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自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

巧借自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

【摘要】在新时代,为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需巧借自媒体,从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创新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扩大传播主体和受众范围,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建立健康的拟态环境,加强内容监督和正面引导等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关键词】自媒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效性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创新理论及其话语体系

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第一,利用多媒体形式补充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在新时代,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受众的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增加马克思主义的趣味性,进而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第二,通过融合,有效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空间。当前,可利用三网融合技术和优势,将马克思主义内容信息发送到各个手机终端,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和阅读,进而增加信息受众人群,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第三,通过全媒体的应用,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模式。在新时代,自媒体的崛起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媒体,对于重大新闻的深度报道,传统媒体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结合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优势,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全面覆盖。

创新理论及其话语体系。第一,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持续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起,中国共产党就一直立足中国实际,并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不断对内容进行更新,以与时俱进为原则,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内涵。第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对而言比较艰深难懂,且蕴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普通的群众难以理解、掌握。为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将大量的专业术语转化成普通群众能听懂、读懂的民间话语、大众话语,帮助普通民众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时,应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日常化的、生活化的、富有亲和力的话语加以表达,实现高深内容的通俗化,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继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扩大传播主体和受众范围,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主要由政府性的组织与机构来完成,且传播模式主要为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大众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相关教育,而大众的观点和意见难以传达,更难以得到有效反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大众较难真正融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在自媒体时代,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受众范围,抑或传播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传播的多元化与平民化,所有人既是信息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主体。特别是三网融合技术逐渐升级,自媒体能够基于任一移动终端实现操作和使用,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免费的传播,信息传播的时间更短、费用更低,还能够提升信息长尾的多元化和交互性。在自媒体时代,传播的模式转变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中,信息能得以高效的上传下达或下传上达,实现高效沟通、反馈。可见,自媒体的运用,既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还可以扩展传播的范围,实现实时意见反馈。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由于受众的价值观、文化背景等相差较大,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存在着受众不平衡、复杂性特点,进而导致马克思主义传播环境不均衡的现象发生。在“知沟”理论中,与社会经济地位低者相比,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在信息获取中占有明显优势。传统媒体、新媒体与自媒体的融合运用能够有效缓解“知沟”现象,平衡和解决对应的信息差问题。在新时代,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除了应促进媒体融合以外,还应根据三类传播方式,对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通过差异性、针对性的传播,有效缓解、解决“知沟”现象。具体而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组织的传播以及大众传播。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要对不同的受众采用对应的传播方式,从而使不同的受众都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受众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对象,而且是传播的重点,同时还是传播效果的反馈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完成需要受众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践行马克思主义。因此,根据不同的受众对传播的方法进行优化,更有针对性,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的完善,更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建立健康的拟态环境,加强内容监督和正面引导

从传播效果维度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体现为社会认知、心理和态度、行动三个效果维度。首先,认知层面。主要表现为受众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方面的认知,同时也表现在大众对社会政治文化的理解。其次,心理与态度层面。马克思主义借助舆论的引导,形成了相应的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使受众观念、情感或者态度发生改变。最后,行动层面。传播受众得到信息内容后,因情感方面的变化,继而产生相关的行为。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才能实现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层面的转变呢?关键就在于建立健康、和谐的拟态环境,同时加强媒体内容监督和正面引导。

“啊,是的。”柳哥在我身后说道,“那榆树是我小时候记忆深刻的一棵树。那两条狗一条是咬过我的大狗,给我留下不少阴影;另一条则是我以前养过的狗,后来不知道哪里去了,可能被人抓着吃了吧。那个小道其实是我上小学的路,特别不好走……”

建立健康的拟态环境。在“拟态环境”理论中,该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的普及度非常发达,这一现象与三种“现实”有着紧密的关联: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传播媒介选择性提示的“象征性现实”、人们脑中构造的主观现实。其中,拟态环境是指传播媒介选择性提示的象征性现实。网络技术的大众化、自媒体的全民化,更多的非主流意识有了丰富的传播路径,而一些居心叵测的文化流派与意识形态趁机对我国民众进行宣传,进而引发了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变化多端、价值取向多元,社会环境日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自媒体构建多元化的传播体系,丰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方式,帮助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从而不断强化社会的凝聚力。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要积极构建和谐的、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健康的拟态环境。

加强内容监督和正面引导。具体而言,可以从国家、大众媒体和大众三个层面着手。首先,基于国家与政府层面,要完善大众媒体的信息监督模式,积极引导自媒体,实现信息的有效过滤。其次,基于大众媒体层面而言,合理运用宣传的模式,要积极推动正面内容的宣传,分析负面信息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传播。最后,基于大众层面而言,作为自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能够正确判断信息,制作和传播有益的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为正面的内容构建和谐的拟态环境,增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⑫Department of Justice,“Overview of the Privacy Act of 1974”,2010:1.转引自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现代法学》2013年第7期。

【参考文献】

①张东:《自媒体流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与策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8期。

②唐俊兵:《自媒体时代怎样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人民论坛》,2017年1月上。

③王芝兰:《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新闻战线》,2015年第2期。

④胡刚:《自媒体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中国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责编/高骊 美编/史航

(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互联网视域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传播路径选择”(课题编号:2018JKSJD81)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巧借自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