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配网线损基本类型进行概述,从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及监管因素三个方面,对造成配网线损现象出现的因素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配网线损因素的干预及降损方法。
关键词:配网;线损因素;干预;降损方法
从配电线损角度来说,主要指在传输电能、分配电能过程中,电力网遭受不容不同程度的损坏。配网线损情况一般利用配网线路损失率进行展现,也就是在电力网受到损失的情况下电量占据总供给电量的百分比,也就是线损率。线损率一般能够精准的展现出电力企业在市场中发展潜力,是评估电力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在配电线损管理上存在一定繁琐性,是一个系统化工作,但是对电力企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电力企业需要结合配网线损情况,做好敌营管理工作,采取合理方式,减少配网损耗,从而提升电力企业整体效益,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一、配网线损基本类型概述
(一)技术型线损(又称理论线损)
技术型线损通常主要指,由于受到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配网线损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技术型线损主要划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固定线损,另一个是可变配网线损。其中,固定线损主要指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通常会受到电压等级等因素影响。而可变配网线损通常则会搜到电流因素影响,在配电网系统中,变压器、电表线损都是可变配网线损。
(二)管理型线损
管理型线损主要指在配电网日常运行管理过程中,因为出现管理上缺失或者漏洞,并且受到管理人员人为因素影响导致的线损状况[1]。和技术型线损进行比较,管理型线损将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处理方面难度比较大。
二、造成配网线损现象出现的因素
(一)管理因素
因为电力企业在开展配网线损管理工作时,采用的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导致配网线损状况频频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配网线损管理时,普遍认为线损现象不严重,没有给予配网线损问题高度注重,即便发现配网线损状况,也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正是受到各种管理意识的影响,导致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线损状况,导致电力企业无法及时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在配电网络定期检查中,因为相关工作人员长时间采用粗放式管理方式,使得其无法正常落实相关工作,无法将配网线损状况从初始状态进行处理,而是呈现出损坏——处理——再损坏的状况。
(二)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作为导致配网线损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大部分配电网在供电范畴上比较大,涉及面较为广泛,再加上因为部分变电站10kV存在建设技术较为滞后的状况,而各个配网线路都无法得到电源点的支持,使得10kV供电距离比较长,诸多配电线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状况,从而给配网线损现象出现提供了条件,严重阻碍电力企业运营和发展。并且,因为部分电力企业自身受到资金等因素影响,存在电容器分布不充足的状况,使得配电网在应用过程中,投切操作不便利,配网无法结合实际负荷情况实现容量上的补偿,导致配网线损状况发生[2]。在电网运行过程中,还要给予导线因素高度注重。因为假设导线横截面和规定要求相偏离,并在大电流传输过程中,将会造成导线损坏,无法保证电力运行整体安全。
(三)监管因素
导致配网线损现象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监管体系不完善。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电力企业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缺少监管,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在落实本职工作过程中,工作较为随意,无法按照管理要求进行,从而导致配网安全性受到影响,不管是从长期角度,还是从短期角度,都会给企业今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次,缺少对技术工作人员的科学监管,结合相关标准技术人员应该定期对配电系统加以维护管理,假设在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将会造成配网线损现象出现的因素,则应该及时进行处理,放置在今后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配网线损,给企业运营和发展带来影响。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因为技术人员自身意识不强,再加上相关的监管体系不规范,使得一些技术工作人员无法对配电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和维护,日常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从而引发配网线损现象。
三、配网线损因素的干预及降损方法
(一)优化管理方式
在配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为了从根源上防止配网线损现象出现,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并优化管理方式,从基础上降低配网线损状况。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经济效益,还能降低配网线损率。由于电力系统工作人员从知识角度对配网线损问题给予高度注重,并结合各个区域实际状况,科学设定管理对策,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其中,将管理职责进行细化,将其分配到具体人员身上,采用专人负责的管理格局,将管理问题进行处理,提升电网管理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实现配网的降损。首先,在配网线损区域中,全面采取分层管理体系,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负责管辖对应区域,并在区域配电系统中,安排专人管理,通过明确管理职责,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3]。其次,对企业用电情况进行合理检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其负责的管理区域进行用电情况的核查,做好对计量表数据的检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防止因为计量表失误而给企业造成影响。最后,电力企业需要全面加强对职工反窃电技术培训,并利用诸多现代化技术实现线损管理,组建一支高能力、高素养的电力管理团队。除此之外,应该做好线路维护工作,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尤其是在春季和秋季,安排专业人员对可能存在配网线损区域进行检查,把造成配网线损现象的各项因素进行清理,确保配网安全,减少配网线损发生几率。配网线损管理示意图见图1:
图1 配网线损管理示意图
(二)促进技术改革
鉴于减少配网线损现象发生几率,在技术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电网结构,在实际过程中,在开展配电网建设工作时,需要做好用电负荷规划工作,防止因为在配电网运行环节中,因为用电负荷较高使得导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并且,还要对电网运行中电压情况进行把控,适当调节,实现无功功率均衡,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压质量,还能降低线路和变压器输送无功功率,保证供电电压可以把控合理范畴内,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电网损坏,防止配网线损现象出现。其次,定期更换出现老化现象的设备或者导线。电力企业需要定期安排技术工作人员进行大范畴的电网运行情况检查,并把老化、陈旧的设备进行记录,之后统一对其进行更改。电力设备更换见图2:
图2 电力设备更换
(三)完善监督机制
站在电力配电系统运行环节中,电力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内部制定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及激励对策。只有对企业各个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管,才能规范职工工作行为,提升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内部监管,并应用对应的技术和知识,将配网线损降至最小[4]。在完善监管体系以及激励体系的作用下,能规范职工工作行为,减少不必要工作失误现象出现,提升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根据职工工作状况,给其提供适当的激励,能够充分发挥职工工作潜力,将工作中存在的配网线损现象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降损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网线损管理作为一项繁琐性且系统性的工作,而配网线损发生几率将会给的电力企业自身效益和发展带来直接影响。要想减少配网线损现象出现,需要结合配网线损产生因素,做好配网线损管理工作,并从技术方面采取配网线损管理对策,给群众提供安全的用电环境,引导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骁.影响配网线损的因素及降损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3):69-70.
[2]王亮.电力配电网线损问题的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0):261-262.
[3]倪行锋.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0):233-234.
论文作者:肖向南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网线论文; 因素论文; 线损论文; 现象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