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模式应用探析论文_刘洋

基于现代学徒制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模式应用探析论文_刘洋

(牡丹江大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本文系牡丹江大学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应用成果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的建立基础分析,提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了建设的内容和主要任务。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模式

2017年以来,国家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全国展开,如何让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培养模式的建立基础

1、对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方式理解

“学徒制”的教育形式由来以久,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 “学徒制”,即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 “师傅”通过手把手的方式直接将技术传授给“徒弟”,这也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而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我国现代学徒制可以界定为: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师傅”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人才的制度模式。

2、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随着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也不断革新,网络应用越来越广,网络人才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也越来越凸显。网络技术岗位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快,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 现,坐在学校里,只看课本,是不能赶上技术的发展的,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术与市场最新技术实现无缝连接,以师带徒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同时解决目前该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工程能力水平偏低、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适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实用教材少等诸多问题。

二、培养模式的建设内容

为落实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与合作企业北京亚康环宇公司进行了多次洽谈,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阶段性需要,确定核心课程和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共同探索实行“双证融通、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确立了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项目化实训、师徒化实践、顶岗性实习”的1+0.5+0.5+1的四阶段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即一年基础素质能力培养,半年实训技能培养,半年校外基地跟岗与校内轮训,一年顶岗实习。

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一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围绕考取职业证书安排教学。主要取得的技术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建网基础)、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用网基础)。以达到基本职业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入门水平。

“证书性学习”阶段。坚持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将知识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之中,课程开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课程目标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入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为择业、乐业、创业和个性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项目化实训”是指三年制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实训基地以“典型工程项目”安排教学。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较高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化实训”围绕“建网、管网、用网”职业能力安排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课程。突出专业核心能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第三阶段“师徒式实践”是指三年制的第二年的第二学期学习模式主要是在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工学结合的开展跟岗项目式学习,以掌握和积累更为丰富的专业岗位经验。

第四阶段“顶岗性实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三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企业合作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顶岗性实习”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在校内安排企业真实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在校外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

三、培养模式建立的主要任务

1、鉴定三方协议,招生招工一体化。明确各自的职权学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在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权力后,共同署三方协议,认同培养模式。在签署过程中一般是由学校跟企业直接签订协议,学生家长或者学生再跟学校签订协议。这里企业应的主要责任是向学生及家长准确的传达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信息,让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有清醒的认识,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明确方向。保证学生在企业工作学习期间,安排优秀的师傅带领他们进行学习,保障学校的就业率。

2、落实 “模块化、能力进阶式”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建网 → 管网 → 用网”工作岗位,按照“建网、管网、用网”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各岗位工作项目、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和实训模块,按企业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设计出对应的三项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递进的课程进度安排实施,使学生按“模块化、能力进阶式”的课程体系掌握专业技能。教学资源模块化,适应不同工作岗位需要,功能独立,可取舍,可升级。教学过程工单化,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

3、创建校内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满足“项目化实训”、“师徒式实践”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建立真实的中小型企业网络环境,并可随意变动和拼装,一方面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服务,作为企业科研和工程项目。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各个工位。努力将实训基地工厂化;实训室车间化;学生座位岗位化;贴近企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同时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改造,满足计算机网络各类技术资格考试的训练条件和考点考场的要求,作为“证书性学习”阶段的基础条件。

4、创建师徒项目创新工作室。以责任老师为主体建立了三个网络方面的项目工作室,工作室作为学生综合性职业训练的场所,可以承揽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研发项目,也可作为企业科技人才和工程师等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的研发基地。在工作室,教师把以往的完成的项目作为训练内容对学生施以教学,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参与承接的新项目,以项目的方式带动学生提高实际工程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5、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开发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在学如上岗”的模式。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人员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完成基于技能培养的《网络集成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技术》的项目式课程开发,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总之,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1+0.5+0.5+1的方式,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线,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学分融通,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全面推行项目导师引领式、素质教育渗透式、职业精神贯穿式的一体化育人的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莉萍.计算机网络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无线互联科科技》2017.9第18期

[2]吴细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7.8第22期

论文作者:刘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基于现代学徒制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模式应用探析论文_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