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在具体运用中是经济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群体划分上的创造性运用,并据此推断各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力量对比,利益诉求及发展趋势,从而为制定各种政策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当前,坚持阶级分析方法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有利于厘清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社会思潮;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首要条件和必然要求。作为一种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许多其他学科的发展,受到历史上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以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大师的热力追捧。但当下却出现了对阶级分析法的质疑,究其原因在于许多人没有真正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阶级、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方法的具体内涵,错误地将“以阶级斗争为纲”与阶级分析方法等同起来,误解了阶级分析方法的本来含义。因此,如何厘清这些思想上的混乱,就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1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阶级、阶级斗争与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阶级问题,它是指引马克思主义者拨开历史的云雾,寻找到事物变化发展根本原因的钥匙。有关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阶级,在1852年3月5日《致约·魏德迈》的信中有过经典的论述,马克思指出:“(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106。这三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
阶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一个经济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起源与发展是源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其中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经济基础,社会分工则是重要条件。阶级关系则是该时代经济关系的产物和表现,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2]544而当人类的历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在阶级关系领域所呈现出最明显的特点便是阶级关系的简单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中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而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两个主要阶级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全过程,也贯穿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
“十二五”期间广东能源消费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速较“十五”、“十一五”期间明显减小,由“十五”和“十一五”期间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下降至“十二五”期间2.8%的年均增长率;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向更加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重要线索,通过对阶级斗争现象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了本质性的规律,从而提供给了我们认识世界,打开历史之谜的“钥匙”。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阶级斗争,指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政治权力的斗争只是经济利益斗争的手段和表现,并提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及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历史发展规律。贯穿于阶级、阶级斗争理论之中的核心思想正是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列宁指出:“阶级斗争的原则是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前身,笔者注)全部学说和全部政策的基础”[3]481;“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4]426;“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5]9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阶级分析方法,不讲阶级、不用阶级分析方法就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因此,阶级、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要的理论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这些范畴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2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实践价值
针对用户烟气轮机内壁催化剂结垢导致烟气轮机效率下降的问题,渤海装备以新型高效弯扭复合型叶片、高效扩压器设计、动叶过渡衬环、静叶衬环采防结垢等新技术为切入点,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烟气轮机效率从78%提升至82%,一年可为用户累计多创效1000多万元;非计划停车清垢周期由1个月延长至1年以上,设备的检修周期由1年延长至3~4年,全面满足了客户对烟气轮机产品“安稳长满优”的综合要求。
当下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要具有国际和国内两个视野。从国际视野来看,当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道路、两股势力、两种前途长期博弈和共存的基本情况仍然未变,在国际范围内还存在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各种斗争和冲突,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国际社会的基本力量格局,各个主权国家的利益诉求、战略目标及外交策略,从而制定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国际战略。从国内视野来看,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基本和谐,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但这并不代表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就不存在,各种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势力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阶级分析方法不能丢,要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群体力量对比的格局,以及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发展变化趋势,从而制定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国内政策。
以目前在国内大受热议的“普世价值”和“民粹主义”思潮为例,“普世价值”主张“自由、民主、人权”代表了人类的主流文明,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共同归属。这种主张表面上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诱惑性,仿佛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提出了具有超越阶级性的价值。但只要我们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国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在本质上仍然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代表特定利益的价值主张,其中的“特定”利益就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利益,他们企图通过宣扬“普世价值”进而推广自身政治发展模式、政治发展道路。只要我们采用阶级分析方法,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不存在超越时间限制的永恒价值,也不存在超越民族、国家、地域限制的普遍价值,任何价值问题都以时空条件的变化为转移,价值也从来都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的价值。在奴隶社会中,残忍杀害奴隶是贵族的自由;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黑奴贸易、屠杀土著是资本家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化的早期,民主权利属于成年且具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子。因此,“民主、自由、人权”这些概念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域,其内涵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在逻辑上也不能自圆自说。
3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手段
坚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识别一系列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从而维护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下,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浪潮,新媒体如潮水般不可逆转地融入到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与之相伴的则是信息的爆炸,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想、理论大量涌入我国,一时间民主宪政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等成为国内热烈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民主宪政道路或新自由主义模式才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甚嚣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已经过时,现在谈阶级、阶级斗争都是一种落后的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发表《谈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一文后,在网络上受到围攻,遭到大量的人身攻击和侮辱,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例证。如今持有阶级分析方法已经过时,信奉西方社会思潮的可谓大有人在,其中甚至不乏高校教师、党员干部等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人士。那么面对如此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式,什么才是我们应对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如何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地位,进而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阶级分析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分析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重要法宝。
针对不同的采样通道,通过标准信号源对各个通道进行采样对比,检测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偏差,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阶级分析方法是指在考察、研究、分析问题时,以阶级关系为核心,围绕阶级关系把握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坚持经济基础在根本意义上的决定性作用和时空转换条件下事物性质的不断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阶级”应看做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各种经济关系的现实承担主体,而“阶级关系”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集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阶级分析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运用经济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在社会群体划分上的创造性运用,并据此分析不同群体的政治诉求、经济诉求、社会诉求,各个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表面关系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关系。可以这样说,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揭开历史的迷雾,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到各种事物之间、各种现象之间具有本质规定性的联系的最为重要方法。
“民粹主义”思潮也是近年来在国内可谓相当时髦的热点问题,如今我们可以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也可以在学术期刊上看到大量有关“民粹主义”的文章。其实,民粹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民粹主义”主要是指主张通过农村小农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过分强调农民的革命地位,进而否定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而在西方的语境下,“民粹主义”是指一种与精英主义相对立的平民主义思想,反对精英,推崇社会普通大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其核心思想,并且在西方语境下,“民粹主义”基本是一个贬义词,它与非理性的政治参与、暴力和冲突、反法治紧密联系。例如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分析》描述的就是这种民粹主义现象。除此之外,“民粹主义”还与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极权政治密切联系,意指极权政治下的愚忠愚顺和平民政治下的狂躁暴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粹主义”这样一个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如今已经出现了滥用、泛化的现象,而且目前国内使用“民粹主义”一词主要是采用西方语境下的“民粹主义”概念。那么隐藏在这个概念背后的思想实质到底什么?如何才能破除概念的滥用和泛化?采用阶级分析方法就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阶级关系入手,以阶级斗争为线索,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民粹主义”如今无论在国际领域,还是国内都已经变成了一种话语工具。例如,在欧洲,政党与政党之间左翼政党攻击具有贸易保守、孤立倾向的政党为“右翼民粹主义”,与此同时,右翼政党也可以攻击主张维护社会平等、社会公正的左翼政党为“左翼民粹主义”。在美国,一切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主张、思想,统治集团都可以给你戴一顶“民粹主义”的帽子。因此,在国际范围内,民粹主义完全已经变成一个攻击对手的政治话语工具,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理论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在国内更是如此,有人因为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农民,就认为毛泽东是典型的民粹主义者;认为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场民粹主义运动;甚至认为太平天国、义和团都是民粹主义。随便拿一个西方的政治概念来给中国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定性,这种不加以选择的套用概念、泛化概念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阶级分析方法直指本质地告诉我们,其实在所谓“民粹主义”背后隐藏的是阶级问题、是民族问题,贸易保守还是贸易开放本质就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国内平等问题、社会公正问题说白了就是阶级问题,而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也都认识到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太尖锐,容易引发冲突对抗,进而威胁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们采用了类似于“民粹主义”这种模棱两可的概念,让大家听得似是而非,云里雾里,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只要坚持使用阶级分析方法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法,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普世价值”、民主宪政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本质上都具有很强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都是代表特定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各种社会思潮之争在本质上是一种发展道路之争,不同的社会思潮往往代表一种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思潮之争绝不仅仅停留在思想本身,而是有更深的政治发展道路诉求之争。以“民主宪政”思潮为例,在所谓“保障民权、限制公权”这样光鲜亮丽的政治口号背后,所包含政治发展道路内涵便是竞争性的多党政治,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等具有鲜明资产阶级色彩的政治制度安排,其中随便一条可以说都是直接挑战我们的政党制度、挑战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此我们要保持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只有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才能使我们透过形形色色的理论外衣,把握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本质,从而既批判其不合理的内容,又积极吸收有益的部分,达到“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当前我们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但如何鉴别各种社会思潮中的错误内容和有益内容,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尤其是阶级分析方法就是保证我们正确鉴别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当前坚持阶级分析方法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法对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厘清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Critical Thinking on the “Outdated Theory” of Marxist Class Analysis Method
JIANG Yan-fei1,2
(1.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2.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 The class analysis meth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m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Upholding the class analysis method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adhering to and consolidating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A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ideology work, the class analysis method is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analysis method and interest analysis method in social group division, from which we can infer the power contrast among the classes and groups, their interest appeal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thus laying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rmulation of various policies. At present, adhering to the class analysis method a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ideology work in China helps to consolidate the position of Marxism a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e country and is conducive to clarifying the essence of various western social thoughts.
Key Words: Marxism; class analysis method; social thought; ideology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9)01-0038-04
江雁飞.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过时论”的批判性思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1):38-41.
Jiang Yan-fei.Critical thinking on the “Outdated Theory” of Marxist class analysis method[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9,38(1):38-41.
收稿日期:2018-07-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FX011)。
作者简介:江雁飞(1975—),男,江西金溪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刑事诉讼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