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论文_邹吉元

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论文_邹吉元

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 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出现了一些不容易解决的技术难题,该文就是从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并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满足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建议

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是今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朝着网络化、综合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但同时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管理上的,亦或者是体制上的,总之不管哪种层面上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不断总结经验规律,克服难题,不断用发展的目光关注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建设。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沿革

经过几十年经验和技术的累积,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电网范围不断扩大,每年增加的变电站数量达上千座。变电站的建设力度除了体现在数量上外,还体现在变电站的性能和运行技术上,特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后期,电网建设过程中推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使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但受到技术研发条件的影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难以在实际运行中完全发挥,存在较多不足和缺陷,无人值班的最终目的尚未达到。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足

2.1 产品的质量较低、功能覆盖面不全

根据现已经投入电力单位中使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调研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对大部分技术产品质量要求较低,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最终导致产品的性能较差,即使有些产品在理论上能基本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但受到生产工艺和用料的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另外,一些变电站在采购中只通过了简单的基础检测,对产品的结构要求不高,最终导致运行故障频发;在产品功能方面,生产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常省略一些指标性宣传和介绍工作,导致在实际应用中电力设计者无法全面发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产品的功能。

2.2 产品种类不统一,调试与维护难度增加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有成千上万个电路和元件产品接口,由于缺乏统一的规格要求,在不同技术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难以达成统一,每一项设备装置都需请专业工作者帮助协调系统设备数据的格式以及一些通信违约,都直接增加了系统投入运行的成本以及工作量,对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大范围推广来说是一项难题。

2.3 电磁兼容项目少,系统稳定性较差

电磁兼容问题关系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否在不同电磁环境下始终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大部分综合自动化系统装置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只通过了定性试验,在出厂后通过断路器重复启闭试验,在缺乏直接定量指标的条件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抗干扰方面始终存在潜在风险。当综合自动化系统暴露在较为恶劣的电磁环境中时,内、外电磁干扰将直接造成系统数据错误,最终出现系统死机等现象。

2.4 防雷手段有待加强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采用低电平弱电,抗雷击的能力较差,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防雷手段强化系统抗雷击能力,将直接导致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骤减。特别是系统中的电源线、通信线和二次电缆等设备一旦遭受雷电攻击,则会对系统的计算机设备、插件设备等造成直接破坏。

2.5 运行、维护、通信、自动化等各个专业分工无法明确,业务配合有待提高效率

各个运行维护业务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这源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组成:调度监控、远动通信、继电保护。这些专业之间既保持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界限也不那么明确。比如一个变电站需要更换一台10 千伏开关的电流互感器,一次设备维护人员把设备换好后,保护人员进行二次接线和保护定值的修改,完后告知远动自动化人员修改该开关的变比及遥测系数,最后通知调度监控人员。这是一系列的配合工作。一个遥信信号从一次设备发出,经过二次设备传到保护装置,再从保护装置传递到通信管理机,经过通信通道上传至调度主站自动化前置机,再传至值班员工作站,一步步一环环都是密不可分,每一环出现问题信号都无法被调度员监控到。反之,调度员下的操作指令,也必须经过以上程序返回到一次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常规保护的R TU 站,以上专业是相对独立的,但在综合自动化站,自动化系统、保护、二次设备、通信这几个专业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很难找出专业间的分界点。有时一个信号误报或者错报,到底是远动自动化的问题还是保护接线的问题,还是装置的问题,没找出问题前谁也说不清。例如我们35 千伏泉掌站有一次出现了分站数据不刷新,不上传,调度监控人员通知远动人员,在自动化主站音配线架环回自发自收没有问题,随即又通知通信人员,下站在分站数配环回,主站到分站自发自收也没问题,又返回通知变电站自动化二次设备维护人员,同样去分站检查设备,最后发现所有综合自动化设备不明原因的全部死机,复归所有装置后数据恢复上传。如此不同专业维护人员反复奔波于主分站处理故障,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大量资源,有时还会造成发生推诿扯皮的情况,不利于开展工作。如果各个专业人员间业务能互相兼容,通过培训或者学习,培养出一批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综合性队伍,达到远动、保护、通信、自动化人员都能分析处理不同专业间的故障,或者密切配合共同处理,将会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最大程度的缩短故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6 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

目前,我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绝大部分设备维护主要是依靠生产厂家,出了故障或者缺陷就通知厂家来现场处理,甚至对于一些简单的故障判断或者分析,也不想去处理,一方面不清楚厂家的设备原理及构造,害怕弄出增生问题,另一方面也懒于去研究,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久而久之,形成了越来越依靠厂家的恶性循环。甚至于有时候更换一块保护插件或者电源插件都得厂家来人更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随着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和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队伍势在必行。要想维护、管理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首先要成立一只专业化的队伍,培养出一批能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宽相关专业之间的了解和学习。其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的划分应尽快明确,杜绝各专业“谁都管但谁都不管”的现象。

3 优化措施

3.1 组建管理队伍,引进复合型人才

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在世界电力行业发展中处于前列。为了达到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维护、管理质量的目的,必须在电力行业中组建具有高端电力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不同专业的交流和沟通,可从系统功能、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升,从而使综合自动化技术实现跨学科的深入发展。

3.2 统一产品厂家,丰富试验手段

在选购系统装置设备时,应尽量选择在同一个厂家购买,这样不仅能避免通信违约问题,还能减少转换环节,加强售后保险。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家应具备一定的研发资格,使产品性能在研发技术职称下得以保证。产品的一般检验只能对产品作定性判断,因此,必须在一般检验的基础上丰富检验手段,比如增加耐湿热试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等。

3.3 强化抗电磁干扰能力

通过采用隔离和屏蔽手段,使一、二次系统安全接地,并采取一定的接地处理,使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持稳定运行。此外,在电源的输入侧安装电源滤波器和隔离变压器,由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直接向微机供电;通过UPS 电源向微机系统供电等措施都能够强化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3.4 完善变电站的管理模式

组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维护小组,将有关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整合站内的维护、管理资源,强化维护、管理的质量,并避免责任推诿的情况出现。

4 结束语

变电站是我国电网建设项目中针对电力能源进行地域配送、电压调节的重要枢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我国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意义重大。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管理工作中,利用科学规章、制度强化变电站技术操控、设备维护和安全保障等,是保证变电站配变电输送工作高效、安全状态执行的关键,必须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完善系统缺陷,从而达到大范围推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及其通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张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3]朱寿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6.

[4]聂士广.220 kV 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论文作者:邹吉元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论文_邹吉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