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糖尿病患者中医治疗临床疗效论文_李仲瑾

探讨糖尿病患者中医治疗临床疗效论文_李仲瑾

北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164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和中医治疗组(51例),观察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8.6%,治疗总有效率为92.2%,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37.0%和73.9%;同时中医治疗组患者的FPG、2h PG、GHbAlc三项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t=5.13,5.68,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三高一低”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改善血糖生化指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CM therapy 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in December 2013 - November 2015 period diagnosed by clinic and in the hospital accepted treatment of 97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46 cases)and TCM treatment group(51 cases)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outine therapy and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and compared. Result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was 68.6%,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was 92.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were 37.0% and 73.9%;at the same time,TCM treatment group,the FPG,2 h PG,those three blood biochemical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care group,t=5.13,5.68,528,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CM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is effective,and it can make the patient "three high and one low" symptom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to improve the blood biochemical index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Diabetes mellitu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clinical effect

糖尿病这种内科常见慢性疾病对患者多个器官组织的危害极大,并且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更是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并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将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则有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脏器的功能障碍、衰竭[1]。该院将中医治疗应用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7例,以上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定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视网膜病变等临床症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采用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和中医治疗组(51例)。常规治疗组中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21例和2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3岁,年龄最大的患者81岁,中位年龄:(62.35±5.12)岁;病程:2.3~15.5年,平均病程:(6.12±2.04)年;合并症:冠心病患者7例,高血脂患者10例,高血压患者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例,其他疾病患者4例。中医治疗组中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23例和28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82岁,中位年龄:(62.41±5.14)岁;病程:2.6~16年,平均病程:(6.22±2.01)年;合并症:冠心病患者8例,高血脂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例,其他疾病患者5例。治疗前,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组 本组的46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提供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治疗,并给予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对患者的代谢紊乱情况进行调整,使患者的免疫能力得到提升。

1.2.2 中医治疗组 本组的51例患者接受中医治疗:①如果患者为阴阳两虚型则使用的方剂组成为:20 g山药、20 g熟地、12 g枸杞子、20 g黄芪、20 g茯苓、10 g甘草、12 g泽泻、20 g山茱英、12 g知母、15 g肉桂。②如果患者为脾肾阴虚型则使用的方剂组成为:10 g胡黄连、20 g石斛、20 g麦冬、20 g熟地、16 g杏仁、12 g党参、20 g泽泻、12 g苦参、20 g小蓟、16 g仙灵脾、20 g平地木、20 g山药、10 g苍术、20 g虎杖、10 g川连[2]。③如果患者为肝气郁结型则使用的方剂组成为:丹参12 g、麦冬15 g、生地20 g、五味子15 g、黄柏20 g、黄连20 g、半枝莲20 g、柴胡15 g、黄芪15 g、炙甘草10 g。④如果患者为气阴两虚有热型则使用的方剂组成为:黄芪15 g、杜仲5 g、白芍20 g、葛根10 g、大黄15 g、土茯苓20 g、生地20 g、郁金15 g、丹参20 g、当归15 g。以上中药方剂均用水煎服,1剂/d。该研究将1个月作为1个治疗疗程,97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临床症状均全部或基本消失,尿糖检验结果为阴性,平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6.6mmol/L以下,则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尿糖定量出现了降低趋势,空腹血糖控制在8.5mmol/L以下,则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临床症状以及尿糖均没有好转迹象,并且平时血糖在11.1mmol/L以上,空腹血糖在6.6mmol/L以上,则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生化指标

在接受两种不同方式的治疗工作后,中医治疗组患者的FPG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7.0±1.4)mmol/L VS(9.7±2.9)mmol/L],2h PG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8.8±1.8)mmol/L VS(13.5±3.2)mmol/L],GHbAlc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6±1.1)% VS(9.7±1.5)%],t=5.13,5.68,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37.0%(17/46),有效率为37.0%(17/46),无效率为26.1%(12/46),治疗总有效率为73.9%;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8.6%(35/51),有效率为23.5%(12/51),无效率为7.8%(4/51),治疗总有效率为92.2%;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这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老年群体的多发病以及常见病,并且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居高不下的发展趋势,以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为主要的临床特点。但是就当前而言,临床上还没有药物或者方法能够将其治愈,只能通过药物等方式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或者胰岛素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但是药物治疗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比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饮食无度、肝气郁结、情绪失衡导致的,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并且燥热为标,阴虚为本[2]。中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辩证观察并采取合适的方剂进行辩证治疗,注重对患者进行整体的调节,使患者的阴阳平衡得以保持。中医认为糖尿病可以分为阴阳两虚型、脾肾阴虚型、肝气郁结型、气阴两虚有热型几种类型,虽然治疗的过程相对较为缓慢,但是稳定性较高,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减少病情复发,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防止糖尿病对机体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该研究中使用的芍药、丹参、葛根、黄连等药材具有显著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效果;天花粉、地黄、五味子、山药等药材能够对β细胞进行有效保护,并且均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丹参则可以对过氧化物产生进行有效抑制,并且能够使组织器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大大提高[3]。由此能够看出中药不仅能够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还能够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具有西药没有的保护胰岛β细胞的能力。

在该研究中,对该院收治的97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8.6%,治疗总有效率为92.2%,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37.0%和73.9%;同时中医治疗组患者的FPG、2h PG、GHbAlc三项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t=5.13,5.68,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三高一低”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改善血糖生化指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秀娟,周凤,盛利荣.浅谈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0(13):2468-2469.

[2] 刘世威,白玉华,王琳.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4):48-49.

[3] 李美玲.疏郁安神、益气养阴法治疗57例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12(2):15-16.

论文作者:李仲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探讨糖尿病患者中医治疗临床疗效论文_李仲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