次,市场经济的推行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潜伏在人们心中的私有观念不断膨胀,阻碍了公有意识的发展。目前,关键少数的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做到尽善尽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流于口头,难进头脑,“不想腐的堤坝”尚未筑成;以权谋私、见利忘义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倡导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以集体利益为根本的正确义利观。

新时代面临的多重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民在社会生活中未能妥善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新时代亟待新的义利观发挥引领作用。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恰恰契合这一时代要求,它的广泛树立有助于及时解决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科学内涵

紧凑型核聚变反应堆未来有望应用在飞机、火箭、舰艇、车辆等装备以及发电、海水淡化等领域,为军事装备、能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在军事上的应用望催生出超长续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新型运载平台,模糊海陆空天潜的界限,甚至使得跨星系航行也成为轻而易举的事。

(一)正确义利观的理论来源

新时代“正确义利观”是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在当代中国的正确主张,是社会主义国家观在利益诉求方面的合理表达,同时它也充分吸纳了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积极因素。要解读“义利观”,首先要从“利”着眼。“利”与“害”相对,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更是如此。动物的主要利害关系表现为“食它”与“被它食”,人借助劳动实践满足了基本的存活需要,远离了人与其他动物必要的生杀风险。在这过程中人与其他动物的利害关系转变成了“便利”与“非便利”“有用”与“无用”的利益关系。《老子》中“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就揭示了“利”中蕴含的“用”的含义。

我国坚持倡导的正确义利观正是“互利共赢”式的义利观,秉持着这种义利观,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倡导和平理念,推动我国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了人类对合理利益的正当追求,并认为这种正当追求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保障。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人在维护自身利益时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应在互利共赢中寻求合作,原始公社中集体狩猎无条件分享猎物就是典型的合作共赢关系。

然而,当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集体利益分散为个人利益后,利益关系的走向便发生了异化。部分人开始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反对将私人利益让渡给他人。相对于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而言,资源是有限的。若人人都“利己”而“不利他”,那么世界必将陷入混乱和纷争。这种不利的趋势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古代社会中的智者将目光投向了“义”,以“义”的优点来弥补“利”的不足。于是,“义”与“利”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传统义利观的表现形式。“义利观”的概念在中华文明中源远流长,最早在《周易·乾文言》中就有论及:“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4]。这是警示人们:要得到利益,就需要将利益与道义统一,而不能见利忘义,只有义利相合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不幸的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无法满足全体人民的利益需求,连年的征战击碎了义利相合的美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演进,传统义利观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们开疆拓土,战乱不断,孔子基于破败的社会现状,提出了“重义轻利”的儒家义利观,试图以封建伦理道德制约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私有观念盛行,重利轻义的义利观大行其道,阶级矛盾激化,经济危机此起彼伏。但也正因为这种“多行不义”的阶级压迫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传统义利观随着旧社会的土崩瓦解也走到了尽头。

国际领域的竞争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国与国发生贸易冲突、武装对抗的过程也反映了国家之间义利观的差异。受“零和博弈”式的义利观引导的国家必将采取侵略、压榨、对抗的方式开展国际活动。“互利共赢”的义利观引导下的国家则是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新时代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依然离不开义利观的正确引导,“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传统义利观的批判继承,是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对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正确义利观是充分体现时代需要的义利观,是既吸纳传统因素,又体现现代需求,同时面向未来的利益观。

(二)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概念内涵

理解新时代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对现阶段的“利”和“义”有更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正确义利观”时是这样表述的:“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5]习总书记在这里赋予“义”以新时代的含义,它代表了一种共同发展的理念,包含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殷切期盼。正如马克思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442“利”也不是图一己私利,而是要平等互利,甚至舍利取义。互利共赢的行事原则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保障,我们给予落后国家必要的帮助,才能促使他们加快发展。全世界共同发展,人类的共同利益才得以保全。

正确义利观通过科学处理新时代“义”与“利”的关系来凸显自身的正确性。正确义利观是对新时代“义”与“利”辩证关系的科学论断,而非简单地将“义”与“利”作为此消彼长的对立面加以探讨。习总书记在韩国演讲时这样强调正确义利观的深刻内涵:“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7]新时代正确义利观融通了“义”与“利”的之间的抽象对立,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首先,受旧思想的束缚,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任重道远。中国古代素有“重义轻利”的传统,孔子就曾谈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宋明儒学更是把重义轻利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盛极一时。但这种从道义上蔑视私利与封建私有制度的设置在本质上相互冲突,无法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不正视人的正常需求,否定人的正当利益,不仅阻碍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对当今社会也存在一定影响。例如,我们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轻视合理的私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自身合法权利的忽视,不利于生产积极性的合理发挥。

对精神品质的高度重视是正确义利观“义利共融”的鲜明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8]9“利”不仅代表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更包含了对精神品质的重视。“利”是指对人有好处、有用处的东西。在人的生活中,物质需求是第一性的、基础性的,但这并不代表精神需求的地位不重要,当人的物质生活需要满足后,精神生活需要的价值就变得尤为突出。新时代国家发展状况由“落后”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以实现。然而,贫富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少数人沉迷于物质享受,不愿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这些成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精神阻力。及时树立正确义利观能够提醒人们认清单纯物质享乐的危害,积极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以“利”的合理利用带动精神品质,以精神品质的稳步提升促进“义”的全面进步。

(三)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基本原则

正确义利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种理念受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指引,必将在人民利益至上、坚持公平正义、关注长远利益等原则上与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保持一致,以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精神要求。

一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正确义利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义利观”,它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正相关的。在外交过程中“以义为先”绝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和平外交战略与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并重。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9]核心利益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根基。如果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无法形成新时代的正确义利观。正确义利观对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顺应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思想,彰显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

二是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正确义利观必须关注公平正义,脱离公平正义也就丧失了它的正确性。公平正义是连接“利”与“义”的纽带,它们不仅是重要的伦理观念,更是现实的价值标尺。马克思非常重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尤其是商品经济基础上人的平等权利,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从根本上揭示了无产阶级遭受的不公平、非正义待遇,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正确义利观也必须时刻维护公平正义,习总书记强调外交工作:“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10]维护公平正义是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基本使命,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秉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提出了“正确义利观”,并赋予了它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认识这一正确义利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它的理论来源、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三是关注长远利益的原则。正确义利观不是要搞短期利益,而是一种着眼长远的思想。习近平主席在谈及“一带一路”建设时说道:“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11]正确义利观不是短期的、教条的、固定的价值准则,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的行动指南。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必须融通国家间的利益,着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全人类解放的大事业贡献自身应有的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6]152正确义利观必须时刻反映人民的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方能指导人们“以心相交”,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1)混凝土和易性差,产生离析现象,砂浆与石子分离,或者漏振、振捣时间不足等。2)混凝土下料时未分层下料或混凝土一次下料过高,未设置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离析现象。

三、 树立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基本途径

正确义利观不仅是科学处理“利”与“义”关系的价值观,更是关乎人民意愿的人生观。人民的意愿是国家意志的最终落脚点,人民义利观是国家义利观的坚实支柱。习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2]新时代如何立足人民的利益、努力树立正确义利观也是一项重大的任务,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

(一)以共同富裕为依托,积极培育正确义利观

正确义利观的养成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精神境界的提高离不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在全社会培育正确义利观必须着力于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这种发展目标还必须是全面的、全体的、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

全面协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财富的富裕,而是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相结合的。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正确义利观形成的物质基础。只有物质生活足够富裕,人民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认识、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孔子就曾提到先“富之”而后“教之”的思想。马克思曾一再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另外,对精神品质的高度重视也是共同富裕和正确义利观的共同内涵,邓小平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3]对此,我们应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着力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为正确义利观的树立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

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提出:“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8]2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彰显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也是正确义利观的根本原则。我们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懈努力,从而为正确义利观的树立打好群众基础。

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不能忽视公平正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就提出了要“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14]的思想。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15]他强调我们要“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15]习近平同志更是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纳入我们的“核心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的根本保障,也是正确义利观的重要原则。我们应积极践行共同富裕,大力倡导公平正义,为正确义利观的树立提供和谐稳定、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凸显校园媒体自身特色,力求与众不同。各高校应注意凸显校园媒体自身特色,避免大众化。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特长,挖掘自身的特色,打造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校园媒体运营品牌[]。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新媒体平台应秉持着“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打造“知”与“行”兼备的校园新媒体。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树立正确义利观

马克思主义共同指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的正确义利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新时代正确义利观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我们应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抓牢正确义利观的理论根基。

马克思曾经说过:“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原则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深刻作用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它可以为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树立提供方向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维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个人来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民的“利”,人民为了实现美好生活还必须遵守对国家和社会的“义”,需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只有这样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才得以实现。集中反映国家、社会、人民三者关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正确义利观的精神内涵,为后者的广泛树立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三)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为归宿,切实践行正确义利观

正确义利观要在人民内部发挥作用就需要尽可能地掌握人民群众,贴近群众生活、认清群众需求。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6]10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是现阶段人民生活的重心,正确义利观应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个人的义利观念与国家、社会的义利观紧密结合,促使民众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总书记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7]新时代美好生活内涵丰富,我们应明确正确义利观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相通之处,将正确义利观作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疏解、人民美好生活“三感”的满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中去。

企业融资是企业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本资源的过程,是企业获取经营投资的主要途径。融资方式的划分,从资本来源角度包括内部融资(主要依靠自有资产)和外部融资(主要通过外部途径获取);从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小额公司贷款、民间借贷、典当融资等。考虑到小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自身资本实力,大都以外源性融资为扩大再生产主要资本来源。而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品牌知名度低、企业软实力弱等天然缺陷与融资市场获取资本的要求和条件完全背离,这一现实决定了其融资能力和渠道的缺陷。因此,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是指因能力和渠道欠缺导致融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的现象和问题。

同时,正确义利观也应在人民生活实践中接受检验。毛泽东说过:“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18]正确义利观作为一种认识应在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中不断进行革新,我们应发扬有利于人民美好生活的思想观念,扬弃阻碍人民美好生活的思想观念,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正确义利观的新内涵、新理念;同时加强理论研讨,不断改革创新,充分保持正确义利观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正确性,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及时提供必要的价值导向。

正确义利观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法宝。新时代我们应努力树立正确义利观,以“真实亲诚”的理念推动国家发展,引领人民共筑美好生活。

事发数天后,有以色列官员透露,萨科齐给内塔尼亚胡发来一封私人信函,重申两人“友谊”;同时,奥巴马也致信内塔尼亚胡夫妇,借悼念内塔尼亚胡岳父亡故,奥巴马问候道:“我们与你们俩一同思念和祈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42.

[3]李聃.道德经[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27.

[4]杨天才,张善文.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17.

[5]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N].人民日报,2013-09-10(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本报记者.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N].人民日报.2014-07-05(2).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本报记者.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01).

[10]本报记者.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N].人民日报,2014-12-01(1).

[11]马建堂.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文明交流互鉴[N].人民日报,2017-05-12(7).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1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7.

[15]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EB/OL].(2008-12-18)[2018-12-10].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g/2008-12/18/content_7318929_3.htm.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

[1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2.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n Establishing a Correct Idea of Moral and Profit in the New Era

ZHANG Qing -wei ,HAN Xing -wu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China)

Abstract :It took 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traditional idea of moral and profit to the correct idea. Based on Marxism, the new idea probes into the debate on moral and profit of the new era,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spirit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the people's interests first,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principle of focusing on long-term interests. Establishing a correct view of moral and profit should be based on common prosperity, guide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oriented towards a better life for the people.

Key words :the new era; an idea of moral and profit; a correct idea of moral and profit;better life for the people

[收稿日期] 2018- 11- 0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18BKS015);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研究”(201808030203)

[作者简介] 张青卫(1972—)男,湖南永州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责任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韩兴武(1993—)男,河北承德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0712( 2019) 01- 0001- 07

(责任编校:舒阳晔)

标签:;  ;  ;  ;  ;  

树立新时代正确义利观的哲学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