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性能的混凝土在各个工业建设项目中的使用逐渐广泛,虽然高性能的混凝土比普通的混凝土性能更优质,但是高性能的混凝土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极易发生土质的质量隐患。这主要是因为普通的混凝土与高性能的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大致相同,然而因为高性能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采取了高效能的减水剂和矿物质掺合料,并且应用相对低水灰比的设计,因此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的混凝土的组构成和实际结构能够得以更好的展示。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工程技术
引言
本文主要从高性能的混凝土的特征开始论述,中间部分描述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前的控制,以及施工时的注意事项,最后一部分则主要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的角度进行描述。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由各种外加剂使用和掺和优良配制而混合成的具有工作性高,耐久性强等优点。
高性能混凝土的突出的特点主要包括三方面,方便、体积稳定、有高抗渗性,一方面,高性能的混凝土一般呈高塑或者流状的形态,能够通过泵进行输送,在搅拌混合时不容易离析出方便浇筑和密实;此外,高性能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的过程中,与硬化后的体积较稳定,基本上无变化低水化热,很难形成细微甚至更大的裂缝,以及小的徐变。另一方面,高性能的混凝土还有非常高的抗渗性的特点。高效的工作性是高性能混凝土必备的第一条件,即就是具有抗离析性强、间隙通过性好、密实性优良,稳定性上更有优势,流动性高,同时具有成本低技术性强的合理性。
在各个不同的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方面的内容,有些差异性的解释和自主的定义,但共同承认的是高性能的混凝土最优质的特点就是按照项目耐久性进行实施设计。并且,出现由于温度和收缩的原因形成裂缝的概率较低,因为硬化后的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而且内部的空隙构造也是有科学性和抗化学侵蚀性的。
二、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施工前控制
(一)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1.骨料
直接关系到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就是骨料的级配、强度以及粒径等功能,骨料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高低、干缩性、弹性模量以及抗冻功能等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要确保在进场前对所选用的骨料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检测,从而形成不同级配的骨料;使用专门的具有除尘性和保护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保障骨料的质量。
2.水泥的类别
高性能混凝土选用的水泥种类主要是硅酸盐水泥。由于这种水泥的应用效果较好,功能也很稳定,再添加不同的掺和剂时,出现的反应容易得到控制,因此其操作性较强。对配置高性能混凝土也是非常有优势的。
3.掺合料和外加剂
科学合理的使用掺合料以及外加剂,能够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耐碱性;同时还能够提升高性能混凝土表面的强度,能够使混凝土填充更小的空隙,对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设计和配合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十分关键,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优势,所以出了在强度方面的要求外,对其性能具备额外的要求。另外,除与普通混凝土一样,需要对实施强度和质量进行测试外,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是设计的关键基本之一。设计者要在基本的思想指导下,兼备考虑混凝土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在特殊环境的限制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水泥和集料,在准确地确定配合比后,才能最终配置出高质量的混凝土。
三、施工中质量的控制和使用
施工缝的设计方案要在施工前就确定,不能够随意进行改变。一般情况下,要使得高性能混凝土的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把已经凝结的混凝土,表面水泥和松动的石块清理干净。施工缝处的表面,也要用水冲洗干净,要注意在冲洗时不能有积水出现,表面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浇抹后用混凝土仔细捣实,以达到新的和旧的混凝土结合紧密的目的。
高性能混凝土入膜时,要严格的控制温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该按照严格的标准进实施,除此之外,要加强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控制,将温度控制在5到30度之间,要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保证高性能混凝土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高性能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掌控混凝土之间浇筑的距离。在不密集的的配筋状态下,高性能混凝土浇筑点间的水平间距不能超过十米,在垂直自由下落方向上也不能够超过1.5米。如果大于1.5米的时候,要改用导管法进行浇注。对混凝土配筋密集结构,高性能混凝土浇筑点间的距离,不可大于五米的水平间距,在自由垂直下落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也不能够超过一米。而对于在加固项目中截面非常狭窄,或者摩擦阻力非常大的状况下,以及混凝土浇筑量过小的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流动间距,这时候就要按照现场模拟的实验结果,准确的进行确定。
振捣形式的质量控制问题。施工方要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应的施工标准,把施工的方案做到最好,而且要及时的监督全部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防止由于振捣形式不正确,而致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分层、麻面、表面浮浆等质量问题。进而能够使混凝土成型和硬化之后,降低发生裂缝的概率,从而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持久性。
再进行二次振捣和几次搓压表面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土在拌制的过程中,需要参加多种外加剂和掺和料,一般情况下需要缓凝3到4个小时,在这段时间,由于已经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受环境和水泥水化的作用,容易出现失水的状况,并且是失水量相对较多,因此容易出现收缩的裂缝,。通过采取初凝前的二次振捣和几次搓压表面的操作,能够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表层产生裂纹。并且通过留置的混凝土试块实验,能够增强混凝土表面的强度,至少提高5%左右的强度。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一定要采取遮盖的方式,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均衡,以及起到防雨的作用。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维护技巧
(一)控制水量
高性能混凝土当用水量较小时,切记不能够让高性能混凝土失去水,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功能质量,必须要及时的对高性能混凝土暴露的表面,采取遮盖的方式,减少暴露时水分的蒸发,从而避免由于水量较少而导致混凝土质量降低。
(二)放置在适宜温度下
通常为了避免混凝土存在裂缝,养护混凝土的期间室内温度不能超过规定的温度,应该将室内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要采取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方法,比如在混凝土入模时温度就比较低,混凝土实施早期外部保温措施。
(三)避免干燥
在浇筑高性能混凝土之后,要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不受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强烈的变化,避免早期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的问题出现。
(四)潮湿养护法
潮湿养护法是指在混凝土带膜养护期间,和去除表面覆盖物以及拆模后,对混凝土实施的浇水、覆盖洒水以及蓄水的方法,能够保证混凝土表面具有一定的湿度。
(五)实施实际温度监控
在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期间,要使用特征方法对构造实施温度监控,并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表层的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数据参数行实时的测定,并随时根据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数据的改变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合适的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以达到项目的质量要求。
结束语
总结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和养护制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力求的是做到性能高、耐久性强、强度高的特点。随着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逐渐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已经具备了许多优良的特性,所以为了更加完善和合理的使用高性能混凝土,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所以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对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反复的实验,找到其中的核心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够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牛永胜,韦庆东,沈骥,谷少东.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经济效益分析[J].混凝土.2012(01).
[2]张赐容,黄易云,宁平.聚羧酸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 2013(15).
[3]林申正,罗恒勇.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 2011(18).
论文作者:曾德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高性能论文; 骨料论文; 温度论文; 表面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