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中的民族化_世界经济论文

论全球化中的民族化_世界经济论文

论全球化中的民族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族化:全球化中容易忽略的一面

近一段时间来,关于全球化的谈论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在国际竞争中有明显优势,是最大的得益者。实行开放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在同发达国家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中也不断地提高经济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得益者。全球化中各国是合则两利,分则两损;但各国的竞争程度却越来越激烈,方式越来越多样。这正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日益民族化。而后者很容易而且常常被忽略。

全球化是指全球的经济行为跨越了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家和地区的边界,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的过程与状态。民族化是指国际经济往来中民族特性、民族利益显现突出的过程和状态对民族化的忽略,主要表现为:谈经济全球化多,谈经济民族化少;讲全球化理直气壮,讲民族化词穷理屈,视民族化为逆流;强调全球化的必然性,不强调民族化的必然性;注意民族化的消极面,不注意民族化的积极面,等等。

那么,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看到,一方面,世界经济越是全球化,经济民族化也越突出。世界经济全球化既加强了一国利用世界资源的能力,提高了一国从世界市场上获得利益的机会;也增加了他国从这个国家获利的机会,即一国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某个方面的失去是为了另一方面的得到。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在世界经济还没有形成的年代,各民族之间没有或几乎没有经济往来,各民族之间没有经济矛盾与磨擦,没有经济的联系、冲突便没有显示经济的民族性。随着经济生活越出国界,世界性的经济纽带客观上把各民族联结在一起,各国的经济也就在这种联结、竞争和冲突中显示其差异性;世界经济还不是大同经济。在全球化的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有所削弱,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至难以明确地划分。全球化常常把一国内或一民族的问题带到了国际上,也常常把国际上或其它民族的问题带入国内,民族利益在这种过程中越来越敏感。

另一方面,越是民族化的经济,才越有生命力,才越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全球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越能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各民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全球化经济往来中扬长避短,既能有效地维护和争取本民族的利益,又能有效地促进民族经济的个性化和世界经济的多样化,从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当推英国和美国起的作用最大。前者挟工业革命的威力,为本民族的利益而四处扩张,把世界带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人类进入了工业经济的时代;后者利用其科技的优势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谋求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体系,在美国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世界经济的升级,人类由此敲开了知识经济的大门。可见,追求民族利益,是全球化的一个巨大动力,民族化与全球化,既对立又统一。

全球化与民族化,是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两个趋势,一个强调全球性,从而也就是强调协作性;一个强调民族性,从而也就是强调竞争性。全球化和民族化的关系,根本上来说也就是各民族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协作性与竞争性的关系。全面、辩证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无论是对我国积极、稳妥地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还是科学、合理地保护民族产业,维护民族利益,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民族化广泛的表现

民族化作为世界经济生活中与全球化相伴随的一个基本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中贸易保护主义不时抬头,这是民族化的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我们知道,贸易自由主义是为了发挥优势、争取本国本民族的经济利益,保护主义也是为了保护和争取民族经济利益。所以不管一国如何标榜贸易自由化,一旦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受到危害,它总要采取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贸易立法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法律化,各资本主义国家所标榜的贸易自由主义转为有管理的公平贸易主义。至于发展中国家,则从来没有完全开放市场,民族主义事实上往往是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的意识形态力量。

2.国际经济协调增多、加强,说明了全球化的不平衡性和各国经济的冲突性,这是民族化的一个有力的证明。比较典型的是各国通过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对全球化中的矛盾进行协调,通过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不同级别的、双边或多边的会谈进行。如60、70年代以来美日之间、欧日之间陆续建立的政府间定期会议、部长级经济委员会,以及西方七国财长会议、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等。频繁出现的国际协调,一方面表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经济民族倾向的增强与经济冲突的增多,这种冲突,常常导致激烈的关税战、货币战等,不仅破坏了各国的稳定发展,而且也造成了世界经济的紊乱。可以说,国际经济协调乃是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的一个平衡机制。

3.各种各样日趋激烈的人才战一再明白无误地表明:知识无国界,掌握知识的人有国界。如果说当今世界经济仅仅是全球化,那么各国间激烈的人才争夺便成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中,各国对人才的争夺实质上已经渗透至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与各国各民族利益休戚相关的根本大计。美国之所以能长久地保持在世界上的龙头地位,关键的一条是吸引、招揽了全球各种优秀人才,数量之巨,质量之高,各国无出其右。美国社会上有“两袋”的说法,即“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中,美国的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这一方面说明了美国招揽人才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人才外流的严重。美国吸收的大量外国人才,在推动本国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又对世界人才的争夺及流向,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这种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中,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其它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次之,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损失惨重。仅直接的经济损失,按联合国统计,在1961年发展中国家就损失510亿美元,在1991 年约1000亿美元。人才的损失,不仅使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发展科技的目标严重受挫,而且民族的凝聚力削弱,发展后劲不足,民族根本利益受到威胁。在知识迅速膨胀、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人类即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因素,对人才的争夺,就是对民族根本利益的争夺。

我们发展中国家,如果只强调物质利益,不强调民族精神;如果只强调经济全球性,不强调经济民族性,就会陷入发达国家的陷阱。不强调民族精神、不强调发展民族特有文化,就不能凝聚人才;若不能凝聚人才,那么即使培养出许多人才,也会在当前人才激烈竞争、快速流动的年代里很快流失。

4.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是民族的。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它既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跨国公司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无数的事实表明,它们并不是超民族的。虽然它的经济活动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资本的增值,但它的根仍然深深扎在本民族之中。跨国公司的扩张,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民族经济的扩张。

首先,跨国公司是一国资本越出国家和民族疆界驾驭别国资本、利用别国资源的现代组织形式,它的核心力量是母国资本。这就决定了现在的跨国公司是一国的、民族的跨国公司,而不是多国的、多民族的跨国公司,更不是全球的、全人类的跨国公司。象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这种属于两个国家的跨国公司毕竟只是极少数,目前还是唯一的。其次,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母国控制。尤其是在人事上,跨国公司总部直接任命全球各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从而控制了跨国公司全球体系的决策、研究、生产、经营和管理。在财务上,跨国公司的资本投向和利润使用是总部决定的,它在各国和各地的投资并不以当地的发展为目的。再次,跨国公司与母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东道国相比,这种联系更为全面、深刻、本质。这种全面、深刻、本质的联系,使得跨国公司在法律上、政策上、文化上都深深地打上了本国、本民族的烙印。当然,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的支持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经济活动,比如相当多的政治访问过程,也是市场开拓的进程。最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激烈竞争,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体现出来的。70~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强劲,其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能力急剧提高,日本跨国公司大肆向美国扩张和渗透,日美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期间,日本的跨国公司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一直稳步向前。而当日本公司买下洛克菲勒中心时,美国人才惊呼:日本要买下美国了!国与国间经济实力的竞争,表面上彬彬有礼、不动声色,就象游在水面的鸭子,悠哉游哉,其实脚下却忙个不停。而这憋足了劲的脚,就是这些跨国公司。

5.各国政治、种族等矛盾很多是民族经济矛盾的转化。比如1998年沸沸扬扬的美国——伊拉克武器核查之争,我们知道这不过是表面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解除对伊拉克已持续7年多的全面制裁。 后者直接涉及到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眼前与长远战略利益,包括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和经济实力等。如果联合国特委会作出伊拉克已消除各种被禁武器的结论,联合国就必须作出解除对伊拉克制裁的决定。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甘心这样做,至少目前不会愿意。近来国际石油市场明显供过于求,油价持续下降,使得华盛顿那些与石油利益集团有千丝万缕关联的政治家们更不愿意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否则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开放,必将对世界石油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从而直接损害美国石油跨国公司的利益。在武器核查这种敏感的政治危机下,掩盖的是国与国之间对石油战略资源的控制与反控制。在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全球化时代,谋求民族经济利益不再象殖民时代那样赤裸裸的了。又比如典型的全球性问题——污染,由于天空和海洋是无边界的,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解决。我们知道,一百多年前,当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在男耕女织时,很多发达国家就已烟囱高耸了。对于天空的二氧化碳和头顶的酸雨,发达国家的“贡献”是最大的。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夕阳工业,这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转移了大量的污染,此乃不争的事实。然而现在发达国家却要实施统一的环保标准,动辄挥舞绿色壁垒的大棒,甚至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反生态倾销”。难道是发达国家健忘吗?不是,而是他们国内兴起了庞大的绿色产品和绿色市场,发展中国家相对低环保标准的产品对之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和冲击。为保护国内绿色市场,维护新兴产业的利益,各国只好“健忘”了。

6.区域集团化是经济民族化的转化形式。战后,西欧共同体首先建立,成为第一个区域经济集团。它对内实行贸易优惠政策,统一调整汇率,协调经济政策,对外则实行一定程度的歧视政策。目前出现了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或大或小、或松或紧的区域经济集团。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对内的自由和优惠,对外的不自由和歧视,从而保护集团利益,但根本上讲还是保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在集团内,各民族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民族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为与之密切相关的国家和整个区域的利益,民族化在地理上扩大至整个区域,在经济关系上渗透至整个集团。在这个层次上,民族化取得了区域集团化这个转化形式。在集团的变化上,我们也可发现民族化的影子。在70年代初期和中期,近120个发展中国家主要聚集在不结盟国家和77 国集团两大交叉的南方国家组织中。这些发展中国家当初利益几乎一致,故能以比较协调的声音说话。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不平衡发展,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利益的巨大差别,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力减少、离心力增大。在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中,发展中国家分化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石油输出国、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等不同层次。他们虽同属发展中国家,但在国际舞台上已表现迥异。这种变化,是各国经济民族性凸现的过程,利益差别大则必然分化。同样,发达国家也在维护和争取本国、本民族的利益中分化、组合,如美日关系、美欧关系的起伏变化等。

民族化有深厚的基础

民族化的加强趋势及种种表现,是有其深厚基础的。

1.全球化中,各国各民族仍是地位独立、利益差别的主体;各国经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虽然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但仍然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民族国家作为世界格局中的基本力量,其主体地位一直未变。全球化的实质是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是社会分工在全球范围的最高形式逐步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经济并没有失去独立意义。民族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的、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的社会群体。全球化当中我们看到了世界民族交往的增多和由此导致的民族“融合”的趋势,但融合的主要是民族的边界,是民族边界的扩大、交叉与模糊,而决不是民族的消失。相反,正是由于各民族间频繁的经济往来,民族间的利益冲突也更加突出了。战后民族冲突和地区战争的增多,足可说明这一点。如果说,全球经济是一个大系统,全球化是这个系统不断发育、不断提高其组织程度的过程,日益显示其作为全球系统的典型特征和全部性质:那么,民族经济就是这个大系统的一个个子系统,这一个个的子系统也是不断发育、日益显示其作为区域系统的典型特征和全部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民族性和开放性。由于民族经济系统的开放性,民族化与全球化并行不悖,民族化也就是在开放性的比较、竞争中不断地得到加强。

2.谋求本国和本民族的经济利益是各国参与全球化的根本动机。在全球化中不管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对各国来说,只有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利益,才是各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始终关注的根本点,才是不断变化的政策中始终不变的东西。全球化浪潮在全球范围提供了一种无比广阔的场所、在人类的历史上提供了一种无比珍贵的机遇,那就是顺之、用之则兴,逆之、不用则衰。新加坡、韩国乃是成功的例证。据世行分析,发达国家的GNP 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受其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GNP可相应提高0.7个百分点。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约占其GDP的12%,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约占其GDP的4%,据此,可推算知发展中国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相应地约可增长0.23个百分点。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参与全球化的目的决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是力图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以便在与他国的经济往来和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法国权威大报《费加罗报》1989年3月28 日的一篇报道写道:“我们今后要处于世界经济战争状态。这场战争的目的,对于每个民族来说,就是为自己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越来越多的收入。”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根本观点,由此可见一斑。

3.世界资源和世界市场的有限性,决定了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竞争性。世界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各民族相互依存度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为了民族利益争夺世界资源、抢占世界市场。各民族间的这种竞争性,是由世界资源和世界市场的有限性决定的,不以人的良好愿望为转移。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世界提供给人类的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利用资源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欲望却是无限的,资本利用资源创造更多的利润的欲望也是无限的。这对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在全球化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激化了。在一定的时期内,世界市场也是有限的。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是按算术级数扩展的,而生产力却是按几何级数增长,欲进入市场的商品也是按几何级数增长。这种市场与发展生产力不平衡的矛盾,在全球化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激化了。资源和市场的有限性,实质就是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限性;从而国际竞争的本质,也就是对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争夺。在世界经济体系正常运行时,这种竞争是发展空间的争夺;而在世界经济体系运行受到阻碍或遭到破坏时,这种竞争就变为生存空间的争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各民族在发展空间上激烈竞争,这是民族化最根本、最深层的基础。

标签:;  ;  ;  ;  ;  ;  

论全球化中的民族化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