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理论的启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迪论文,理论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持续增长的当代国际贸易显现出日益纷繁复杂的贸易形态,以传统比较利益原理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论已难以完全给出恰切的阐释。新的贸易理论从新的角度,借鉴新的研究方法,涵盖更广而深的范畴,对比较优势和利益获取进行了动态和细分的考察。这些新探讨给经济正蓬勃发展的中国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对“国际贸易”的再认识
新的贸易理论针对“全球化”、“一体化”等当代世界经济特征和新的贸易形态及贸易利得,对国际贸易的成因与重要作用进行了新的探讨。如注重结构与功能分析,不仅从宏观利益,而且从微观行为方面选取恰当的参量来分析现实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国际贸易更深层次的效用,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认真考虑怎样去参与国际贸易,以及如何通过国际贸易在“国际化”进程中提高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开放经济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国际贸易不仅使各国在商品和服务上“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它激发和输送新的机会,使一国摆脱低层次的“均衡发展”和产业格局。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与技巧都应更进一步,这突出表现在对“复关”的问题上。不能认为既然“地大物博”、国内市场可观便不必付出经济调整的代价去赢得艰苦的谈判,反正“中国不复关一样能搞改革”。因为加入WTO虽然要承担义务、 付出代价,但其效用和意义重大,使我们纳入规范的国际贸易体系,更加积极有效通过国际市场获利,实现经济增长、制度完善,并培养具有竞争优势和强大实力的企业群。1995年我国95%的贸易是与 WTO成员进行的,与他们的纠纷和摩擦会日趋上升,以单个独立的双边贸易协定为基础的对外贸易网络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不利于高科技引进和投资合作,使企业在国际化营运,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易陷入被动。因此,认真切实进行经济调整,把握谈判契机和技巧,在适当的时候过渡性地加入WTO是明智的选择。
二、利用、强化和创造优势,实现从“优势”到“利益”的动态转化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或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比较利益即源于这种国别差异,新的贸易理论突破了传统的静态假设与分析,对优势和利益本身进行了动态和细分的研究,这也为我国谋求持续性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1、比较优势是动态的,既可以源于自然禀赋, 也可以由一定的主客观力量作用被创生、放大和组合,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
比较优势既可以是传统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单一优势,也可以是高科技知识型、政治经济制度或文化素质等复杂复合优势。但具有优势并不必然导致获得利益、实现发展,如无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或企业营运机制,则优势将会被衰减和浪费;反之,我国政府和企业也可以不局限于历史的和目前的“亲赋”格局,努力挖掘甚至创造优势,起点低、起步晚的产业和地区同样可籍“后发性优势”加快发展。
2、优势和利益具有一定的不连续性和不对称性, 在适时运用优势获利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长期的经济发展动力源。
我们可拥有的优势在不断发展变化,以往具有的不能保证,也不能据此对称性地预测未来也有相应的优势和利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继续维持可观的经济增长难度逐渐加大,尤其是象广东这样为“先行一步”者,今后会面临政策优势、特区优势弱化的困境。但当我们从新的思路考察,仍会发现新的优势,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因素,例如,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与香港的经贸合作,相对而言,对澳门的重要作用则认识不足,利用更不充分,实际上,澳门完全可以发挥其独特优势,成为广东乃至中国的新增长动力之一。具体而言,在拓展拉美及非洲市场方面,澳门优势表现在它的拉丁文化渊源、开放的“自由港”和良好的国际关系,享有多国配额和贸易优惠待遇、管理运作的机制和经验等,如能充分利用,使之成为拓展拉美、非洲的枢纽和对外经贸交流的另一个重要“基地”,将不仅直接促进中拉、中非经贸,形成与拉丁语系国家经贸关系的多边辐射,更可使我国籍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打开美洲的大门”,“从后门进入美国市场”,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效益。
3、贸易利益的来源不断丰富,层次也逐步提高。
我们应该及时认识到,利益的主体不再只强调利润最大化,对环境、人和社会福利的重视已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开展。WTO 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正致力于在新规划中增列《华盛顿公约》、《蒙特利议定书》、《巴塞尔公约》等国际环保公约中的贸易制裁条款,同时化解环保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冲突。环保配额与环保国际成本等成为影响国际经贸的新因素,若一国未征环保税赋,未将实际污染成本纳入货物价格中,使出口价格低廉即为“生态倾销”;而若征环保税,将环保成本内部化、出口价格上升,又往往使产品部分或全部丧失原有的比较优势。我国的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不能再一味追求低货币成本,牺牲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凭所谓“价廉物美”进行低层次的、易遭投诉的产品贸易。
三、在实现“优势”向“利益”动态转化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角色
在从“优势”→“利益”这个进程中,政府和企业都担当重要的角色,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1、就政府而言, 政府意味着这一动态进程中的重要促进机制和协调者。
第一,对“优势”和“利益”的内涵、层次和特征等的动态考察应纳入贸易政策及各种营运机制、监管部门的目标范畴中,实现“人士”意义上而不只是“物化”意义上的利益积累与综观发展。联合国最近公布的世界人士发展报告表明,以货币衡量的“收入贫困”和以社会综合发展指数衡量的“人的贫困”并不一致。在报告明列“人文发展指数”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前20名中,拉美占12席,而东亚只有4席。 这说明,拉美的生活水平可能比其收入指数所反映的水平高;而经济飞速增长的东亚在解决“人的贫困”方面尚有欠缺,我国更应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二,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源于外部环境发生质的变化,政府作为重要的促进机制,能在一定的世界经济环境条件下充分拓展优势,控制和优化结构,实现非均衡经济稳定有序持续的增长,促使优势向利益的转化。近年来,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政府也应从理论剖析到对策实施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证,使我们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最佳“轨道”和运作方案。
2、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作为国际竞争的实际承担者, 应该籍政府机制和其他发展契机,更快更有效地壮大实力。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米歇系·波特明说,“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迄今为止我还不曾看到哪个国家不拥有强大的公司却能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总之,任何国家在其宏观经济方面的成功,实际上是其各个企业所获成就的综合体现”。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国有大企业在此中担当了重要角色,经营者应该深入了解国际经贸的新动向,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职业化”的领导者和营运负责人。