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探究式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对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日常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改革与补充,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4-0036-02
数学教材叙述严谨、简洁,略去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很多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规律,在教材中没有做系统具体的介绍,有赖于在教师在教学挖掘、点拨和提炼之下,由学生去领悟、吸收和运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充分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概念的发生过程、性质定理的发现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数学思路的形成过程。
一、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数学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材料不单单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探究性学习的材料。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并且注意呵护节外新技,精心培养超越教材,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动态的关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与探究的机会。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导”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营造教学民主气氛,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天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瑚空间。
2.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运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教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方式,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的机会。
3.1. 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新的问题,很容易让课堂教学变得混乱。因此,要制定一些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3.2.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何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教师参与质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就、能力、性别和家庭背景,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员,可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积极的相互依靠,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和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
4.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学习主动性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就不能发现问题没那么难,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
5.培养学生数学想象和联想能力
数学创造性需要想象,在数学发现活动中往往是以猜想的形式呈现。数学猜想不仅是科学性与假定性的辨证统一,也是数学抽象逻辑思维和数学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而创造想象正是数学猜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想象提供理想化的思想方法,理想化的思想方法是研究对象极大的简化和纯化。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物与想象物。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内在的本质。想象能使人开拓崭新的思路,开创新的探索方向和研究领域,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 想象与构造是基于深刻逻辑分析基础上的高度综合。想象推动创造,创造得益于想象。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还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众所周知,微积分的发现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成果,它是牛顿在许多数学家长期研究求切线斜率、求瞬时速度和研究曲边形面积求法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形成了粗糙而可贵的最初思想的。这种发现是基于几何的直观和物理见解,并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无比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而能力。探究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孔庆邮.《必修课中渗透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体会》.中学数学2003年第5期.
2.华明忠.《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中学数学教育》(初中版),2003年第11期.
3.余祥金.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基本原则》,《中小学数学》.(教师版),2003年第6期.
论文作者:胡燕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过程论文; 教师论文; 探究性论文; 思维论文; 小组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