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对手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评析论文_孙熙灿1,朱家鹏2,符琼仙3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 655400

【摘 要】目的:研究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对手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手关节骨折患者106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用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就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手指关节功能评分和TAM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外固定组TAM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手指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对手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手部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手关节骨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208-02

手关节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手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在手关节骨折后患者手部功能可受到明显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受影响,需及早治疗,以恢复手部功能。本研究探讨了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对手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手关节骨折患者106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

常规组男40例,女13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为45.61±12.12岁。外固定组男39例,女14例。年龄21岁-71岁,平均年龄为45.77±2.2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用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闭合性损伤患者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指间或掌指关节作弧形切口,并在远指间关节作S形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并将伸肌腱和关节囊切开,充分显露骨折断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复位,并先给予克氏针内固定,后给予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需适当延长切口,以更好显露骨折断端。先给予克氏针内固定,后给予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对合并侧副韧带损伤和关节囊损伤患者,需进一步给予修复治疗。在进行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需先在骨折近端打入第一枚固定针,平行孔打入第二枚,先行C臂机透视,以固定针尖刚好可穿过对侧骨皮质为好。在骨折远端分别固定第三枚和第四枚固定针,并沿着第二针管夹上平行孔确定位置。对针管夹和皮肤之间距离进行控制,保持在5-10毫米之间,将关节间隙撑开1.5-2毫米,C臂机透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确定,复位满意后可固定螺栓。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手指活动训练,症状较轻的在术后14天可松解外固定支架,并开展关节运动;骨折严重的一般在8周左右可将外固定支架解除。骨折愈合后可拔除克氏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手指关节功能评分和TAM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

根据TAM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评价患者手关节功能。优:TAM评分在90分以上,关节活动正常;良:TAM评分70-90分,关节活动度恢复50%以上;差:未达到上述标准[1]。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值低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手指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手指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手指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手部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因手关节复杂,若处理不当可影响手部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需慎重[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手部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更新,促进患者手部正常解剖结构的恢复和解剖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操作简单且稳定性良好,可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但单纯进行克氏针内固定无法有效提高稳定性。联合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可有效提高稳固性,更好恢复手关节功能[3]。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患者接受度高,只需植入4枚固定针,无其他植入物,可同时进行关节牵引,减少或避免关节功能丢失;具有微创性,切口小,术后遗留瘢痕小,骨折无需进行骨膜和软组织广泛剥离,可减少再次损伤,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除此之外,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可稳定骨折,对关节韧带进行牵拉,减少软组织挛缩的发生。术后可通过对外固定支架角度的动态调整和牵引,配合理疗等对关节挛缩进行矫治,有利于提高术后功能康复效果[4]。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用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显示,外固定组TAM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手指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对手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手部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钱俊,芮永军,张全荣等.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手部关节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31(1):73-74.

[3]张炜,余黎,李宁等.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吻合神经的交指皮瓣在修复手指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10): 793-794

[4]钱俊,张全荣,芮永军等.微型外固定系统在手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83-86.

[5]林龙,付德生.微型可吸收钉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4):458

论文作者:孙熙灿1,朱家鹏2,符琼仙3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  ;  ;  ;  ;  ;  ;  ;  

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对手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评析论文_孙熙灿1,朱家鹏2,符琼仙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